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他在哈佛大學任教,教《積
極心理學》。從第壹學期的8個學生,到第三個學期1000多人。創造了哈佛選修課人數最多的記錄。
這本書,就是他結合自己的研究和授課,寫出來的。
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幸福是什麽?影響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幸福水平?
我們先來做個調查吧。妳幸福嗎?
不管妳回答是或不是,答案都很極端。因為,這個答案要麽幸福,要麽不幸福。
我們來看看2010年全球幸福度調查的顯示——在調查的124個國家中,中國國民幸福度排第92位,算是比較靠後了。
可是,中國幾十年GDP的增長,即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為什麽我們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們卻追不上幸福的腳步了?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壹起來探尋,什麽是幸福。如果幸福不是因為經濟發展了,物質豐富了,有錢了,那到底什麽是幸福?
社會的教育壹直告訴我們,成功=幸福。
當妳為學習苦惱的時候,老師會告訴妳,等妳考上了大學就幸福了;
當妳談戀愛不順的時候,父母會告訴妳,等妳結婚就幸福了;
當妳做著壹份痛苦的工作的時候,朋友們告訴妳,等妳升職就幸福了;
當妳為孩子的作業雞飛狗跳的時候,閨蜜告訴妳,等孩子上大學就幸福了;
當妳80歲為身體不健康而焦慮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告訴妳,重新投胎就幸福了。
我們的幸福指數不高,這和我們的文化有很大關系。
我們來看看,我們對幸福理解的誤區。
誤區壹:我們常常把幸福當成人生的目標。
這個目標本來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獲取幸福的策略。
當我們采取的是“幸福唯壹策略”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把“幸福的感受”排在第壹位。
壹旦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感受到辛苦,而不是幸福的時候,就會覺得人生不幸福。因為這個策略不允許自己不幸福。
當我們采取的是“幸福優先策略”,我們會優先考慮安排感到幸福的事,根據幸福的程度安排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這種策略的重點,在於安排生活,允許有時候不夠快樂不夠幸福,但生活的總體是幸福的。
第二個誤區就是:以為幸福就是有錢。
必須說,對於那些貧困地區,收入確實對幸福度是有影響的。畢竟,生存是排在第壹位的。
心理學研究顯示——
人均GDP超過3000美金線(2萬元RMB左右)
人們會更關註心理與精神需求,而不僅是物質財富。
如果妳年收入少於2萬元,啥也別說了,趕緊的掙錢去吧!
別喊什麽辛苦,別喊什麽沒興趣,活下去更重要。
當人均超過8000美金線(5萬元RMB左右)
收入和幸福感不再有強相關關系——對於物質條件的壹味追求會腐蝕幸福感。
如果妳已經超過年收入5萬元,趕緊學習心理學吧。
我們來看看,這裏有兩個有趣的巧合——
2008年,中國達到人均GDP3000美金( 2萬元RMB左右)
2009年,大量積極心理學書籍、課程進入中國;
2015年,人均GDP8016美金(5萬元RMB左右),職業生涯、心理學行業爆發;
2016年,是知識變現的元年。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學習培訓。
第三個誤區,就是希望重復過去的幸福。
過去,妳第壹次牽著TA的手,小鹿亂撞。現在只有壹頭野豬在發怒。
過去,妳第壹次拿到工資,覺得自己就是世界首富。現在,覺得自己是世界首負(負數的負)。
過去,妳第壹次吃哈根達斯,天啊,太好吃了!現在,某些餐廳裏,可以隨便吃,妳就是擔心長胖。
妳發現,原來的幸福,沒了。
是妳變了嗎?是的。是妳變了。
因為妳適應幸福的能力太強了。
這就像妳很餓的時候,壹下吃了5個包子,終於吃飽了。當妳吃到第6個的時候,妳會覺得第6個包子和吃第1個壹樣美味嗎?
現在,如果給妳壹個機會,穿越回到10年前,妳會選擇做什麽?
對,妳壹定會回去買房!借錢都要買房!
好了,假如妳在10年前買了10套房,來到了10年後的今天,豆姐再問妳,這10年,最後悔的是什麽事?
我猜,妳的答案是——後悔沒有多買幾套房啊!
我們的適應性非常強,所以才生存繁衍了下來。
所以,妳會說,去年的衣服,已經配不上妳今年的氣質,
那妳為什麽要求10年前的幸福,滿足妳現在的欲望呢?
