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河南作家李冰:走進墨子故裏

河南作家李冰:走進墨子故裏

這是瓊的世界,還是花的海洋?

在薄霧縹緲、碧玉般的林海裏,蒼翠的森林像壹早就接到了指令,它們郁郁蔥蔥地趕來,向我們張開了熱情的雙臂。金色的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枝葉,灑落到草地上的野花上,那花兒,壹簇簇,壹叢叢,點燃了毛絨絨的山坡上,爭奇鬥艷,萬紫千紅。小溪也歡快起來,它們在石頭上、草尖上跳起舞,發出叮叮咚咚悅耳的琴音。沿著蜿蜒的山間小路盤曲而上,桂花的清香越來越濃郁,但尋去,卻不見那淡黃細小的“米粒”,這香,似乎從雲外飄來,又似乎自我們心底生出。還未等我們發出由衷的贊嘆和驚呼,墨子的故裏已經到了。放眼望去,高聳入雲、宛若仙境的堯山仿佛是壹條騰飛的巨龍,在綿亙的博山與沂源兩道山脈上遊弋,而墨子弟子相氏與赫連氏時代祖居的相家溝,像是壹只揚帆的小船,在碧波綠海間航行。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這是書畫的故鄉,這是詩歌的天堂。當我們踏壹彎素水沿溪而上,我們把講話和腳步聲壓得很低。但這裏的魚兒並不怕人,它們三五成群鑲嵌在明鏡般的潭面上,好奇地盯著妳看。用枝條或者石頭投過去,才懶洋洋地慢慢遊動,偶爾壹回頭,調皮地沖妳吐出壹串泡泡。方才下過雨,河水很大,嘩嘩地流著,河谷狹窄處,落差越來越大,水流更急了,時不時水簾懸掛從天而降,浩浩蕩蕩,壹泄千裏。那飛濺的水霧,細碎晶瑩,輕輕地,觸摸著我們靈魂深處柔軟的壹隅。叢林裏流嵐微漾,輕紗似的繚繞在我們頭頂、身後綠色的幔帳間。空氣很濕潤,似乎壹張口,便能啜滿清冽的甘露,身體的每壹個毛孔都能滋生出舒心的涼爽來。

壹路上最熱鬧的,當屬藏在密林中的鳥兒了。尤其是畫眉在這裏棲息眾多,她們常常在密林中飛竄而行,或立於茂密的樹梢樹杈間鳴叫,歌聲婉轉悠揚,似乎在祝福每壹個人“如意,如意”。當然,也有很多機靈又膽怯的小動物,如松鼠,雉雞,山貍,野兔,刺猬,黃羚,獾等,它們在淺灘上嬉戲或者躺在路邊的青石板上睡大覺,都不會和妳撞個滿懷。它們姿態優美,或輕靈飄逸,或珠圓玉潤,但留給妳的,永遠是壹個綽約多姿的背影。

穿過幽邃的悟靈洞,湛藍的洗硯池,撫摸著坐擁百城的藏經閣,車馬尚存的棋盤石,我們終於找到了墨子城守諸篇的防禦圖。這面殘垣斷壁的舊城墻,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引以為傲的世界奇跡——楚長城之父。“流澗萬余丈,圍木樹千尋。咆虎響窮山,鳴鶴聒空林”,這裏的險要可想而知。站在吹著西北風的“墨子故城”廢墟上,耳畔依然是金戈鐵馬、人聲鼎沸。木車載荷行動如飛,風鬟霧鬢,布衣草鞋的墨子在四面楚歌中凜然而出。他在楚王面前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丹心碧血,衰草斜陽,或巋然不動,或鑠石流金,2400多年前的“止楚攻宋”備禦之法,守禦之器早已與大自然融為壹體,日月盈仄,天地***仰。

時至今日,墨子隱居的相家溝已被 歷史 賦予新的使命。“靈山秀水造就聖人墨翟,粗茶淡飯孕育工祖魯班”,在他們刻石對弈的駱駝峰,在他們飛鸞比巧的風箏山,高高矗立起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古建牌樓,涼亭長廊,無不雕梁繡柱、飛閣流丹,建築精美。門裏有門,山外有山,東西大門遙相對應,宛如人間天闕。旁邊,被雲霧洗刷過的雪松生機勃勃,淩空振翅,蔥蘢密匝的枝葉遮天蔽日。偶爾有幾只雲雀飛過,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那千年的情思。隨著黨的扶貧搬遷政策的深入,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墨、魯的後代們從偏僻閉塞的山林中走出,他們搜神奪巧,曲盡其妙,把塵封千年的小橋流水,亭臺樓榭,水木清華,瑤臺閬苑,搬到了世人的眼前。超群絕倫、無以復加的技藝,無疑於墨、魯再現,令人嘆為觀止。他們集先人的智慧,把這裏打造成了集文化體驗、實景演出、特色小吃、休閑度假、 旅遊 購物、水上 娛樂 於壹體的觀光體驗型 旅遊 項目,濃縮了墨子文化、農耕文化、市井文化、廟會文化、餐飲文化為壹園,營造了房中有院、院中有街、街中有景、景中有戲的集市盛況,把昔日貧窮落後的山鄉變成了聞名遐邇的4A級 旅遊 勝地,用手機、電腦,方言、 美食 打開了壹條通往世界的大門。萬象更新的墨子古街,猶如大山深處壹顆耀眼的明珠,鳳引九雛,走向繁榮。

山氣軒昂,紫氣東來。在出身平民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家鄉,還高高屹立著壹尊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中原大佛。遠遠望去,佛像莊嚴祥和,氣勢宏大,與天瑞祥鐘交相輝映。繞山西行,四季不涸、溫潤清澈的泉眼星羅棋布,像散落在碧玉盤中的壹枚枚珍珠,那裏常年有溫泉噴出,水質優良,水溫適宜,善治百病,被稱為“堯山之眼”。若投筆其中,水光瀲灩,“群玉山頭見,瑤臺月下逢”,愜意天下文章,自是“ 風日晴和人意好”;倘泛舟高歌,扣舷獨嘯,“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亦如“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個中滋味,“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從綿延的山脈間走出去的,是壹只舉起的手,是燦爛的春秋夜空中的星辰。我看著溪水裏的倒影,恍然是這顆星沈入到了水底,透過 歷史 的水流,壹直躺在這裏,訴說著千百年的際遇。持壹把黑劍,擋住千軍萬馬,卻擋不住 歷史 的車流。墨子知道,在統治者的貪欲面前,他的主張如同壹段華麗錦緞,註定不能為最廣大的人民縫制衣物,遮風護暖,但是,總要有人舉手,總要有人上臺,總要有人吞下那個毒果。於是,那段錦緞,燃燒成灰;那把黑劍,碎裂千片;那顆星辰,卻永遠熠熠生輝。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他的“天誌明鬼”,依然被置於聖賢的高臺。無鬼神之說的現代決策者,更能“兼愛天下之百姓”;天下之百姓,心中依然有神明,有光芒,可那神明,遵從了他們自己的意願。我們傳承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學習現代文化知識和技巧,觸手生春卻不忘初心。再沒有缺衣少食的貧困戶,再沒有上不起學的放牛娃,神州大地福瑞祥和。當成千上萬的學子虔誠地踏上這片神秘的豫州大地,在他著書立說的山洞前,與前人的靈魂對話,墨子醒來,那將是壹場新時代思想的砥礪和交鋒。(完)

作者:李冰,筆名桃子、沙子,供職於河南省南召縣交警大隊,河南省作協會員,南召縣作協副主席,擅長詩歌、散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