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過屎的碗和大腸
喜愛哲學的人士,最近在熱烈討論裝過屎的碗洗幹凈了也不會再有人繼續拿去盛飯使用,而裝過屎的大腸,洗凈烹飪後就可以成為口中美食,這是為什麽?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好與壞取決於參考系的錨定值,好過參考系就是好,不如參考系就是壞。人會根據經驗不斷總結事物屬性,抽象成壹個個“認知錨”,用於在事物間對比或評價本事物好壞時做參考,而且壹切在潛意識底層運行,安靜到妳發覺不了。由於碗的錨定值是幹凈,那麽裝過屎就是臟;而大腸的錨定值就是裝屎,那麽清洗了就是幹凈。從絕對情況來看,洗幹凈的碗和洗幹凈的大腸都很衛生,但由於錨定效應,二者在心理上給人的感覺卻是天壤之別:大腸優於認知錨,裝過屎的碗就會劣於認知錨。其次是應該看歷史觀,要深刻理解錨定效應,必須要說清楚歷史觀的問題。比如把痰直接咽下去不惡心,但吐出來再咽下去就惡心了。為什麽便盆和大腸日常都是裝屎用的,但是洗幹凈後壹個好接受壹個不好接受?是這樣的,人創造“認知錨”的機制很復雜,不是孤立、機械地對單壹時刻的具體事物進行加工,而是有歷史觀。身體生產過程中的屎,已經生成的屎,從外界獲取的屎,雖然都是屎,但由於處於不同的歷史進程中,被認定的內涵完全不同,放在壹起討論,從起點就已經偷換了概念。需要註意的是歷史觀≠歷史,不是指事物在時間軸上不同時刻的內涵,而是在不同的歷史進程中的內涵。在體內生產中的屎和已經創造出來的屎,錨定不同。但是今天創造出來的屎和明天創造出來的屎,錨定相同。也就是說,人對屎的歷史進程的關鍵劃分節點,是它離開屁股的那壹刻。以上是對屎從錨定效應進行了分析,另外壹種有代表性的分析是實用主義的解讀,也很有道理,符合世俗口味。碗裝屎是烈女失貞,肥腸洗凈是浪子回頭。很多人喜歡吃肥腸,但肥腸是裝屎的,為什麽我們明知道它裝過屎,還要費這麽大力氣把它洗幹凈,去除臭味,做成美食呢?因為肥腸好吃,盡管它的嘌呤會很高,但它對人有實用主義的價值。為什麽碗裝過屎就不要了?因為現在的碗便宜啊,幾塊錢而已,又不是金碗銀碗,丟了就丟了唄。隨便換個稍微貴點的東西,比如手表什麽的掉進馬桶了,不是照樣撈起來繼續使用嗎?關於烈女失貞浪子回頭的問題,如果村裏只有壹個女的,其他全是光棍,管她失不失貞都照樣壹堆人當舔狗;要是那個浪子就是壹個偷雞摸狗的隔壁王老二,他回不回頭誰會在乎?只要妳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就算妳還有壹堆毛病,大家也會想辦法原諒妳幫妳改進;但如果妳可以輕易就被取代,那妳只能祈禱不要犯下壹點點錯誤。簡而言之,裝過屎的普通碗,勢必沒有價值,只能被拋棄;但裝過屎的大腸,因為可以洗幹凈,被做成美食,而深受人們喜愛,故具有使用價值,所以會受到人們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