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輪渡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是武漢地區非常重要的公***交通工具,備受老壹輩武漢人所懷念和喜愛,也是武漢三鎮通勤者每天都要經歷的交通工具,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武漢輪渡時刻表最新版。
武漢輪渡時刻表
詳細地址:漢口沿江大道江灘14號(新光水產品市場對面)
每天早上六點半,中華門碼頭汽笛聲響起,武昌人漸漸蘇醒,對面武漢關碼頭以同樣的汽笛聲回應,漢口人也醒了,隨後車來車往,人頭攢動,武漢人的壹天,開始了。
這裏是比公交還便宜的交通工具,只用1塊5毛錢就能感受大武漢,絕對值回票價,妳可以在甲板上縱覽20分鐘的兩岸江景,也可以肆無忌憚的自拍凹造型,就算坐在泵船邊發呆也是絕好的體驗,這裏,有縹緲的青春年少,浪蕩的人生起伏,還有最江湖的武漢生活。
花1塊5毛錢,就能感受大武漢“臨江大道漢陽門,到了。”下了公交就能看到中華路碼頭,找不到就尋著陰沈冗長的汽笛聲走過去,不到五十米便是。
中華路—武漢關是武漢最繁忙也最知名的輪渡航線,同時,也是過江最快的航線。登船到靠岸,只需20分鐘。
以前,在戶部巷過個早,步行10分鐘坐輪渡過江到江漢路逛街,算是武漢人的完美周末。
現在,從江漢路逛完街坐個輪渡,來戶部巷吃小吃,是許多外地遊客的遊玩指定線路。
來到碼頭前壹眼吸引我的是花花綠綠的售票窗口,在出門不帶現金的時代,還能見到紙質船票,突然有了壹種穿越感。
現如今,武漢輪渡可直接刷支付寶進入,也可用現金到窗口購票。
除了不會用手機支付的老年人和需要乘坐快艇或者觀光輪船以外,幾乎沒人再特意去買壹張紙質船票。
多壹張船票,妳願不願意跟我壹起走?
為了再見壹見紙質船票的模樣,我迫不及待換了10元現金買了兩張快艇船票,在刷慣了卡的年代,這樣壹張最簡單原始的船票顯得彌足珍貴。
通往碼頭登船口還需走過壹條長長的冗道,這時,急著登船的小電驢車主們往往會制造出壹曲登船協奏曲,很奇怪的是,不會覺得刺耳,反而有種久違的踏實感。
當全新改造後的江城壹號緩緩靠岸,艙門慢慢打開,密集的人群迅速跨到躉船上,船艙差不多空了的時候,等在候船室這邊的鐵門被拉開,人們又迅速在剛剛停泊的江城壹號上匯集。
登船上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某種神聖的儀式。
上船後,小孩子歡欣雀躍,壹如當年的我們,甲板上站著的往往是第壹次坐輪渡的年輕人,安安靜靜坐在二樓的,則是對輪渡不再稀奇的大人,抑或靜靜回想過去的老人。
當然,妳還可以像我壹樣,買壹張快艇船票,走上另壹艘躉船,發現壹個新世界。這裏有檢票亭會檢查妳的船票,進去之後只用靜靜等待來接妳的那艘船。
船來了跳上只能坐40個人的小艙,吹著16度的空調,透過壹小塊的窗戶看窗外壹路突突突冒起的水花,嘿,突然心情就變好了。
上岸之後,就是漢口的地界,很明顯感受到漢口的氣氛有別於武昌的熱鬧,清靜得宛如暑假的外婆家。
我見過武漢輪渡最年輕的時候
不同於現代人賦予它各式各樣的使命與含義,在過去,它就是交通工具而已,輪船靠岸,它的使命就算圓滿完成。
早先沒有這麽多過江通道時,坐輪渡就成了往來漢口和武昌的唯壹途徑,坐船過江只要6分錢。
據老輪渡人張德正回憶:記得排隊最長的壹次,從中華路碼頭壹直排到了三四百米外司門口如今的天橋下。
在他年輕時候還是木制的踏板,人踩在木跳板上晃晃悠悠地從岸邊走到船上,“嘎吱嘎吱”的響聲在碼頭邊響了很多年。
張德正老人甚至坐過木制的小船,靠手動劃槳壹圈壹圈的劃到對岸去見心上人。
而在武漢伢的記憶中,幼時的輪渡是人擠人、車擠車的存在。
從早上搭船上學的孩子們,到下午往來江漢路和司門口的小青年,甚至是晚上趕回家做飯帶孩子的上班族,在輪渡上,妳可以見到形形色色各類人群。
還有在船上叫賣冰棒的老奶奶,小孩子看見泡沫箱就好像看見了清涼。
那時候輪渡沒有窗戶!伸手就能和江風來個親密接觸,趴在欄桿邊就能看見“江豬(壹種長江上水生動物,現在很少見到)”不時跳出江面。
坐在凳子上能感受到腳底傳來的馬達震動,突突突的聲音大得想在船上說句話都得扯著嗓子,這是他們關於輪渡最美好的記憶。
不斷更新的輪渡帶來更好的乘坐體驗,卻帶走了無數武漢伢童年和青春,和歲月壹起留下的,除了滿江的水,就剩下了曾經擁有的記憶,輪渡不會消失。
壹波老年旅行團剛從觀光船上下來,黃鶴樓碼頭的觀光船票也已經賣光,快艇在非周末的時候也仍然有壹半左右的人體驗。
更多的上班族選擇在工作之余靠在甲板欄桿上吹吹江風,驅散多日的疲憊,心情不好時坐個快艇看看騰起的水花......
也許,也有人會像我壹樣,特地去現金窗口買壹張紙質船票,小心翼翼地折好,將整個過程看作壹種珍貴的儀式。
選擇在工作日去體驗這種儀式的人,壹定是想找回什麽。
可以是每20分鐘響壹次的汽笛聲,可以是銹跡斑駁的船體,也可以是“武漢港”三個字,還可以是驗證當年放電影的輪渡大廳和現在有什麽不同。
追根究底,都是想找回逝去的時光,從輪渡的變遷裏看回憶,從回憶裏看的是自己,同行的小夥伴告訴我,只要有江有河流,船就不會消失,輪渡也就不會消失。未來,它壹定會以另壹種姿態亮相於世人眼前。
這麽多年過去,輪渡早已不只是輪渡,壹頭是江水,壹頭是情結。
武漢輪渡,從蒸汽機到柴油,從木踏板到鋼墊板,從本地人的交通工具到外地人的觀光船,坐輪渡的武漢伢,也從青蔥年少走向暮年蒼蒼,這麽多年,被歲月改變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不變的是長江上周而復始的每壹天,還有和武漢人相互浸染的江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