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很少出和美食題材有關的劇,美食古裝類的就更少
大概上壹部印象深刻的就是 金玉滿堂 了
雖然這部巡禮劇大換血,但是對於老表班底還是挺期待的。
王祖藍越來越有張衛健的影子。並且壹向演喜劇的他在此劇中難得有了苦情戲的情節,年羹堯拆散天寶和若碧時,天寶那苦逼樣啊,演得太好了。
前半段還麻麻,後半段就不行了。總體而言,比不上 金玉滿堂。
①美食在哪裏?說是說美食,但關於美食的近景實在少之又少,整部劇看完,大概觀眾只是好奇鹹魚包是何滋味。對於其它的菜肴竟沒有壹點印象。
②劇情bug
劇情主要分兩條線,壹條以高天寶入宮做禦廚的廚房生活,還有壹條是四爺與八爺黨的鬥爭。後來若碧入宮後,就多了壹條爾妃耍詐太後包庇的宮鬥線。也可以按照康熙駕崩前與駕崩後來分。
因為是戲說,所以有諸多與歷史不符的地方,也就看個熱鬧。又如羅宋湯竟是高天寶所創,這些都是港人獨有的幽默。
但這三天線中,除了高天寶為主的廚房生活還ok,後面兩條很弱。
就算是廚房這條線,都有很多問題。兩條線都設定了壹個高人。廚房線是五味大師,本以為設定了這個角色會有什麽呢,結果連比試都沒有。說自己為了喜歡的女人拋棄妻子更是牽強扯淡。還不如鄔思道這個在政治線的高人角色來得重要。
而與張衛健、周星馳類的小人物塑造都是成長勵誌史有所不同的是,本劇並未寫道他的廚技如何如何提高,只說先後拜了小魚與五味大師為師。和四爺的多段驚險經歷,高天寶每次都化險為夷,好似多次都只是僥幸。
此外,開頭便提到高天寶的父親不幸發配邊疆還是入獄了,高天寶想著要以後出人頭地,關於這條壹直未在提及。壹開始我還以為,高天寶是戴家後人,等於和四爺成了對頭,最後再原諒他,怎麽地的了。誰知最後是戴家後人的是阿雪= =
宮鬥情節更是弱智,爾妃隨便收買個太監就能胡作非為,太後竟然被蒙蔽,混然不知。
Bob演得橪手小菜很出彩,自然不造作。
而張繼聰雖然通過此劇證明了演技,但他真得不適合演溫文儒雅的八爺。塑造帶有痞氣的人物的特質似乎已被定型。
九阿哥演得實在太差,戲份還不少,這個還不如讓高鈞賢來演,或者讓演曾勝的資深綠葉張漢斌來演呢。
最後三集的高潮部分,都已經可以猜到。阿雪鐵定沒死。八爺最後失敗。天寶又是臥底。反轉情節很無力。
最後的最後,大概編劇想著,全劇雖說因食為奴,但是沒有壹個好的宗旨,所以最後雍正說,治國如烹鮮,要改革創新。十分弱智
還有“伴君如伴虎”是每部宮鬥劇的常見主題。所以難怪最後高天寶辭去禦膳房的工作,選擇去江南避居。
③感情線
這段設計得還行,阿雪和若碧都是苦命的女子,都是男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