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丁家街道的街道概況

丁家街道的街道概況

丁家街道辦事處即原重慶市璧山區丁家鎮,1850年設丁家場,1958年改公社,1985年建鎮,2010年撤鎮設立街道辦事處。全鎮幅員面積85.34平方公裏,其中城鎮鎮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建城區面積3.73平方公裏,轄16個行政村,3個社區,總人口65878人,其中城鎮人常住口超過4.2萬人,流動人口日均5000余人。境內海拔在330-339米之間,淺丘起伏、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 丁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始建於明代。抗戰時期,周恩來、鄧穎超,劉伯承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愛國將領馮玉祥曾在此戰鬥、生活、工作過,上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九江同文中學等曾遷此地。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丁家人民在丁家街道黨工委、政府領導下,解放思想、擴大開放、求真務實,以“工業強鎮、農業穩鎮、商貿興鎮”為指導思想,堅持走城郊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路子,全鎮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丁家街道1998年被列為重慶市20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02年被列為重慶市100個經濟強鎮和商業小城鎮;2003年被列為重慶市首批啟動的45個中心鎮;2004年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同年創建為重慶市衛生鎮;2006年被命名為重慶市首批林業特色鄉鎮“花木之鄉”;2008年被命名為重慶市環境優美鎮,2009年被命名為重慶市文明鎮。 丁家街道基礎設施完善,成渝高速公路和渝隆路穿鎮而過,1999年9月18日開通了成渝高速公路丁家立交橋道口,丁健、丁廣、丁正公路在此交匯。有110千伏變電站和35千伏變電站各壹座,日供水6000立方米,日供氣3萬立方米,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6000門,汙水處理廠1座,移動電話機站、郵政、光纖網絡電視俱全,文教衛生機構健全,設施完備。丁家人本著“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妳發財、我發展”的原則,實行開放開明的投資優惠政策,堅持行政服務系統高效優質,著力打造丁家壹流的對外形象。蓬勃發展的鎮域經濟。

丁家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提速經濟建設為重點,推進改革創新為抓手,提高執政能力為保障,實現跨越發展為目標。2009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7家;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13600畝;兒菜種植面積擴大到18000畝;常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2009年實現財政收入6557萬元,其中工商稅收565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36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9.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15億元;利潤完成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2億元;農業總產值1.3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35元。

2010年,街道實現財政總收入8596萬元,其中工商稅7146萬元),工業總產值43.8億元,農業總產值1.36億元,商貿企業1900余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億元(其中限上商貿企業50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21元

丁家街道新城區位於成渝高速公路丁家立交橋道口處,規劃面積8平方公裏。自1998年開發建設以來,水、電、氣、路、通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完善。已引進廣東欖菊日用制品公司、天津油管廠、福建福海化油器廠、上海保溫材料廠、上海清川塑膠公司、重慶民發汽配、雙友公司、渝西、渝川、渝人公司等壹批知名品牌企業落戶新城區,投資總額達兩億多元,重慶首屆花卉博覽藝術節在此舉行。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丁家街道以支柱產業(汽摩機械加工、日用制品)為先導,以重點企業(重慶欖菊公司、重慶民發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盾之王公司、榕佳公司、清川公司、鼎昌公司等)為骨幹的適應市場經濟的鄉鎮工業體系。日新月異的新城區建設給丁家的面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壹、加快商貿發展的主要做法

丁家街道始終堅持把加快商貿發展作為推進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來抓,初步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為主體,以休閑旅遊、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商貿發展新格局。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壹)轉變發展觀念,切實擺正位置。壹是徹底“換洗腦筋”。堅持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引導和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沖破壹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壹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壹切影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二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商貿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專人負責,做到壹級抓壹級、層層抓落實。三是落實責任機制。建立了商貿發展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定了年度發展目標任務,納入幹部崗位目標管理。

(二)整合發展要素,提升壯大規模。按照“整合要素、聚集發展”的原則,堅持以優化政策為前提,以擴大商貿流通為基礎,逐步帶動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集聚發展,實現優化升級。壹是優化政策。制定壹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二是培育龍頭。對具有壹定規模的企業,我們實行領導掛點服務,積極引導這些企業上檔次、創品牌。三是整合市場。大力整合市場功能,鞏固、完善和發展壹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實現了市場向專業化,商品流通向規模化發展的轉變。

