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宜家沒有進入杭州?

為什麽宜家沒有進入杭州?

濟南宜家近日開業,現場火爆。說起宜家,妳們最先會想到什麽?奶味十足好吃又便宜的冰淇淋?空間利用率很高的家居展間?滿臉微笑、有問必答的員工?

它的確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家居產業鏈,龐大研發設計隊伍、嚴格的產品檢測系統、高效的物流中心,更重要的是宜家精神已深深根植在員工心中,通過他們的努力實現宜家“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的理念。作為宜家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壹,宜家在中國的開店計劃已經排到了2025年。

斯馬蘭石墻成就宜家精神

阿姆霍特是瑞典南部斯馬蘭省壹個僅有8000人口的小鎮。1943年,英格瓦(Ingvar Kamprad)17歲,父親送給他壹份畢業禮物,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由創始人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壹個字母組合而成“IKEA”。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以及尼龍襪等幾乎所有能想到的低價格產品。

如今,宜家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家居產業鏈。而阿姆霍特依然是這個商業帝國的“心臟”——宜家總部。

宜家企業文化發源於斯馬蘭。這裏土地貧瘠,是瑞典歷史上最貧窮的地方之壹。艱苦的條件要求斯馬蘭人必須將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加以利用,以前斯馬蘭以農業為主,但是地裏有很多石頭無法耕種,於是人們把石頭挖出並壘成石墻用來劃分區域,也起到防範動物進來破壞農作物的作用。

堆砌石墻需要體力還需要技巧和團隊合作,如今斯馬蘭石墻已成為宜家堅忍不拔精神的標誌。

“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這是宜家的理念。從創立宜家之初,英格瓦就堅定地要向每個人提供美觀實用的家居產品。“無論妳的夢想是什麽,不管妳在哪裏,不管妳的錢包有多薄,我們會和妳站在壹起。”

從研發設計、采購、制造、包裝運輸等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這個中心,宜家的團隊不放過每壹個可能降低成本並保證質量的方法來實現這句宣言。

首先宜家的采購公司在全世界尋找最合適原材料的供應商,進行大批量采購確保獲得最低價格。為進壹步降低物流成本,宜家把全球近20家配送中心和中央倉庫集中於交通要道和集散重鎮,以方便與各門店的物流聯系,將產品進行平板包裝,減少倉儲空間和運輸成本。宜家有壹個測算,如果能夠節省1%的物流倉儲空間,便能節省600萬歐元。

宜家降低成本的思想還體現在設計管理上,其設計產品也考慮“扁平”式包裝理念,比如為使貨盤可以裝更多數量的咖啡杯,設計師將咖啡杯高度變短並換上新的握把,結果原來只能裝964只杯子的貨盤現在能容納2004只,運輸成本降低了60%。或者用新材料、新技術來提高產品性能並降低價格,節約下來的成本都能使顧客從中受益。

任何壹個企業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最終都是通過員工才得以實現。現在宜家在全球擁有十幾萬名員工,很多員工在宜家工作都超過10年以上。關心客戶、願意不斷學習進步、有團隊精神的人是宜家所需要的人。

宜家主張簡單、平等,辦公室都是敞開式的,大家都穿著T恤和工褲,分不出誰是經理誰是普通員工,他們就是在這樣壹個輕松的氛圍裏享受著工作的快樂。

宜家的企業文化多麽與眾不同?到底能執行多久,能執行到哪個層面?它的確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家居產業鏈,龐大的研發設計隊伍、嚴格的產品檢測系統、高效的物流中心,更重要的是宜家精神已深深根植在員工心中,通過他們的努力實現宜家“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的理念。

壹個瑞典老頭兒的企業文化

真正的企業文化應該源於企業的成長歷史,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當這些文化由內向外輻射並且在團隊內部自上而下貫通時,企業文化就不再是經營者自娛自樂的項目,而是工作動力和團隊默契的源泉了。此時,企業文化更應該是所有員工深入人心的信仰。

許多人因此想仿宜家,國內許多廠商、經銷商甚至零售商,都想搞壹家像宜家那樣的家具公司。

日本原宜家的代理,也想搞自己的“宜家”,請了許多專家和意大利的設計師,建立了壹家叫Actus的公司,他的資金非常雄厚,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史蒂芬·卡爾生1986年加入宜家家俱公司,從做售貨員開始,然後去做采購,1995年他就被派去巴基斯坦;2000年到中國,他在亞洲這個新興市場已經二十多年,並曾擔任“可持續經理”。

在他看來,宜家的產品,容易仿、不難仿,並且已有人在仿裝潢、陳列等等這些硬件。然而,企業文化是無法效仿的。過去也有壹些宜家公司的老職員,離職後也想效仿,並且有投資公司介入,然而從來沒有成功過的。

為什麽呢?他講了壹個關於宜家創始人英格瓦的故事。

許多年前宜家決定到俄羅斯發展,到莫斯科去開店,派了壹名經理去。壹年後,莫斯科分公司虧損2億美元,那經理回來述職,心裏怕得要命,想到明天見到英格瓦,不知他要怎樣罵他,懲罰他。

於是他住到公司附近的小賓館裏,壹個晚上100歐元左右。

第二天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會議室,英格瓦就坐在那裏,公司高層的職員都在,他開始報告,坦言俄羅斯分公司虧損2億美元,英格瓦頭也不擡,讓他報告下壹事項。會議結束後英格瓦問這位經理,昨晚妳住哪裏,經理回答住哪兒哪兒賓館,結果英格瓦勃然大怒,大聲問:公司那麽多床、床墊,為什麽不住公司,花錢住賓館!

