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天有三班,全程兩個半小時:
10:40 直達大型座席高級 途經:博羅路口、惠州 (南線站),票價70元。
12:30 直達大型座席高級 途經:博羅路口、惠州 (中心站),票價70元。
18:30 直達大型座席高級 途經:博羅路口、惠州 (中心站),票價70元。
廣州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壹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壹大港,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唯壹的對外貿易大港。
廣州被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壹GaWC評為世界壹線城市;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壹位。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居中國前三,在廣州投資的外資企業達2.7萬家;世界500強企業288家,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廣州互聯網企業超過3000家,誕生了微信、唯品會、YY語音、酷狗音樂、網易、UC瀏覽器等。廣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68.56%。
廣州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三,2016年人口增量居中國第壹,吸納高校畢業生全省最多。根據國務院規劃,廣州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人。聯合國報告指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第壹。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第三,人均消費額居全國第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戶存款總額(居民儲蓄存款)、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省第壹。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壹,中國的“南大門”。
河流
珠江及其眾多支流貫穿整個廣州。
氣候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征。全年平均氣溫21.9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壹。壹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13.5℃。平均相對濕度77%,年降雨量約為1736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臺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社會
2013年,廣州位列中國城市競爭力市級排名第五位,僅次於香港、深圳、上海、臺北。2013年,廣州在中國除臺灣城市外的287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中排名第四。可持續發展排名居中國城市第五。
旅遊
廣州旅遊資源豐富,其中以羊城新八景、中山紀念堂、黃埔軍校、南越王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花卉博覽園、花都香草世界、王子山森林公園、華南植物園、從化溫泉、寶墨園、廣東美術館、上下九路商業步行街、北京路商業步行街、江南西、農林下路、廣州塔等景點最為盛名。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32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3處。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懷聖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此外,還有始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明朝的五仙觀、鎮海樓、蓮花塔,清朝的陳家祠、余蔭山房等。近代革命歷史紀念地有毛澤東同誌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廣州傳統有波羅誕廟會、廣府廟會等節日。
2014年,廣州接待過夜旅遊人數5330.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7%。其中,入境旅遊者783.30萬人次,增長2.0%;境內旅遊者4546.75萬人次,增長6.4%。在入境旅遊人數中,外國人300.26萬人次,增長7.6%;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483.04萬人次,下降1.3%。旅遊業總收入2521.82億元,增長14.5%。旅遊外匯收入54.75億美元,增長5.9%。
語言
廣州全境可通用粵語。廣州本地居民以講廣州話(粵語廣府片)為主,因為廣州是廣府民系的核心地帶,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壹。第壹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於2013年11月在廣州舉辦。清末起,由外國人拍攝的照片、制作的地圖及文獻,均以粵語拼音標註地名和人名,至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定為正式地方標準,初期拼音方案不完善,規則明顯,至後期逐漸完善,方案再傳至香港,成為香港政府粵語拼音。新中國建立後粵拼被取締,但在港澳及海外獲保留。
廣州北部郊區縣也有客家話,主要分布於增城區部分、從化區部分、花都區北部,廣州居民基本能講普通話,越秀區登峰街道、荔灣區的沙面以及白雲區的三元裏街道壹帶外國人聚集,英語也比較流行。
飲食
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中國。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所謂“食在廣州”。廣州每年都有美食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廣州菜
廣州菜是在匯集廣東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中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壹家的。廣府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廣府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府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等。
早茶
早茶點心“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 “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壹個顯著特質。廣州人喜歡喝茶,比如飲早茶,飲涼茶,飲功夫茶等。大家喜歡在節假日呼朋喚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點心,聊天。廣式點心品種多樣,制作精美,各有風味。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
特色小吃
蘿蔔牛腩:蘿蔔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蔔、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壹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蔔牛腩的清香飄滿街。
雲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壹帶(即西關)都很多這種雲吞面的小吃店,是西關著名小吃。由於此品湯味濃郁,雲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雲吞面還有壹個別稱叫細蓉。
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艇仔粥:艇仔粥是壹種廣東粥品,味道鮮美。
腸粉:廣州的壹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荷葉包飯:荷葉包飯又稱荷葉飯,是廣州有名的風味特色小吃。它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的。荷葉碧綠,飯團松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