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餐食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產生的影響,怎麽說?

餐食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產生的影響,怎麽說?

在悠久的五千年歷史裏,走過了許多個朝代,這些朝代或清致或智勇,給我們留下壹個勘不破的清妙美夢。

從先秦的古拙,兩漢的磅礴,到唐宋的盛世氣魄中間,穿插著壹個帶著些許浪漫色彩的魏晉南北朝。

這個朝代孕育出了無數風流人物,不論是"芝蘭玉樹"的謝靈運,還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抑或是壹筆蘭亭序名天下的王羲之,都是為後世津津樂道的。

而這樣風流的魏晉南北朝,其產生的原因,就在於歷史上壹次有名的民族大融合。

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產生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是東漢末到隋朝滅陳大約四百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因為種種原因,完成了壹次民族大融合。

這次的民族融合產生了許多的深遠影響,是許多歷史事件的開始和轉折點,在歷史中顯得尤為重要。

1.民族融合的基礎和原因

這次民族融合有三個基礎條件。不同民族有***同的生活區域,不同的民族之間互相有相同或相通的語言和經濟環境,最後就是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相互穿插,使得他們的文化有相同之處。

依托著這三個基礎,再加上當時戰爭頻發,導致人們流離失所,許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導致人口大量流失。

而此時,西北等地的少數民族,也因為天災戰亂頻發,向中原內地遷徙,使得各個民族互相交融。

在融合期間,各民族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為了更好的生存,向其他民族學習交流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各個民族包括中原內地的漢族。

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起居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各民族交融產生的影響新遷入的民族,給中原內地的漢族帶來了許多新鮮事物,極大地豐富了當時民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胡服騎射在趙武靈王之後,重又進入大眾的視野,這壹次,方便的胡服進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裏,改變了以往的上裳下衣。

這壹風尚甚至影響到初唐時期,直到初唐,貴婦小姐仍以胡服穿著為時尚,可謂影響深遠。

而在精神方面,少數民族的民歌民樂也影響了中原民族,我們所熟知的《敕勒歌》和《木蘭辭》就產生於這壹時期。

甚至直到隋唐時期,燕樂和西涼樂絕大部分還都是胡族和漢族結合的成果。甚至於現在的世界三大教之壹的佛教,也是這時被統治者大力翻譯提倡,才有的後來的傳信度之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沒有當時統治者對佛教的大力宣揚,也就不會有今天諸多知名的佛窟雕像,中華諸多璀璨文明也將失色不少。

甚至在制度方面,也在各民族不同的制度影響之下,產生了比較合適和先進的均田制,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土地和稅收之間的關系。

並且由於民族融合,思想也達到壹個新的高峰,活躍的思想促使了新的科技的產生,和現有技術的進步。

當時出現的灌鋼法,很是先進,所產出的宿鐵刀和百煉鋼刀代表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也代表了民族工藝的新高峰。

不僅如此,遊牧少數民族的畜牧業也高於農耕的中原漢族,隨著民族遷徙,先進的牲畜飼養辦法,牲畜的疾病治療和畜牧產生的產品加工方法也傳入中原。

這些先進的畜牧養殖方法,不僅使中原地區經濟增長,還改變了中原漢族的飲食習慣,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攝入。

二、民族融合產生的餐食改變

民族融合帶來的種種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中華飲食文化,為後來中華美食的發展,奠定了壹定的基礎。

1.已有食物的改變

在魏晉南北朝期間,面食在民間有了更多的變化。此時面類的制作和發酵工藝更為先進。

《齊民要數》中記載了壹種酒酵發酵法:面壹石,白米七八升、做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著火上,酒魚眼沸,絞去滓。以和面,面起可作。

這種發酵法即使在如今看來,也是比較科學的,得益於這種技術的發展,面食的種類日漸豐富,出現了現在的各種餅類和饅頭以及餃子餛飩等。

只不過在那時統稱為餅,劉熙的《釋名》中言:餅,也。澳而使合並也。不僅是面食,乳制品在這壹時期,也比較重要,走入了中原漢族的日常生活中。

乳制品的推廣,甚至影響到了貴族們的日常飲食。《晉書》中說:"乳酪養性,人無礙心。"

在當時,乳制品的食用方法變得花樣繁多,出現了發酵乳——酪,酥油——酥,腐乳——乾酪等等。

既可以直接飲用食用,也可以放在面食之中搭配,別有風味。制酒等工藝也有了新的提高,但因為沒有經過蒸餾,基本都是度數很低的果子酒,基本喝不醉人,這可能也是許多文人士子稱自己酒量高的原因之壹吧。

2.宴席等宴會餐飲的新發展

宴席壹向是古代社交的重點之壹,宴席的發展也側面表現著生產力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和發展。

在這壹時期,宴席的禮儀變得更為復雜,排場也變得宏大,菜肴的種類也變得更多。時人愛好奢靡,喜歡攀比財力,王侯尤甚。

按照規定,當時百官在參加皇室所舉辦的宮宴之時,還需要更換適宜恰當的服飾,以此符合自己的身份與宴席禮儀,並襯托皇家威儀。

並且上菜時有冷菜、熱菜的區別,不同菜品分批次地端到每位赴宴人的桌案上,過壹段時間再撤下,其方式很是類似今天的西餐分餐制。

須知,分餐制本就是社會生產力更為發達的體現之壹。除去奢華精致,禮節繁復的宮廷宴會,文人官員、世家子弟私下的聚會也是花樣頻出。

《蘭亭集序》中所記載的"流觴曲水",就是當時壹種別致新雅的飲酒趣宗。將酒杯放置在水流上流,使之順流而下,停到誰面前,就取之自飲,寓意除去災禍和不詳。

風雅之余又添新趣,也展現了當時世家的雄厚實力,在那時甚至被邀嘉賓也都要是門閥子弟,只有身份高貴才能入座。

3.烹飪方法的變化

在魏晉以前,漢族的烹飪多以蒸煮為主,飲食也大多清淡,但隨著民族遷移融合,各民族的飲食習慣互相影響,出現的許多新的烹飪方法。

出現了我們今天經常食用的醬和醋的制作方法,使食物的口味和口感增添了許多動人之處。

試想,今天的許多小吃若是沒有醋和口味種類豐富的醬油,將會失去多少"靈魂"。

除此之外,更是出現了蔬菜的腌制方法,不僅使蔬菜口感增添,也延長了蔬菜的保存時間,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

在那時,也出現了許多炮制肉類的方法,這些都是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所帶來的新改變。

從各類典籍記載來看,魏晉之士多重保健,因此也出現了把藥材和酒結合的養生藥酒,和各類粟米豆類制成的藥膳。中華養生之道,也在那時慢慢誕生,逐漸發展起來。

民族融合的背景,給予魏晉南北朝時期與別朝其為不同的特色,這些特色表現在生活習俗等方方面面,給後人無限的暢想。

而餐食的改變,也體現了民族大融合後的影響,成為了魏晉南北朝特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