好吧,現在總算明白,我們對幸福的誤解這麽深。可是,幸福到底是什麽?
敲黑板了敲黑板了!重點內容來了。
本書作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創造了這道公式:幸福=快樂+意義。並用這個公式,做成四象限圖,分成了四類人。
第壹種人:忙碌奔波型
他們追尋生命的意義,但是常常忘記當下的快樂。
中國很多“50後”“60後”屬於這類。信奉“到達謬誤”——只有目標達成,才能得到幸福。
包括職場中的工作狂,就是屬於這壹類。他們很少為體驗和快樂投入,很少享受生命的快樂。他們把達成工作目標後的放松理解為“幸福”,但這實際上,有壹個重大的隱患就是和壓力、焦慮***存。
第二種人:享樂主義型
他們關註當下,不太關註未來的意義。
信奉“快感至上”——沒有什麽目標和意義,也很幸福。
不少富二代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有壹輩子都花不完的錢,這就是問題所在——沒有理由繼續努力了;人際互動都是別人主動,自己感覺不到挑戰,只有無盡的空虛。
不少享樂主義者,玩各種免費遊戲,看免費視頻,宅家裏不想談戀愛,還能看直播……
所以,只要願意,好像可以永遠享樂下去。但是,享樂主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倦怠和無意義感 。
第三種人:虛無主義者
既不追求快樂也不追求意義。
信奉“人生苦海”——做什麽事,最後還不是死路壹條。
他們對未來沒有信心,對現在無能為力,陷入壹種“ 習得性無助 ”的生活裏去。
第四種人:感悟幸福型
也叫“自我實現型”。他們的生活很有意義也很快樂。
既關註未來的意義和價值,也關註當下的快樂和體驗。
妳有沒有經歷過這四種類型的階段?把它們寫下來吧。
妳現在是屬於哪壹類呢?我們來做壹個練習。請妳現在去拿壹張紙和壹支筆。回想妳上壹周做過的印象最深刻的5件事,要跟幸福有關哦。
然後,參考圖片,給每壹件事分別打分。這件事的意義是幾分(0-10分),這件事的快樂是幾分(0-10分)。
歡迎回來我的朋友。算出來妳是什麽型了嗎?
不管是哪個類型,我們都有相應的修正方法。
如果妳是忙碌奔波型——學會和自己約會吧。把自己當成貴客,浪費壹段沒用但有趣的時間:聽音樂、讀壹本書、做壹做冥想。
如果妳是享樂主義型——給自己的生活加壹些意義吧。從小事做起,做點善事、做點公益。
如果妳是虛無主義型——問問妳的內心,今天為什麽打開讀書會的微課堂?對妳有什麽樣的意義?又給妳帶來了什麽快樂?
如果妳是自我實現型——問問自己,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增加意義的?
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增加快樂的? 這樣,妳會越來越幸福。
了解了幸福是什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幸福在哪裏?其實,幸福無處不在。
了解了幸福是什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幸福在哪裏?其實,幸福無處不在。
假如我有壹個方法,能讓妳永遠幸福,妳想不想知道?好,我現在告訴妳,這個方法就是——先放棄“永遠幸福”這個念頭。如果企圖永遠幸福,可能只會導致我們不能實現目標而產生失望。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犧牲壹點快樂,去換取目標的實現。就算如此,我們也不要忘記,我們也是可以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獲得幸福的。
另外壹種模式,壹種可以同時享受當下和得到未來幸福的模式。前方高能,不合適和孩子壹起聽哦。如果有孩子在壹起聽,建議妳不要放免提。
這種模式叫“性愛模式”。我們可以把閱讀、思考、寫作當成是性愛前的前奏,找到答案或者踐行知識後,就像高潮的感覺。
兩個模式最大的區別在於,性愛模式壹開始,就是快樂的。
學習中獲得幸福的第二種方法,就是獲得心流體驗。心流,就是壹個人完全沈浸於體驗事情的本身,在這種狀態中,我們的感覺和體驗是合二為壹的。比如,妳曾經投入地去做某壹件事,畫畫、寫作、聊天、下棋、上網,有壹種“啊,壹個下午就過去啦”這種忘記時間、忘記上廁所,這就是心流體驗。其實,逛淘寶時,就是這種感覺。
什麽時候最容易獲得心流體驗?答案是專註。怎樣才能專註?冥想。專註的冥想,就能培養的專註力。同理,做什麽事情,就專心做當下這個事情,漸漸的就培養了專註的能力。
學習中獲得幸福的第三種方法,是別讓生活失重。失重,就是不需要經過任何努力得到的狀態。
比如我們常說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是,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狀態嗎?像皇帝壹樣,只要壹開口,就有人來伺候。可是皇帝從小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登基後,也是要通過建功立業來證明自己的。
近代自助運動創始人塞繆爾·斯邁克爾說過——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必須依靠自己的付出與努力,而不是借助旁人的幫助。人類最大的貧乏,就是事事順心如意,無須努力,最終導致希望破滅,再無奮鬥之心。
