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瑞安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瑞安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瑞安市位居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是泛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連接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0度10分至121度15分之間,北緯27度40分至28度0分之間,東臨東海,西連文成縣,南接平陽縣,北鄰甌海區、龍灣區,西北界青田縣。海岸線長20.36公裏。瑞安市區北距溫州市區34公裏,距離省會杭州385公裏。

地質史上的燕山晚期,地殼活動逐漸減弱,第四紀火山活動趨向寧靜,瑞安境內的花崗巖地貌在這壹時期基本形成。經過長期的自然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造成了各種獨特的自然景觀。瑞安市地勢西高東低,分為西部山區、中部丘陵、東部平原、淺海灘塗和沿海島嶼等5類。

西部為中、低山丘陵地,屬南雁蕩山與洞宮山的余脈,是天然的林業基地。其間群山綿亙,峰巒起伏,海拔壹般在600米-1000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1320米;中部為丘陵與河谷沖積平原,是主要經濟作物產區;東部為飛雲江沖積和沿海淤積***同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壹派水鄉景象,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

飛雲江在上遊地區由於受新華夏系構造運動影響,地勢陡峻,河谷多呈北東及北西向發育,在巖性和構造等因素的影響下,常形成山間小盆地。飛雲江在下遊地區表現為平原河流,水流分散,多沙洲,河床極不固定,往往由於沖刷、淤積而形成河曲,在仙降和桐浦之間表現較為明顯。海岸線較曲折,多為淤泥質海岸。

東海大陸架上散布著北麂、北龍、銅盤、鳳凰、齒頭等大小島嶼三十九個,是天然的漁場。

瑞安地質比較穩定,歷史上無火山、地震、斷層、泥石流、滑坡等嚴重自然災害記錄。

瑞安市,全年無嚴寒酷暑,冬短夏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全境所處緯度較低,又受海洋影響,溫度條件為全省最佳。境內常年平均氣溫17.9℃,北麂等海島略低,為17.5℃,海拔400-800米的山區稍低,在14℃-16℃之間。

境內年平均降水量1110-2200毫米,歷史年平均降水量1527.2毫米。年內各月降水分布很不均勻,全年降水高峰期3次,分別為3-4月春雨期、5-6月梅雨期及8-9月熱帶風暴暴雨期,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3%、26%、26.2%。

瑞安季風氣候明顯,夏季多東南偏東風,冬季多西北偏西風,年均風速1.9米/秒,瞬時最大風速16米/秒。

瑞安處於溫州--汕頭的臺風地帶,夏季臺風眾多,1994年百年壹遇的17號臺風登陸梅頭(現龍灣海城街道),汪洋壹片,造成巨大的損失。

瑞安全境江、河、湖水面面積為105728.55畝,密如蛛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

主要河流有飛雲江、溫瑞塘河、瑞平塘河。瑞安全境內陸河流均屬飛雲江水系或甌江水系,飛雲江為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五,發源於浙閩交界的洞宮山,流域面積3731平方公裏,主流長173公裏,其中穿貫瑞安市境內74.8公裏,流域面積1801平方公裏,在上望、閣巷之間入東海。下遊河段寬600~1000米,入海處寬達3公裏。500噸級貨輪能直達上海、寧波和福州等港。其主要支流有漈門溪、高樓溪、金潮港等分布在山區,水力資源較為豐富,是該市修建小水電站的主要地區。

瑞平塘河、溫瑞塘河位於飛雲江南北兩側,瑞安境內長為3.28公裏和20.4公裏,是瑞安市內河主要通道,也是糧食產區抗旱、排澇的重要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