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福建名吃

福建名吃

閩菜:閩菜是以閩東、閩南、閩西、閩北、閩中、莆仙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以閩東和閩南風味為代表。

(1) 閩東風味:以福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閩東地區。

閩東菜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細,刀工嚴謹;講究火候,註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顯示了四大鮮明特征:壹為刀工巧妙,寓趣於味,素有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比較有名的菜肴如炒螺片。二為湯菜眾多,變化無窮,素有"壹湯十變"之說,最有名的如佛跳墻。三為調味奇特,別是壹方。閩東菜的調味,偏於甜、酸、淡,喜加糖醋,如比較有名的荔枝肉、醉排骨等菜,都是酸酸甜甜的。這種飲食習慣與烹調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關。善用糖,用甜去腥膩;巧用醋,酸甜可口;味偏清淡,則可保持原汁原味,並且以甜而不膩,酸而不峻,淡而不薄而享有盛名。五大代表菜:佛跳墻、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 五碗代表: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

(2) 閩南風味:以廈門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閩南、臺灣地區,和廣東菜系中的潮汕風味較近。

閩南菜具有清鮮爽淡的特色,講究佐料長於使用辣椒醬、沙菜醬、芥末醬等調料。閩南菜的代表有海鮮,藥膳和南普陀素菜。閩南藥膳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海鮮制作藥膳,利用本地特殊的自然條件、根據時令的變化烹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食補佳肴。南普陀素菜出自千年名剎——南普陀寺,它是典型的傳統寺廟素食,以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為主料,出名的菜肴有40多種,每壹道菜要麽以色澤取名,如“彩花迎賓”,要麽以主料取名,如“雙菇爭艷”,要麽以形態取名,如“半月沈江”。 閩南菜還包含了當地的風味小吃,無論是海鮮類的海蠣煎、魚丸、蔥花螺、湯血蛤等,還是肉食類的燒肉棕、酥鴿、牛腩、炸五香等,亦或是點心類的油蔥果、韭菜盒、薄餅、面線糊等都令人垂涎欲滴,想要大塊朵頤壹番。

(3) 閩西風味:又稱長汀風味。以龍巖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閩西地區。和廣東菜系的客家風味較近。

閩西位於粵、閩、贛三省交界處,以客家菜為主體,多以山區特有的奇味異品作原料,有濃厚山鄉、多湯、清淡、滋補的特點。代表菜有薯芋類的,如綿軟可口的芋子餃、芋子包、炸雪薯、煎薯餅、炸薯丸、芋子糕、釀芋子、蒸滿圓、炸滿圓等;野菜類的有:白頭翁餳、苧葉餳、苦齋湯、炒馬齒莧、鴨爪草、雞爪草、炒馬蘭草、香椿芽、野莧菜、炒木錦花等;瓜豆類的有:冬瓜煲、釀苦瓜、脆黃瓜、南瓜湯、南瓜餳、狗爪豆、羅漢豆、炒苦瓜、釀青椒等;飯食類的有:紅米飯、高梁粟、麥子餳、拳頭粟餳等。

(4) 閩北風味:以南平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閩北地區。

閩北特產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是個盛產美食的地方,豐富的山林資源,加上濕潤的亞熱帶氣候,為閩北盛產各種山珍提供了充足的條件。香菇、紅菇、竹筍、建蓮、薏米等地方特產以及野兔、野山羊、麂子、蛇等野味都是美食的上等原料。主要代表菜有八卦宴、文公菜、幔亭宴、蛇宴、茶宴、涮兔肉、熏鵝、鯉幹、龍風湯、食抓糍、冬筍炒底、菊花魚、雙錢蛋茹、茄汁雞肉、建甌板鴨、峽陽桂花糕等。

(5) 閩中風味:以三明、沙縣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閩中地區。

閩中菜以其風味獨特、做工精細、品種繁多和經濟實惠而著稱,小吃居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沙縣小吃。沙縣小吃***有162個品種,常年上市的有47多種,形成餛飩系列、豆腐系列、燒麥系列、芋頭系列、牛雜系列、其代表有燒麥、餛飩、夏茂芋餃、泥鰍粉幹、魚丸、真心豆腐丸、米凍皮與米凍糕。

(6) 莆仙風味:以莆田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莆仙地區。

莆仙菜以鄉野氣息為特色,主要代表有五花肉滑、炒泗粉、白切羊肉、燜豆腐、回力草燉豬腳、土筍凍、莆田(興化)米粉、莆田(江口)鹵面、莆田(西天尾)扁食、酸辣魷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