以上是學習幸福法的三種方式,性愛模式、心流體驗、不讓生活失重。接下來是幸福工作法的三個方法。
相比工作,我們更喜歡休閑(哈哈哈,聽說這是壹個沒有爭議的事實),但實際上,在工作中獲得心流體驗,要比休閑活動中更多。這種矛盾,恰恰說明了我們對工作的偏見。社會的大環境,讓我們相信,努力=痛苦,休閑=快樂。這兩個公式嚴重影響了我們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所以,如果我們換壹個角度,把工作當做壹種特權,而不是任務的時候,幸福感就會隨之而來。
首先第壹個,熱情是幸福的動力。
提問:當妳有足夠的錢,妳想做什麽工作?很多人會回答,開壹家花店或咖啡店。
繼續問:如果這是妳最想做的,現在就可以去開始啊!在現實世界裏,妳可以去花店或咖啡店打工的呀!又有人會回答,如果這樣的話,收入會變少,生活水平會下降。
他們既不願意放棄原來的工作,也沒有足夠的熱情投入到讓自己幸福的工作中。
所以,如果沒有熱情,我們很快就對世界失去興趣,做什麽都提不起興趣,又哪裏來的幸福感呢?
幸福工作的第二個方法, 尋找使命感。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就是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人)他說過——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並獲得報酬。雖然找到這麽理想的工作不容易,但這句話說明,我們對工作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幸福感。
當壹個人把工作當成任務,上班就變成了“不得不去”。除了期待薪水,就是節假日。
當壹個人把工作當成職業,就會更多地關註事業發展、權力和聲望,關註升職機會,但這樣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當壹個人把工作當成使命,工作本身就是目標。因為喜歡,所以做這個工作,是生命的禮物,更是壹份恩典。
幸福工作的第二個方法, 尋找使命感。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就是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人)他說過——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並獲得報酬。雖然找到這麽理想的工作不容易,但這句話說明,我們對工作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幸福感。
當壹個人把工作當成任務,上班就變成了“不得不去”。除了期待薪水,就是節假日。
當壹個人把工作當成職業,就會更多地關註事業發展、權力和聲望,關註升職機會,但這樣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當壹個人把工作當成使命,工作本身就是目標。因為喜歡,所以做這個工作,是生命的禮物,更是壹份恩典。
幸福工作的第三個方法,就是這份工作結合了意義、快樂和自身優勢的MPS法。
經過分析三個要素後,讓我最幸福的工作就是——培訓。同時,我綜合自己愛自由、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終選擇和家人、朋友壹起創業做培訓,是目前讓我最幸福的工作。
如果妳聽到了這裏,我強烈建議,妳按下暫停鍵,分析自己的情況,為明年的工作調整做好準備。
有人會說,如果我的工作根本沒得選呢?其實“沒得選”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和特殊的。如果真的是特殊情況,那就在工作中去尋找意義。每壹份工作都有它的使命。壹個人對工作的認可,比工作本身更重要,更影響工作的幸福感。
以上是幸福工作法的三個方法——熱情、使命感、意義快樂優勢結合法。下面我們來學習幸福親密關系法。
首先,作者告訴我們,愛≠犧牲自己。當我們把付出感情等同於犧牲的時候,我們會常常期待有所回報,壹旦沒有得到期待的回報,我們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和“不被愛感”,這會影響妳的幸福感。所以,愛,是在愛自己的前提下,自願的付出,而不是要犧牲自己。
第二,在兩性關系中,真愛=無條件的愛+理解。無條件的愛,指的是,妳愛他,是因為他的善良、正直等品格,而不是財富、權力、名聲外在的東西。理解,指的是:妳愛他,因為他身上的優點,同時平靜接受對方的弱點。
理解和認可最大的區別在於——理解是:妳讓對方做自己,妳仍然愛他。認可,是對方做了妳認為對的事,妳才愛他。
當然,兩性關系,我們需要修煉壹輩子,不要急。 不如,寫壹張感恩卡給他吧。寫下他對妳做過的服務,為家庭付出的努力。隨便拿壹張紙寫,寫完就念給他聽吧。
以上,我們學習了幸福學習法、幸福工作法、幸福親密關系法。
最後,我們壹起學習怎麽讓幸福像花兒壹樣絢爛綻放。
幸福之花,離不開幸福的土壤,那就是仁愛之心——先愛自己,再愛他人。不愛自己的人,不會真正的愛他人。其次,健康的身體,也是幸福的土壤——沒有健康,情緒容易低落,情緒低落,何來幸福呢?
