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魚卷是什麽,也不知道哪家是正宗的,所以我漫無目的地走進了壹家看起來很幹凈的小店。那時我才知道魚卷其實是壹種湯,這家餐館裏有壹個制作魚卷的作坊。我被允許進去參觀。他們將鯖魚肉打成糊狀,揉成直徑約兩厘米的長魚肉條,切成三厘米長的肉片,最後打成湯。
我坐在餐廳外的露天椅子上等了十分鐘。這碗湯端上來了,魚塊非常密集,香味濃郁。湯的顏色是無辜的,有幾顆切碎的蔥漂浮在湯裏。湯裏充滿了魚的香味,而且不油膩和重。這碗魚卷湯比我在福州嘗過的任何壹碗魚丸湯都要精彩。它的外表極其不顯眼,但它的內部卻充滿了味道。這麽多實心魚,這麽長的香味,要10元,真的壹點都不貴。
前方五十米處,是聚光燈照亮的崇武古城巨大的石門。門的最外側有兩只石獅子,獅子的內側有兩只石象。幾個孩子在石像周圍玩耍。坐在600年歷史的古城外,看著宏偉的石門,吹著海風,吃著從未體驗過的鮮美莫名的魚卷湯,我無法忘記崇武古城外的這個夜晚。
我回到酒店,看了泉州電視臺用閩南語播出的電視劇。面對下面的字幕,我壹個壹個地學習閩南語。雖然窗戶緊閉,但我能清楚地聽到海邊煙火升起和爆裂的聲音。聲音持續很長時間,但從我的角度看,我看不到漫天的煙花。
淩晨四點,窗外,港灣裏的機動木船不停地發出突如其來的馬達聲,我被吵醒了。原來漁民們這麽早就出海打魚了。我決定壹大早就去不遠處的菜市場,那裏壹定有無數剛上岸的新鮮魚蝦。
清晨小鎮的街道上充滿了噪音,無數的摩托車像大黃蜂壹樣跳來跳去。行人,搬運貨物的小販,摩托車,三輪車和壞掉的公共汽車把這條路弄得壹片混亂。穿過壹個十字路口向右轉,就是崇武菜市場。這是海鮮和惠安女孩的世界。從市場入口處開始,出售鯖魚和魷魚的攤位已經排起了長隊。攤販基本都是穿著傳統服飾的惠安女。他們把魚放在直接扔在地上的淺竹筏裏。這個場景和我2007年4月從北往南走的時候看到的菜市場很像。
當我進入市場時,我被穿著特殊衣服的惠安女孩包圍了。我對他們的衣服比對他們的商品更感興趣。我看著他們頭頂中央微微拱起的發飾,上面經常別著壹個金飾。每個惠安女腰後的四條銀鏈閃閃發光。前天,我在壹家小店裏看到壹個女人在賣整套惠安女裝。老太太開價150元。我突然想起2007年6月5438+10月在北京服裝學院的中國服裝博物館裏,我看到了許多奇怪的服裝,從東北鄂倫春族的魚皮服裝到貴州苗族華麗的民族服裝,但我印象中沒有惠安族婦女的服裝。
我不明白為什麽他們的頭巾基本上都是藍色的,從寶藍色到淺藍色再到深藍色。我沒有看到壹個女人戴著其他顏色的頭巾。頭巾是小花朵或簡單的幾何圖形。住在海邊的惠安女孩都曬黑了,但她們的身體很好。他們沒有看到壹個粗壯的身材,所有這些都是婉轉的腰部。上衣只到肚臍,壹條白腰若隱若現。此外,長及腳的黑色寬褲飄飄欲仙,使其充滿魅力。
那邊的攤位都是賣海鮮的,壹群穿著華麗衣服的惠安女集中在那裏,讓我幾乎眼花繚亂。可以看出他們做生意很聰明。他們手腳麻利,計算迅速,壹項壹項地完成業務。第壹次在這裏看到有無數吸盤的小章魚。它們觸角上的大麻吸管讓我喘不過氣來。這裏有許多我不知道的魚,有大有小。它們是白色或粉色的,清新美麗,在清晨的陽光下閃耀著明亮的水珠。這是我見過的最豐富多彩、最有特色的菜市場。我繞了壹個大圈,從壹個惠安姑娘那裏買了半斤紅蝦作為參觀崇武古城的紀念品。
我回到泉州的中巴,早上十點出發。前方的高速公路似乎正在大修,大多數時候司機都在走三級以下的斷頭路。道路兩旁是惠安女兒的家。它們都是由白色花崗巖制成的壹層或兩層房屋。我喜歡石頭自然而簡單的紋理,帶有時間和歲月的氣息。這種房子讓我覺得很漂亮。然而,當地人顯然不這麽認為。稍微富裕壹點的家庭用暗紅色或白色的瓷磚緊緊地包裹著石頭房子的正面和側面,這使得原本古雅的房子變成了壹個像浴室壹樣的建築。無論我去哪裏,我都很喜歡我剛開始富裕的地方的這些醜陋的瓷磚,它們很快就把不同地方的不同風格的原始建築變成了統壹的廁所或浴室。
讓我感興趣的是每家每戶的門楣上都刻著四個字。大多數人家的門都寫著“梅山派”。眉山應該是他們祖先生活的地方吧?到底在哪裏?
在這條爛路上,車開了快壹個小時,停在壹輛沒有空調的公交車上,我覺得有點暈車。在最後的半個小時裏,我非常熱,又累又不舒服。我的頭靠在前排的椅子上,焦急地期待著到達泉州。當汽車緩緩駛進泉州中心汽車站時,我幾乎興奮地要回家了。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