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潼關醬菜
“潼關醬菜”是渭南市名揚四海的傳統名優特產,由潼關縣醬菜食品廠生產。它以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鹹中有甜,筍香濃郁,醬香撲鼻,食之開胃,風味獨特,耐於長貯,最宜佐餐而聞名遐邇,素有“十裏放香”的美譽。
潼關醬菜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糖分、氮化物、鐵、磷、鈣等多種營養成分。並有促進食欲、壯健身體之功能。
2、鹵燒雞
潼關馳名小吃—鹵燒雞,是制作能手賁禿娃的產品。禿娃又名賁忠勝,年輕時無職業,舊社會染上了吸食鴉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貧困,家貧如洗。
後有友人蘇跛子(醫生)為他傳授鹵蒸燒雞制作方法。該人立誌好學,並熱心從事這壹行業,於1924年(民國十三年)開始與其妻精心制作經營這壹小吃,在潼關享有50年之聲譽。
3、砂子饃
砂子饃、餑餑饃又稱石子餅、石頭饃。選用拇指頭大小的鵝卵石,放在生鐵鍋裏用旺火燒焙,待鍋底燒紅、石子冒煙後,取出部分石子,把搟好的面餅平放在鍋裏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蓋在面餅上。約四、五分鐘左右,透體金黃、蔥香四溢的砂子饃即成。
4、老潼關肉夾饃
老潼關肉夾饃最具特色。饃幹、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壹定要配鴨片湯。老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傳說當年李世 民食過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
5、潼關醬筍
潼關醬筍,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潼關醬筍采用獨特傳統的工藝生產,用潼關獨有的鐵桿青筍為原料,用經過傳統工藝6個月以上制成的甜面醬進行醬漬,經翻、曬、露等發酵工藝,腌制3個月以上,具有色澤紅褐鮮潤,味道酥脆香甜,醬香濃郁之特色。
擴展資料:
潼關的民俗風情:
潼關在黃河中遊,人文開化最早,以前的婚俗,總是守著先王的舊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訂婚,先取雙耳環,送給女方,這叫定親。隨後由男家備辦衣料首飾等物,擇吉日送往女家,這叫許口。
謂女方已答應了這頭親事,又叫吃面,因女方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面條,取百年合好,長遠永久之意。在現代風俗較前簡單,分訂親、看家、認門。訂親是介紹人往返說合,取得男女兩方同意,約定地點見面談話,雙方若無意見,就互贈禮物,以為憑證。
所謂看家,即由男方擇吉日,讓女方來家看屋,設宴相待,並買衣物,俗稱掰衣裳,這天以女方為主,席面要求豐盛。認門是女方擇吉日, 讓男方來家認門,並邀請親戚陪席敬酒,由親戚各贈未婚女婿衣料壹件。
由男方家先壹日,將辦好的財禮酒肉箱子、衣架、食洛送到女家,因男家那天去的主事人,要祭拜女方三代祖宗,這叫行禮。簡化多了,俗稱“催箱”,進村前放炮,吃飯前放炮。
娶親這天,過去有坐轎的,有騎馬的,如今都用車迎親,通常女婿去親迎,去時伴有擡箱子的,搬嫁妝的,放炮的。女家親戚送親,舉行結婚儀式,這叫“過事情”。第二天,新郎新糧,上嶽父家拜認親族鄰裏,嶽父家亦設席相待,這叫認門,謂新郎先來認識嶽父家的門戶,又叫回門。
媳婦上轎(車)要換另壹雙鞋,表示不踏娘家土,原先是媳婦在娘家走時,壹下炕,先踩到臉盆上,再立到氈上,再個氈輪換到轎(車)上,已沒有這些講究了,這壹套也簡化了。
百度百科-潼關
百度百科-老潼關肉夾饃
百度百科-潼關醬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