2億美元虧了,他壹句話沒說,為花100元住賓館,他勃然大怒,為什麽?

因為這2億元虧損,在他的預料之中,去美國發展的初期,3年也虧損了5億美元。俄羅斯人和美國人壹樣,要有自己的家具,尺寸大小、色調等等,都要符合當地人的要求。

這就是宜家,不能花壹分不該花的錢。

史蒂芬說,在公司,他只穿T恤衫上班,和員工壹起辦公,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和許多家具公司的老板不壹樣,辦公桌3米(奧巴馬的辦公桌才1.8米),辦公室60平米。

史蒂芬回憶說,英格瓦最後壹次來中國是86歲,剛好那天是他的生日,在上海體育館對面的店裏,大家替他慶祝。

大家要他講話,準備了麥克風,但他不用,他要大家圍攏過來,聽他的講話,他喜歡和員工近距離講話。

1986年英格瓦第壹次來中國,他不住當時新建好的金陵飯店,五星級,他嫌太貴,只肯住三星級或以下,吃飯不得超過100美元,他乘飛機,不管到哪裏,都是經濟艙……

英格瓦就是宜家,就是宜家的企業文化。

然而,在2009年,曾擔任英瓦爾的私人助理、在宜家工作超過20年的約翰·斯特內博(Johan Stenebo)撰寫的《宜家真相——藏在沙發、蠟燭與馬桶刷背後的秘密》讓國人對這壹家具帝國有了全新認識。

藏在沙發、蠟燭與馬桶刷背後的秘密

約翰·斯特內博在2009年寫道:“這個瑞典老頭,他掌握遍布全球26個國家的303家商場、13.5萬名員工,卻總是穿Tesco超市買的衣服褲子出門;他精於文字卻要偽裝成閱讀困難癥患者;英語流利卻在媒體面前故意秀壹口蹩腳口語;只是偶爾喜歡小酌兩杯卻偏偏對外宣傳酗酒成性……即使再仇富的人也無法對宜家的創始人英瓦爾·英格瓦德(Ingvar Kamprad)產生怨恨,他是全球第五大富豪,卻表現得像個笨拙的窮老漢。”

英瓦爾的財富超過很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宜家多年來像只“不粘鍋”壹樣,利用媒體擺脫負面新聞,而它的光鮮外衣卻似乎被20年來第壹位來自內部的爆料者撕開。

“有人說我是世界首富,那是假的,純屬杜撰,宜家壹直屬於基金會,我和我們家都沒有從宜家得到壹分錢。”斯特內博記得,英瓦爾多次做過這樣的聲明。但宜家龐大的利潤到哪裏去了?

他在書裏介紹,英瓦爾編織了壹張極其復雜的公司和基金會網,通過基金會和信托公司來控制宜家。表面上這些基金會由壹些律師管理,實際上英瓦爾對基金會的壹切有絕對權力,他能夠隨意任命和解雇基金會和信托公司的董事。他還通過讓資金在批發公司、零售公司、貿易公司、進口公司和荷蘭基金會之間流動,從而名正言順地在有商業活動的國家避稅。

英瓦爾的納粹老底也被起出來,英瓦爾三個平庸兒子的權力爭鬥成為笑柄,內部密探制度被曝光……當然,約翰抖出的真相還不光局限於英瓦爾家族。

這個國外租客首選的家具品牌,在國內成為有品位和生活追求者的“標配”。還有宜家餐廳,年輕人從瑞典肉丸和小紅莓果汁裏嘗到了北歐生活方式,老年人從會員咖啡裏品出“夕陽戀”。但約翰揭露的真相,叫人如何面對“高洋上”品牌碎了壹地的節操?

環保壹直是宜家的宣傳點,比如在印尼的婆羅洲上進行熱帶雨林恢復試驗,但別忘了,宜家是全球木材消耗大戶,平均每年耗費全球1%的森林資源。

前幾年,宜家壹度禁止對外發布《家居指南》,因為英瓦爾擔心,有人會根據這本購物手冊,去推算出宜家每年砍伐的樹木數量。

而宜家采購的原料還包括來源不可追溯的木材,面對上遊供應商非法砍伐天然林,長期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供貨商中就包括中國的盜伐林木者。當妳抱著宜家輕柔的羽毛枕頭時,如果得知相當壹部分羽毛是從活鵝身上拔出,是否還能覺得美好?這些鵝在屠殺之前,往往要經歷好幾輪煉獄般的拔毛,這也是低價鵝毛的秘密所在。

和Zara等快時尚品牌壹樣,宜家也經常被人指責抄襲著名設計師的作品然後低價出售。英瓦爾對此的辯解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新設計。但是如果宜家發現有其他品牌商品存在山寨行為,則會不遺余力地調動全球的法務團隊,毫不留情地將之訴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