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美食阿樂

美食阿樂

作者|周繼峰唐亞華李金齊黎明

編輯|金文

“早上好,農民工”和“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農民工”。

最近,“農民工”壹詞在網絡上流行起來。茶余飯後,我們在微信聊天甚至表情大戰中隨處可見“農民工”的身影。許多人將“農民工”視為自己的真實寫照,面對職場困境和生活負擔,“農民工”甚至成為互聯網人的娛樂狂歡。

相比於夾雜著被壓榨感、自卑感和逆來順受感的“群居動物”、“奮鬥”、“007”,“打工者”似乎多了壹點“人間覺醒”和“妳我都是勞動者”的樂觀精神,更能描繪奮鬥者的奮鬥氣質。

妳怎麽看待農民工這個詞?今天,我們與不同職業的互聯網工作者談論他們的職業生活。

有人認為農民工是“工具人”,勞動成果得不到尊重;有人認為“兼職”意味著自己無權說“不”,被迫接受外行指導,不敢反抗領導制定的過重“KPI”;有人邊工作邊吐槽,以吃苦為樂,成為農民工的必備技能;也有人覺得疲勞和掙紮是農民工的常態,所以他們接受每天工作到半夜才能回家;有些人已經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但他們做的是秘書+銷售的工作,最終他們仍然在工作...

更重要的是,這些互聯網工作者仍然有明顯的年齡焦慮,他們擔心自己會被海浪拍在沙灘上,到了35歲甚至沒有工作。

楊洋| 28歲的互聯網用戶運營

這是我工作五年後在北京的第三份工作。上壹份工作有點“劃水”,讓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北漂”。

對我來說,“北漂”有打工人的辛酸,但卻是壹個勵誌的詞。按照我們長輩那壹代人的說法,去北京是為了“工作”,這有點貶義,但對於我們這壹代人來說,到處都是工作,這多少有點自嘲的意思。但是妳要相信,如果妳付出了,妳就會得到回報。

我是壹個不懂得拒絕的“打工人”。我很聽話。老板讓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不管多晚,任務都會完成。

我是壹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運營人員,日常工作是招募學生用戶。老板給了很重的KPI,加班到11是常事。我覺得不是因為KPI高,崗位要求不合理。我只是有時會想,“為什麽我不能完成它?”我容易自我懷疑,擔心任務完成不好會被裁員。

我在轉正之前真的很焦慮。當時的任務是擴展60個用戶,這需要與壹個學校社區合作。首先,我們必須找到壹個社區的兩個核心成員。在任務的最後壹天,我還沒有找到那兩個人。我在拼命找公司裏的各種QQ和電話聯系人。下午11公司人去樓空,我還在找他們。終於找到了,但是太晚了,KPI沒有完成。

這意味著我很可能無法轉正,那天晚上我很難過。出問題的時候,我會選擇睡覺,睡醒了再做,但很多時候我睡不著,睡著了馬上就會被吵醒。我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並找出我接下來可以在工作中做什麽。

寫轉正評價的時候真的很難過。幸運的是,我的團隊領導很照顧我。他告訴我沒關系,然後我只需要找其他人就可以了,所以我很順利地留了下來。

這種壓力也讓我的能力進步,讓我覺得踏實。我期待著該項目在年底順利完成,我將得到壹個優秀團隊的獎勵。當然這都是外在的,希望得到肯定。作為壹個打工人,我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充實了,是時候肯定自己了。

我知道互聯網專業人士的35歲魔咒。事實上,我不想壹直做這個生意和工作。我就想未來兩年打工攢點積蓄,去個二三線城市開個酒吧。酒吧不需要很大,四五十平米就行。邀請壹些歌手唱歌。我也可以彈吉他和唱歌。如果我沒事做,我會交朋友,這讓我覺得很棒。

圈子|某互聯網上市公司33歲市場負責人

為什麽叫“農民工”?妳能打敗工人嗎?壹個996的群居動物,即使能打敗它,也要為失去的時間付出代價。

好吧,放個諧音梗。工作10年了,還是很普通,不敢隨便辭職。我是壹家非頭部互聯網公司的非核心員工,這是準確的,也是可悲的。

這是壹個5%和95%的世界。如果妳屬於5%,妳就是在參與甚至決定世界的走向,但如果妳屬於95%,妳只能是壹個打工人。

在工作中,有很多時刻提醒我是壹名“農民工”。

我們公司的壹些高管或老員工有股票,公司會定期發郵件提醒大家交易窗口是什麽時候。說白了就是股票可以變現。這封郵件發給每個人,但我沒有任何股票,每次看到通知郵件時我都感到非常擔心。

