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文言文好吃

文言文好吃

1. 描寫東西好吃的詩句古文

《虞美人·寒來暑往何時了》 年代: 宋 作者: 劉學箕 寒來暑往何時了。

世故催人老。壹人口插幾張匙。

何用波波劫劫、沒休時。饑來吃飯困來睡。

莫把身為累。誰能較短與量長。

落葉西風壹夢、熟黃粱。《滿江紅·細閱浮生》 年代: 宋 作者: 吳潛 細閱浮生,為甚底、區區碌碌。

算只是、信緣隨分,早尋歸宿。造物小兒忺簸弄,翻雲覆雨難擐觸。

謾壹堆、歲月鬢邊來,跳丸速。田二頃,非無粟。

官四品,非無祿。更不知足後,待何時足。

恰好園池原自有,近來新創三椽屋。且饑時、吃飯困時眠,不為福。

《感懷》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不煉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裏形骸春***老,燈前夫婦月同圓。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病後遇過王倚飲贈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尚看王生抱此懷,在於甫也何由羨。

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沈年苦無健。

王生怪我顏色惡,答雲伏枕艱難遍,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

惟生哀我未平復,為我力致美肴膳。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兼求富豪且割鮮,密沽鬥酒諧終宴。

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漩。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

但使殘年飽吃飯,只願無事常相見。《玉樓春·少年才把笙歌》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少年才把笙歌盞。

夏日非長秋夜短。 因他老病不相饒,把好心情都做懶。

故人別後書來勸。乍可停杯強吃飯。

雲何相遇酒邊時,卻道達人須飲滿。

2. 描寫東西好吃的詩句古文

1、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學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系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後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鐘的竹筍和豬肉壹起煮,在壹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壹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壹句壹美食。“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

我與何憎同壹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

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裏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蒓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蒓羹”。蘇東坡吃到了壹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贊美,“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壹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2、陸遊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壹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蒓”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蒓”則是用蒓花絲做成的蒓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面條是天上蘇陀(即酥)壹樣。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

並詩日:“老住湖邊壹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制或蘸美至極。

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

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遊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 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菇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父老不患貧。

淡雲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何時壹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3、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許多關於美食的詩。《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面。"春日春盤細生菜""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八處士》)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壹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壹定的研究。

3. “美食”用文言文怎麽說

“美食”用文言文可以如下:

玉盤珍饈、山珍海味、珍饈佳肴、龍肝鳳膽、八珍玉食、垂涎三尺、八珍玉食、饕餮大餐等。

1、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釋義:涎:口水。 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出處: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2、垂涎欲滴chuí xián yù dī

釋義:涎:口水。饞得連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十分貪婪的樣子。

出處:唐·柳宗元《招海賈文》:“垂涎閃舌兮,揮霍旁午。”

3、八珍玉食bā zhēn yù shí

釋義:泛指精美的肴饌。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

4、饕餮大餐tāo tiè dà cān

釋義: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壹個大頭和壹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吃什麽,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

出處:傳說龍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壹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食人,食量大。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

擴展資料:

美食,顧名思義就是美味的食物,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邊小吃。其實美食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稱之為美食。中國素有”烹飪王國“這個美譽。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壹種精神享受。享受美食也要看場合,場合好美食吃起來才有味道。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讓人吃的更加開心。

美食不僅僅是餐桌上的食物。還包括休閑零食、各種餅幹、糕點、糖類,蜜餞、幹果、肉制食品、茶飲沖泡等制品,各有各的風味,都可稱之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