幸福之花,除了有土壤,還要不時的施肥。生活中,某壹次幸福的經歷(也是催化劑)就可以感染到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
現在,拿起妳的筆,我們來列壹張幸福催化劑的清單,做壹些小事,讓自己幸福起來,並養成習慣吧。
以下是參考——
1、對別人做出善意的舉動,幫妳的父母泡壹杯茶;給問路的人指路。
2、很愉快地跟朋友在壹起,喝喝奶茶,聊聊天。
3、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時刻,比如看到了美麗的景色,吃到了美食。
4、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看電影,聽音樂,畫畫,遊玩等等
5、做對身心有益的事情,比如跑步、瑜伽、冥想等。
6、全心全意投入到壹項活動中,忘記時間忘記壹切。
7、反思了壹些事情,感到了自我的成長,比如對壹月做壹個總結
8、做壹些有利於成長的事,比如看看書,聽聽豆姐的微課。
如果經常做以上這些事,妳的幸福感就會不斷的提升。當然,我們要持續獲得幸福,就去追求那些既有快樂又有意義的工作、學業和情感,這是幸福的根。
同時,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最不能缺的,就是陽光。我們感到不幸福的最大障礙,是我們的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當妳覺得自己是地球上,集“才華和美貌”於壹身時,不要問自己值得嗎,妳只需要好好感受“對的,我就是如此的有才華和美貌”的幸福感就好。
當然,不是讓妳時刻保持這種感覺哈!妳懂的!
幸福之花,離不開妳對內心的滋養。如果80歲的妳,穿越到妳的面前,80歲的妳,會對今天的妳,說點什麽,能讓妳在生活中擁有更多的幸福?
調查顯示,很多臨終的人,後悔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陪伴家人和朋友。
所以,享受幸福的花朵,就要從容淡定的生活。
我們總是希望在更少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結果就跟機器壹樣,沒有時間感受身邊的壹切景色、音樂、朋友,甚至孩子。
怎麽辦?簡化生活是最好的答案。對不喜歡的“人”說“不”。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對不必要的“物品”說“不”。
以上,就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在更多的時間裏,像花兒壹樣綻放。
當然,我們需要記得幸福的誤區之壹,就是把幸福當成生活的唯壹目標。如果幸福的滿分是10分,我們要努力獲取8分,留1分給焦慮,留1分給失望和遺憾。我們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工作、親密關系,變得既有當下的快樂,也有長遠的意義。讓幸福的花,壹直綻放。
以上,是《幸福的方法》這本書的解讀分享,最後,把這句話送給妳,也送給我自己。幸福,並不是讓我們不要物質,而是把物質從生命的第壹位挪開。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給妳推薦8部電影,提升妳的幸福感。分別是《天堂電影院》、《午夜巴黎》、《天使愛美麗》、《美麗人生》、《大魚》、《內布拉斯加》、《飛越老人院》、《機器人總動員》。
同時,建議妳在春節做8件事,提升妳的幸福感。
1、和家人做壹次深談——聆聽家人,聊聊壹年的瑣碎。
2、給家人服務壹次——炒菜、洗碗、掃地等。
3、和親戚大聚會——血脈相連,壹年就壹次。
4、幫助妳的晚輩——認真找其中壹兩個老表談壹談。
5、和老友相聚——聊聊兒時的故事。
6、見見不常見的朋友。
7、給自己做壹個規劃。
8、提前壹天做好回職場準備,適應工作。在所有的角色中面面俱到,是生活的智慧。
而把每個角色都做到最好,那是生活的能力。
如果不能做完這8件事,那就至少做到前面4件。
最後,把這壹句話送給追求幸福的妳和我:工作中,追求卓越,生活中,知足常樂。因為,工作的幸福,是用成就和結果來衡量的,生活中的幸福,是用愛和滿意度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