作為營銷人員,我們經常需要參加行業活動的晚宴,但只有老板才能端上桌,我們的員工只能站在壹旁挨餓。

還有壹次,老板讓我們在外面談方案,下午就去了。後來有點不愉快,我們被老板批評了。當時是晚上七八點,老板說要和下壹個項目組核對方案,就讓我們走了,周圍也沒什麽吃的。我們工作了壹整天,餓著肚子回家。老板有情感自由,我們沒有。我們只是“工具人”,勞動成果得不到尊重。這是老板和農民工最大的區別。

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悲傷和抑郁是常態。我在阿裏的壹個朋友說,如果妳在35歲時沒有達到P8,妳會被認為成長不夠,被淘汰。不是我們有年齡焦慮,而是互聯網行業對年齡的敏感和不友好,尤其是對女性。

我們只能激勵自己:生活中80%的痛苦來自工作,但我知道如果我們不工作,100%的痛苦將來自沒錢,所以我在工作和沒錢之間選擇工作。工作可能會縮短妳十年的壽命,不工作妳壹天也活不下去。

還有兩年我就35歲了。現在我將註意我的出路,並做好兩項準備。我覺得很多人做微信生意賣保險並不可恥。以前看到這種冷漠甚至排斥,現在會關註,包括開網店,經營小紅書。我會思考如果我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怎麽做,如何將我的工作經驗應用到其中,以及其他人是如何成功的。只要能帶來收入和增長,就是好的。因為這個原因,我可以放下我的身體。

田亮| 27歲的廣告公司AE

工人們在談論我。“農民工”這個詞也很流行,因為今年找工作很難,競爭壓力很大。事實上,這也表明白領是普通工人,就像體力勞動者壹樣。

我們很像給老板跑腿的,整天都很忙。最難的是我們,但最後可能是老板買了壹輛勞斯萊斯,我們賺了老板的零頭。

各大公司與媒體連接的渠道很多,因此沒有看家本領的廣告公司很難生存。身處其中的廣告商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我自己就是AE(客戶經理)。我需要理清各個行業的情況,拓展資源,建立人脈,了解社交,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比如直播很受歡迎,很多客戶都想進入。我們必須快速了解這個行業,給客戶他們想要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找到客戶來簽單,然後執行它。

我們有季度KPI,每個人都努力工作以獲得客戶。目前壹個客戶周圍有十幾家廣告公司等著,贏得壹個客戶更是難上加難。我說的這個客戶是去年9月才正式談的,今年被曝10。我的壹位同事聽說壹位潛在客戶第二天過生日,當晚所有的蛋糕店都關門了。他挨個敲開了十幾家蛋糕店,終於有壹家破例答應做壹個蛋糕。我的同事用這個蛋糕在第二天為客戶舉辦了壹個簡單的生日聚會。顧客真的被感動了,馬上簽了訂單。

作為乙方,我們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如果遇到緊急或大項目,我經常熬夜。有好幾次,我淩晨三四點就改完方案,第二天七點起床把資料送到客戶手中。許多家務必須做。有壹次壹個客戶需要壹些紙箱子,我擼起袖子帶頭把紙箱子粘起來當材料。

我每天穿著西裝,在每個開會的地方和辦公樓裏跑來跑去,但我經常想什麽時候能有壹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哪怕是壹個小隔間。對我來說,即將到來的30歲是壹個坎。我在北京奮鬥了幾年,但感覺工資和事業都沒有達到預期。

三十而立,我遠遠沒有站起來。我每天都很忙,但產量不盡如人意。現在我有點迷茫和疲憊,我不知道我是否應該繼續在廣告行業工作。

盧曉| 25歲,互聯網公司風險投資項目經理

大家其實都是打工者,只是階層不同,老板也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工作。

每天早上9: 00左右,我都會在閨蜜和同事群裏發壹條“早上好,農民工,今天又是充滿活力的壹天”,還會用“農民工的打工魂,打工人都是有才之人”的梗互相鼓勵,開始壹天被“壓榨”的日子。

10 10月20日李佳琪和薇婭直播那天,我在直播間蹲到早上1:30左右,買了該買的東西,洗了臉,繼續坐在電腦前,完成了我未完成的工作才睡覺。那壹刻,我覺得我真的是壹個農民工。我不得不存錢並在睡覺前完成工作。

