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位於哪個省哪個市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位於哪個省哪個市

位於: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

大王山森林公園

郁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鄰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1966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都城鎮,郵編:527100。代碼:445322。區號:0766。拼音:Yunan Xian

郁南歷史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人侵犯楚國,敗後散逃南方各地,成為“百越”族人。其中壹部分越人越過五嶺,在今廣東、廣西境內建立了許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奴隸制小國。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該地分建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三大行政新區。公元前206年,秦亡漢興。原南海郡尉趙佗乘機在嶺南地方建立南越國,他也接受了漢朝的封號。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在其疆域內分設9郡。其中壹郡名蒼梧郡,該郡設10縣,10縣中有壹縣名端溪縣。今郁南縣是那時端溪縣域之部。

西晉太康年間(280壹289年),在端溪縣域中增設都羅縣(縣治在今郁南部城鎮)和武城縣。東晉永和七年(351年),從蒼梧郡分出晉康郡,端溪縣和今天的郁南、德慶兩縣都是該郡的轄地。東晉末期,又在晉康郡設晉化縣(縣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鎮)。南朝宋元嘉年問(424——453年), 都羅、武城兩縣合並,易名為都城縣(都城之名,由此而來),又從端溪縣分出安遂縣(縣治是令郁南連灘鎮)。南朝南齊年間(479——502年),從端溪縣分出威城縣(縣治是今郁南建城鎮)。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羅水(即文昌水)流域內設羅陽郡,今郁南縣域有部分被劃人該郡。隋初,羅陽郡改為羅陽縣。開皇九年(589年)都城縣因晉康郡廢,改隸蒼梧郡。開皇十二年(592年),晉化、威城兩縣並入都城縣,開皇十八年(598年),羅陽縣改名正義縣。大業三年(607年),正義縣並入永熙郡的瀧水縣。安遂縣也同時轉隸永熙郡。唐朝推行州縣制。都城縣改隸康州,安遂縣則從永熙郡改隸康州,並改名晉康縣。宋開寶五年(972年),都城、晉康兩縣並入端溪縣,隸屬廣南東路德慶府。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慶府改名德慶路。今郁南縣仍是德慶路的轄地之壹。明朝,德慶路復名德慶府,不久德慶府降為德慶州,隸屬肇慶府。萬歷四年(1576年),鎮壓了西江沿岸山區的瑤民起義之後,明朝政府在該地區設羅定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該直隸州除了以瀧水縣為州治外,還統轄新設的東安縣(今雲浮縣)和西寧縣(今郁南縣)。翌年,西寧縣在今郁南建城鎮開始築城以作縣治,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來。清朝沿襲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寧縣的部分域地劃回原屬的信宜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西寧縣與青海省西寧市同名,且鑒於該縣位於古郁江(今西江)南岸,於是改名為郁南縣。

1950年春,郁南縣治改在都城鎮。1958年11月,郁南縣、羅定縣合並;取名羅南縣。1961年4月,羅南縣撤消了.恢復郁南縣和羅定縣的建制。郁南縣總面積1944平方公裏,現有人口42萬。縣政府駐都城鎮

基本概況

郁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遊南岸,總面積1966.2平方公裏。東與雲安縣接壤,南與羅定市毗鄰,西與廣西梧州、蒼梧、岑溪交界,北與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年均氣溫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

郁南縣礦產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種類繁多。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粵西重要的農林產區。盛產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蠶繭、水果、竹筍、以巴戟為主的南藥、茶葉等,建城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呂宋芒和板栗、竹筍、南江口絳柚等名優特產更是聞名遐邇。木材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壹。

郁南縣已形成了食品、醫藥、電池、電線、電纜、塑料制品、林產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優勢的工業行業,並成為全國幹電池生產第壹大縣和國內液力產品兩大生產基地之壹。

郁南縣旅遊資源豐富,景區風景有頗具觀賞的價值,給人們提供了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縣城都城鎮依山傍水,是壹座風景優美的江濱城鎮,城區居民7.5萬人,是郁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縣城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城區規模迅速擴大,城市架構基本形成。近幾年,郁南縣新建擴建了寬40米的縣城出入口道路、壹環路、二環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壹批城區道路,建成了錦秀湖公園及廣場、江濱公園、新湧口文化公園等公園廣場設施,在城郊規劃建設大王山萬畝森林公園、千畝工業園區以及九塘湖旅遊度假區;通過改造舊城區、建設新城區,縣城建成區面積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裏擴大到現在7平方公裏。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園、供水潔凈、空氣清新、堤上觀光、環境優美”的江濱新城的品位構想,把縣城城區修編面積擴大到32平方公裏,使其成為聚人聚財的地方。