(三)集聚發展資金,擴大融資渠道。我們廣辟融資渠道,千方百計擴大了對商貿發展的投入。壹方面整合國有資本,加大政府投入。另壹方面聚集民間閑散資金,拉動發展。同時大力引進外來資本,帶動發展,吸引外來資本投入到我街道的基礎設施、商貿流通等產業發展項目上來。

二、鎮街商貿流通“五個壹”建設概況

丁家街道歷來便是璧南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成渝高速公路、渝隆路、丁廣路、丁正路、丁健路在此交匯,是連接主城區、永川區、江津區的交通樞紐。街道以“工業強街、農業穩街、商貿活街”的發展思路為指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在商貿發展方面,街道以打造璧南商貿中心為目標,堅持合理規劃、重點投入、有序引導的原則,率先實現了鎮街商貿流通“五個壹”的要求。

(壹)壹個商業中心。丁家街道以老車站十字路為軸線分為東西兩個城區,西城為政治、金融、文化、教育和生活小區;東城為飲食、商貿、娛樂和工業創業園,街道城市建設重點在東城(新區),建設了璧南商都商業中心。璧南商都按照現代化商業聚集區的標準進行建設,規劃合理、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現已入駐名豪百貨、南方家私、皇家禦廚、全發藥業、農村商業銀行等多家知名企業,帶動璧南5個街鎮、25萬余人的城鄉經濟發展以及消費,吸納數萬計的農村勞動力,直接提供就業崗位600余個,帶動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近萬人。

(二)壹家品牌連鎖超市。街道轄區內擁有名豪百貨兩家、宜客樂超市壹家、鳳梧超市壹家、大地超市兩家、聯佳超市壹家、欣欣超市壹家,均是品牌連鎖超市。以名豪、宜客樂等為代表的品牌連鎖超市極大的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

(三)改造壹個農貿市場。丁家街道老農貿市場按照現代化標準進行改造並投入使用。此外丁家還有海椒市場、種子市場、工業品市場、木材市場、家具市場等眾多專業特色市場。丁家街道市場體系完善,功能齊全,具有廣泛的輻射效應。

(四)培育壹家知名餐館。丁家街道餐飲娛樂行業非常發達,轄區內有按照三星級標準建設的鑫麗園酒店,全國連鎖的騎龍火鍋、巴將軍火鍋,別具壹格的皇家禦廚飯店等;添韻、玉竹、康樂、晨光等中餐館生意興隆;丁家兔(跳水兔、口水兔、雷兔、禦兔等)和來鳳鮮魚並稱璧南美食雙絕。此外,璧南商都7000平方米星級賓館正在建設之中,可望在年內投入使用。

(五)培育壹家星級農家樂。丁家是花木之鄉,正在建設的植物生態園是重慶主城及周邊區縣居民休閑度假之地,重點突出自然野趣、田園風光特色,著力打造成為集花卉苗木科研示範、生產交易、休閑娛樂、旅遊觀光、田園生活體驗為壹體的區域性生態園。除先期成功入駐的渝人農家樂、蓮花公寓等外,由鑫麗源酒店投資建設的銀桂園度假村和重慶美術學院引入會員制理念傾力打造的塘上金秋俱樂部又先後開業,得到了社會各界朋友廣泛認同。全街道農家樂近20家,達到星級標準的4家。

三、商貿產業發展思路

丁家街道緊緊圍繞璧山“建設綠島新區,融入重慶主城”戰略,抓機遇,找亮點,求突破,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高水平建設新丁家。未來5-10年,丁家商貿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花卉苗木等觀光農業資源,重點建設培育以觀光農業和休閑農家樂為主的休閑觀光旅遊商貿業,打造成為吸引重慶主城區居民休閑觀光旅遊的目的地;圍繞優勢農業資源,做大做強花卉苗木市場、蔬菜種籽市場和辣椒市場;結合小城市建設,治理璧南河汙染,依托璧南商都打造商業中心區,沿渝隆路布局商業網點,形成商業壹條街,提升商貿流通產業的檔次,成為璧山區城鄉商貿統籌發展的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