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但我每天都在學習。我之前沒有任何商業經驗和風險投資背景。起初,我花了大部分時間學習以跟上我的同事。後來,我的老板會把許多項目和活動交給我。

期間真的壓力很大,哭了好幾次。我真想馬上辭職。記得有壹次活動那天,我是負責人。我早上6點起床,沒吃早飯。我冒著暴雨,坐了壹個多小時的地鐵到達活動場地,為客人準備早餐。壹切準備就緒後,我快餓死了。當時我覺得自己要麽是群居動物,要麽是奴隸。

但是後來,我的老板說我已經很好地完成了這些活動,甚至比他預期的還要好,我突然覺得以前的經歷並沒有那麽困難。

痛中作樂是壹個成熟農民工的必備技能。我們同事中有壹個吐槽群。有時候老板在開會,大家都在打字吐槽,有時候還會忍不住笑,然後還要馬上回去,因為被老板發現又是壹頓罵。我們同事私下很團結,周末經常約好壹起看電影吃飯唱歌緩解壓力。

雖然在增長,但年齡焦慮也越來越明顯。昨天淩晨壹點,我在寫PPT的時候還在想,到了35歲以後我該何去何從?

根據我之前的求職經驗,職場對女性並不友好。有些面試因為我有男朋友而不了了之,有些面試要求帶著酒去面試。我想了兩條路,在互聯網公司做中層或者創業。因為市場上不斷出現新的需求,如果未來有好的項目,我可能會考慮創業。

蘇大熙| 25歲大昌的UI設計

我經常問自己“妳累嗎?”累!只是累了,因為舒適是留給富人的。自從我加入這家公司以來,我沒有10: 30下班過,正常狀態是工作到半夜11才能回家。

公司不會要求妳加班,它只會告訴妳“妳什麽時候要這些東西”,只要妳到時候給他們,那麽他們都自覺加班。

但是當我回想起來,當我剛畢業的時候,我興高采烈。當時我從事平面設計,不想做很多沒有標準的圖紙。

“打工者”走紅後,我有時會在工作群裏發壹個“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打工才是”的表情包。大多是發給朋友的,壹大早就發了壹張“早安農民工”的照片。當我吐槽我的作品時,我發了壹句“加油,農民工”來鼓勵對方。

現在整個團隊已經忙碌了兩個多月,APP終於要上線了。妳以為壹切都結束了,但實際上這是另壹個開始,妳會立即開始叠代優化,或者直接開始壹個新項目。我的工作在產品和技術之間進退兩難。我會盡力趕上產品經理給我的進度,把時間留給技術開發。

這是壹個專業人士應有的態度,但我怕小公司分工不明確或工作配合不好。產品經理和技術的時間很豐富,但設計卡在中間,時間特別短,事情很緊急。

我之前的公司不重視設計,也不懂設計。現在公司很好,比如產品經理沒想到,但我是做設計的,我發現有不合邏輯的地方可以通過逆向推理和他溝通,也許他會接受我的意見。

但另壹方面,在大廠工作壓力很大,因為我周圍的同事都很厲害,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其他大廠的同事都做過獨立項目。我上壹份工作是在壹家小公司做平面設計。工作內容屬於中間環節,比如告訴我“我需要什麽樣的圖紙”,我就會去做,每天都會換圖。

我轉行做UI設計,相當於從頭再來。領導走過之後,基本上要自學邏輯。我的工作經歷、工作經驗甚至工作能力都和現在的同事不壹樣。我每天都處於焦慮之中,這實際上影響了我的工作狀態。

但是只要在職場上每天都有焦慮,即使妳開公司當老板,妳也是乙方,也是打工者。除非有壹天我退休了,否則我可能會擺脫它。每壹個原因都有它的後果。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退休前打好基礎。

唯壹不滿意的是我現在太忙了,沒時間談戀愛,不過還好父母不催我,讓我好好做事業。

阿樂| 28歲,金融上市公司產品經理。

我對打工者的表情包相當冷漠,因為我早就默認自己是城裏的打工者。作為壹個像我們這樣三線半鎮的“村仔”,我們需要集體自嘲嗎?

