關鍵詞:廈門之旅小學三年級
本文適用於:小學三年級。
作文來源:
這篇短文是關於小學三年級的。題目是:廈門之旅(五)——舌尖上的廈門。歡迎投稿。
廈門之旅(五)——舌尖上的廈門
來廈門之前,我在網上了解到廈門第壹大名小吃是“凍筍”。凍筍的主要材料是竹筍。竹筍是環節動物,學名“星蟲”,也叫“沙蟲”。它們只有壹兩英寸長,但它們是完整的。據明代屠本君的《肖敏記》記載:“其小如筍,生於河中,醜而甜,是土生筍。”清同治年間,時任福建布政司的河南人周良工在《肖敏記》中寫道:“於在福建常吃凍筍,甘甜可口,但我聽說他生在海邊,長得像壹條蚯蚓。”廈門的水煮筍歷史悠久。首先,竹筍的腹部必須壓碎,然後將腹部的泥洗幹凈,然後用清水煮沸。它的膠質溶於水,冷卻後凝固成小圓片,即土筍凍,這與洛陽人愛吃的“肉凍”壹模壹樣,只是在制作肉凍的過程中添加了壹些食用膠和添加劑,而土筍凍比肉凍天然、綠色
據傳說,當鄭成功進攻臺灣省時,臺灣省壹度缺糧少草,但鄭成功治軍嚴格,堅持不接受任何民間資助。當時,駐軍位於海灘附近,士兵們去海灘挖掘大量的“竹筍”,但鄭成功每天只吃用竹筍煮的湯。憂國憂民的鄭成功為了盡快收復臺灣,經常忘記吃飯,他的士兵們經常把竹筍湯重新加熱。鄭成功不想讓他的士兵給他取暖,所以他直接吃了凍筍湯。我沒想到它比竹筍湯味道更好,但鄭成功無意中發明了竹筍凍。凍筍逐漸流傳開來,經過後人對制作方法和調味料的不斷改進,形成了凍筍。這壹天,為了壹飽口福,壹睹英雄鄭成功發明的小吃,我跟著點點、嫂子和哥哥來到廈門最有名的“天河Xi門土筍凍”,品嘗這種“廈門第壹美食”。
進入商店大門,門旁邊有壹個冰櫃,裏面有冷凍竹筍、竹筍湯和小章魚。凍筍有大、中、小三種。竹筍湯是黑色的,而小章魚是白色粉末。坐下後,哥哥給我們端來了幾盤凍筍。嘖嘖,竟然還有壹盤章魚!我仔細研究了這幾道菜:凍筍基本上是土黃色的,中間的白沙蟲非常清晰,就像幾顆白扁豆壹樣;另壹方面,章魚被切成條狀,讓人垂涎欲滴。“好吧,我們都吃吧!”當我嫂子“下命令”時,我立即動了叉子,把壹個凍筍舉到了我的嘴邊。
我仔細看了看凍筍,感覺它像壹個“肉布丁”,外表圓潤可愛,水嫩嫩的,給人的感覺是凍筍的“皮膚”像小女孩的皮膚壹樣脆弱。就這樣,我還有些不忍心吃下去呢!不過,凍筍是用來吃的,我聽網友說雖然看起來很可愛很惡心,但味道很棒。
我正要把嘴放下來。雖然看起來很可愛,但只要想到網上那些活蟲子的照片,我就有點反胃、惡心,感覺像在吃蟲子,所以我再也吃不下了。唉,真不知道點點是怎麽吃這東西的,還說好吃...
算了,還是忍忍咽下這所謂的“廈門第壹美食”吧。我蘸著芥末粉、甜醋和辣醬,閉著眼睛往嘴裏塞。當我吃到嘴裏時,我忍不住嚼了起來。哇!這凍筍太鮮嫩了!像吃果凍壹樣咬下去,太好吃了!這時我也沒在意“我在吃蟲子”,三口就吃了壹個凍筍。吃了之後感覺“天下西門慶好吃,西門慶凍筍好吃”!
如今,在廈門,凍筍是壹種在酒店和餐館都能看到的美味食品。在廈門,凍筍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凍筍有著不可思議的起源,它不僅代表了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成功,也代表了中國歷史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