經濟概況

郁南縣經濟迅猛發展。工業方面,已形成食品、醫藥、電池、電線電纜、塑料制品、玻璃燈飾、林產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規模的支柱產業,是全國縣級最大的幹電池和高效節能液力傳動重點生產基地,產品已出口到亞非、歐美及港澳臺地區,成功地打進了國際市場;農業方面,建立了用材林、松脂、桂皮、水果、木薯、蠶、筍竹等農業商品生產基地160萬畝,是廣東省的用材林基地之壹。雲浮南江山區“三高”農業開發示範區形成了雞、鴨、豬、漁、蠶繭養殖走廊,省道水長線沿線鎮形成肉桂、南藥、水果種植走廊。

郁南縣地處粵桂通衢,歷來是兩廣商品集散地,縣城素有小廣州之稱,商品貿易十分興旺,郁南為促進商貿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建成較大型的綜合或專業市場25個,面積7.5萬平方公裏。199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1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近4億元。

自然地理

郁南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種類繁多。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蠶繭、水果、筍竹、茶葉等均有大宗產出,郁南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筍、板栗等名優特產,更是揚名遐邇。

礦產資源豐富,鈦鐵礦居全省之冠,儲量全國第二,開發前景相當廣闊。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郁南縣轄15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臺、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

歷史沿革

2000年,郁南縣轄18個鎮。總人口人,各鎮人口:379299 都城鎮 68049 平臺鎮 18642 桂圩鎮 16406 羅順鎮 9943 通門鎮 13223 建城鎮 18101 寶珠鎮 10181 羅旁鎮 12888 大方鎮 8922 大全鎮 10682 千官鎮 21824 大灣鎮 16835 河口鎮 22507 宋桂鎮 17772 東壩鎮 28414 連灘鎮 43823 歷洞鎮 13112 南江口鎮 2797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郁南縣轄18個鎮(都城、羅旁、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成、遷官、通門、桂圩、平臺、寶珠、歷洞、大方、大全、羅順、南江口),177個村委會、31個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銷羅順、羅旁、大全三鎮,分別並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鎮。調整後,郁南縣轄15個鎮:都城鎮、平臺鎮、桂圩鎮、通門鎮、建城鎮、寶珠鎮、大方鎮、千官鎮、大灣鎮、河口鎮、連灘鎮、東壩鎮、宋桂鎮、歷洞鎮、南江口鎮。

2005年5月,郁南縣轄15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臺、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

農業概況

農業狀況郁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是個“八分山地壹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山區縣,山區資源豐富,耕地相對較少。

近年來,該縣根據縣內地形、地貌、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和當地農民的種養習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確發展農業商品基地的思路:北部平原地區以發展糧食生產、水果、禽畜、水產業為主;近縣城地區發展城郊型農業;中部群山地區以發展經濟林、水果生產為主;南部丘陵地區以發展水果、蠶桑、糧食生產為主。目前,已形成了西江、南江沿岸的蠶桑帶;中部山區以松、桂、果、竹為主的經濟-;環縣公路沿線的“水果走廊”和南片鎮的“養雞走廊”。全縣建立起木材、松脂、肉桂、筍竹、木薯、水稻、蠶桑、水果、禽畜、水產等十大農業商品基地***200多萬畝。湧現了壹批以其主導產品聞名的“名牌”鎮,如通門鎮的肉桂、寶珠鎮的荔枝、東壩鎮的龍眼、河口鎮的芒果、大灣鎮的家禽養殖、建城鎮的水產養殖等。1999年,全縣糧食總產21.56萬噸,其中稻谷16.66萬噸;肉桂種植面積36.38萬畝;水果種植面積28.83萬畝,其中荔枝11.85萬畝,松脂、蠶桑、木薯基地分別穩定在100萬畝、2萬畝、7.5萬畝;水產養殖面積 3萬畝。農村多種經濟項目,99年,桂皮總產3607噸,水果總產46401噸,松脂總產7101噸,木薯總產63789噸,竹筍幹945噸,蠶繭總產1687噸,水產品總量13098噸,牲豬年出欄量15.13萬頭,三鳥全年上市量1308萬只(其中肉雞1171萬只)。99年,全縣山地畝產值247元,山地總產值5.2億元。全縣農村社會總產值44.03億元(90年不變價),農業總產值9.74億元(90年不變價),農民人均純收入3190元。

今年,全縣再次掀起山區綜合開發熱潮,進壹步調整農業布局,優化品種結構,以效益為中心,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計劃用3-5年的時間,發展種植郁南縣特有的名優水果無核黃皮3萬畝以上,糧食生產以發展優質糧為主,把“公司+農戶”養雞業模式發展到年上市量1千萬只以上,加強水果、肉桂生產的科學管理,進壹步提高產量和質量。大力發展資源型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2020年6月,郁南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廣東片區)。

2016年2月16日,郁南縣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