特別是當妳在壹家大公司時,公司的幸福與妳無關。壹旦公司業績不好,妳會第壹個感受到——因為福利或年終獎立即稀缺。

再加上我是產品經理,大家都聽說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說法。當任何人似乎都可以給妳壹堆想法,而這些想法實際上在妳的計劃或想法中,但妳卻因為各種合規要求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做到時,妳只能嘲笑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

農民工並不意味著他們對工作不認真或不上心,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支配和選擇的權利,他們沒有說“不”的權利。有時他們甚至更害怕自己不被需要。

我在壹家上市金融公司工作,做的是面向內部的系統。與C端產品相比,用戶數量不是特別多,數據和反饋也不是特別直觀。該公司也是以銷售為導向的,業務是線下的。在線系統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客戶有任何問題,他們將直接去找業務經理或財務規劃師。對APP的需求不是特別高。

拋開合作困難、互相扯皮等大公司病不談,我們集團面對的是整個業務集團,需要對接不同的業務線,這會造成壹個問題:我們經常制定計劃,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根據兩個月前制定的計劃,產品上線時,業務推廣的形式從A變為B,公司業務排在第壹位,因此我們非常被動。

同時,每當涉及金融業務時,合規始終是第壹因素,產品部門幾乎沒有發揮的空間。我們將按照上面規定的交易流程進行操作。久而久之,公司的疑難雜癥全部推給了我們小組,而我目前的工作狀態是“異常產品經理”。

互聯網聚集了更多的新興人群和產業。當身邊越來越多的00後加入這個行業,甚至工資比我高的時候,壓力自然就來了。

我壹輩子都畫不出原型。產品總監只有幾個,產品經理是壹個新興行業。現在幾乎沒有40歲以上的產品經理了。我35歲後會怎麽樣?我應該怎麽上去?事實上,整個行業仍在探索中。

我已經很久沒有時間完全放松了。即使在假期裏,我仍然會想著家裏和工作中的瑣事。最近,最放松的時光是在蜜月旅行中吃了壹只非常美味的苦行僧雞肉。食物治愈靈魂,遠離工作,那裏物價低廉,那壹刻真的很空虛。

彭幾| 34歲,互聯網公司的早期員工

五年前,壹位老朋友打電話讓我來北京,說他創業了,公司未來要上市,邀請我加入。當時我在壹個二線城市工作。我好幾年都不能打架。我壹激動就加入了。

那時候公司人少,大家都沒工資。估計是為了激勵幾個早期加入的朋友,給了我“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和很少的股權。當時覺得自己創業了。

工作了這麽多年,公司沒有上市,但項目卻黃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我不是壹個企業家,而是壹個農民工。

以前,我認為我來這裏是為了改變世界,在舞臺上發表演講,並在年輕員工面前吹牛。後來的事實是我每天都要給CEO做PPT,出去跑業務,給客戶送茶水,給公司員工叫外賣,甚至打掃辦公室。起初,我負責市場,但事實上,除了做最後決定之外,我什麽都做。

回老家的時候家裏人問我在北京做什麽生意。我通常做什麽?我說我有時候要做PPT,還要出去跑客戶。他們問,妳不是秘書兼銷售員嗎?為什麽當了老板還這麽幹?我說我不是老板,我只是個打工的。

創始人非常強大,我們所謂的聯合創始人都有認真工作的心態。畢竟,妳沒有註冊公司,妳沒有提出商業模式,妳沒有提供主要資金,妳只有很小比例的股份。妳正在開創自己的事業並為他人工作。

過去,我對工作的印象是背著鋪蓋,坐著綠皮火車去大城市搬磚。現在我認為大城市的大多數人都在工作。如今,生活節奏太快了,尤其是對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每個人都像壹顆螺絲釘,走在別人設定的軌道裏。這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

在來北京之前,我在壹家互聯網公司工作了幾年,達到了業務崗位的中層,在南方的壹個小城市買了房子。本來我是打算回老家的。在小城市當公務員,上班喝茶吃海鮮挺舒服的。在家裏,妳是自己的老板。就算出去打工,大家都是本地人,生活節奏慢,也不會覺得那麽壓榨。來到北京後,熟人社會變成了陌生人社會,社會分層更加明顯,生活也沒有那麽豐富。

我在北京漂了這麽多年,壹眨眼就快35歲了,還沒有創造出什麽。當我回到我的家鄉時,我不能打零工。由於年齡限制,公務員只招收年輕人。更重要的是,創業聽起來像是壹種光環。妳的家人認為妳已經成為自己的老板,做了大生意。未來會是壹家上市公司的老板。現在,當妳回到妳的家鄉時,總有壹種失落的感覺。

我也想過辭職找壹家互聯網公司認真工作,但是35歲的互聯網人在大城市的互聯網世界沒有優勢,後浪已經把妳拍在沙灘上了。

*題圖來自深燃。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洋、田亮、盧曉、蘇大錫、阿樂和彭幾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