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的魅力究竟何在?或許在於它和漓江水的緣分。桂林人靠漓江水做出了桂林米粉,就連米粉的產生也和漓江有著密切的關系——
相傳桂林米粉產生於戰國末年史祿修靈渠時,秦始皇有個愛吃鯉魚須和魚肚的愛好,漓江裏的魚王為了拯救子孫,就想出用大米做成米粉代替鯉魚須,切粉代替魚肚,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誕生了。
澆鹵菜的米粉稱為鹵粉,鹵菜粉為“大眾米粉”,春夏秋冬皆是銷售量最高的品種。為什麽呢?因為它有四大特點:壹、價格低廉,二兩米粉才1元五角,這在全國各地都很少有,在深圳吃個粉、面三元、五元的算是很便宜了,可這個價錢在桂林可以保持數十年如壹日,不漲價。二、份量夠,配料非富,早上吃個二兩米粉,足可以支撐到中午12點,換個稀飯包子不到11點肚皮就會唱空城計了。三、速度快,這真可謂是地地道道的快餐。燙粉、淋鹵水、切鹵肉、鋪配料,手腳麻利,全部過程30秒足矣。四、不僅脆滑爽口、風味獨特,而且營養豐富。壹碗米粉的成功之處在於鹵水的制作,其所用香料就有十幾種,主要有草果、八角、桂皮、茴香、香葉、羅漢果等,加入骨頭、牛肉熬幾個小時,香味撲鼻,還能養胃健脾、促進消化,再配上油炸花生、蔥花、辣椒、酸筍、芫荽,既好看又好吃。
桂林米粉的吃法花樣很多:有鹵菜粉、生菜粉、三鮮粉、酸辣粉、牛腩粉和炒粉等。而最有特色的稱馬肉米粉。馬肉米粉,以馬肉為主料,但馬肉不放入鹵鍋,而臘掛起來,盛米粉的碗也不用大碗,只用小碗,將壹兩馬肉米粉放入馬骨湯中燙熱後要分放入5個小碗中,再往碗中放入臘掛馬肉、油炸鮮馬肉,淋上鹵水,灑上芫荽、蒜絲、熟油,味道濃香可口。壹碗碗地吃下去,小碗會疊成壹摞,真是別有壹番情趣。桂林民間流傳這樣的說法:“不吃馬肉米粉,不知天下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