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如何表達關懷 壹起享用壹頓美食,傾聽他的心事?

如何表達關懷 壹起享用壹頓美食,傾聽他的心事?

文字丨Jver

編輯丨簌簌

圖源丨網絡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萬能青年旅店

生活的日常裏,總是會遇到好多朋友正在面臨著他的人生中的低谷,或是工作不順,或是家庭不和,抑或是身體不適。

多數時候,他們需要壹個能傾訴的對象,或說,作為知情人也時常想著自己能夠向他伸出援手,為他排憂解難,哪怕只是傾聽他的訴說。

可更多的時候,話到嘴邊卻又難為情地說不出口,總想為他做點什麽,給他不愉快的日子裏帶來那麽壹絲絲微風。

該怎麽做呢?

要不邀請他吃壹頓熱騰騰的飯菜吧!當面對著好友或者家人難以言說的困境時,卻又膠著與自己不知如何表達才能更好的給他帶來安慰時,不妨邀請他***進壹餐,在食物的滋潤身心的同時,傾聽他娓娓道來這些日子的瑣碎,開心的不開心的,都隨著食物壹起進入胃裏,化作生命的力量。

就像《深夜食堂》壹樣,在冷清的夜裏,讓身心都隨著菜肴得到寬慰,讓他感受到被理解與被支持,便勝過千言萬語。

壹起聚餐,能夠讓彼此心情都變好

心情不好,請妳吃吃飯吧!

這句話不僅僅是壹句邀請好友的安慰語,實際上當他心情低落的時候,與好友吃壹頓好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好。

2014年,荷蘭阿姆斯特朗自由大學的Myrte在《Front Psychol》期刊發表了名為《提供食物具有同理並調節情緒的機制》(EER,empathic emotion regulation)的文章。他搜集大量關於提供與接收食物的情緒及人際相關研究,經過歸納分析,最終推論出:透過供給食物表達支持,將使提供者與接收者皆得到情緒上正向的影響,雙方也會感受到更加親近。

食物能有效調節內在情緒的原因在於其兼具了生理與心理的特性;說得簡單壹點,吃讓我們能夠活下去,吃飽、吃爽則給人帶來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滿足。

小花剛認識嚴師傅的時候,覺得嚴師傅是壹個特別不易近人的家夥,直到壹起吃過幾次日料店裏的天婦羅,鰻魚燒,東燒烤攤子的五花肉,掌中寶,韓國料理的部隊鍋,芝士年糕,倆人便開始暢談起來。

後來,小花常常碰到感情上的問題,嚴師傅也常常碰到工作上的壓力。他們常常想,兩個大男人的總不能抱在壹起哭吧,都是身在異鄉的人,也沒有人能傾訴。倒不如壹起吃壹頓吧,再喝壹點酒,反倒許多感到難為情的言語,想倒豆子壹般說出來。工作上的壓力,情感的壓力,都伴隨著酒與美食化作溫暖的力量湧入心中。

與好友間聊心事不小心聊得勸世或是厭世,想要給個擁抱卻顯得尷尬、想單純付出付出關心又手足無措的時刻,不如就來點食物吧。

研究認為提供食物是個無論關系深淺都好入門和適宜的表達方式,且行為背後所傳達出的內涵相當豐富,包括建立關系,在乎對方的生存,表達支持等。

而當我們為對方所說的困境感同身受時,雖然會更能懂得他的感覺,但也可能讓自己不舒服。尤其是當我們很在乎眼前的人,且相當投入於他所說的故事。很想要幫助他的時候會更是如此,這稱為替代性創傷,可以理解為在聽對方故事當下,心也和他同時被揍了拳。

Myrte表示如果這是我們提供食物給對方,讓他心情舒緩些,不用面對壹張苦瓜臉,我們的不舒服也會減少。

回憶的舊味道,是打開心門的新通道

Von Essen和 Mrtensson 兩位瑞典大學的環境心理學家2017年在《appetite》期刊發表,青年人在孩童時期與重要他人間食物的相關回憶與情緒,是如何影響他們長大後年對困境的復原力。他們以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為研究基礎,推論嬰兒時期餵養著提供食物的狀態,將建立起人對於這世界,自己及對身邊重要的人之認識與安全感基礎,進而影響其韌性,也就是面對困境的復原力。

媛讀小學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不像別的孩子壹樣回家有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也再也沒吃到媽媽燒的菜。常常是獨自用餐,即便是高中時期也要自己準備便當,她經常吃蔬菜沙拉和甜點,結果體重上升了,她又刻意地開始控制飲食,不單單是控制吃的東西,還有吃的時間,重壓之下反而造成了飲食失調。

工作後,她遇見壹個值得愛的人,阿坤。

阿坤很享受烹飪,而且愛吃肉。阿坤經常會做好壹桌的菜肴等待著媛回家,有人等候著回家的久違的感覺,讓媛濕了眼眶。她不在刻意地控制飲食,也不獨自壹個人在夜裏鎖在漆黑的房間。

她想起了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壹起吃飯的時候。

她與阿坤在飯桌上分享壹天的見聞,公司的大事小事,網絡上的熱點,言語之間,最溫暖的是阿坤的眼神與溫熱了胃的美食。

將好好烹調食物,與人壹起用餐的新習慣與舊有慣性做調整,甚至也逐漸接受用餐也是社會互動的壹種。

記憶裏的味道,是打開心門的壹把鑰匙。是壹起用餐的場景也好,是飯菜裏油鹽醬醋的味道也好,在這樣的環境下,彼此之間心的距離拉近,過去的,未來的點點滴滴成為了我們互相勉勵的力量。

以食物開啟第二人生

雖然小時候的飲食經驗會造成影響,不過我們也帶著這份味覺回憶長大了。如果有好的飲食回憶,那麽恭喜妳,可以善加運用這份力量去冒險;如果缺乏這部分回憶,von Essen 和 Mrtensson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人生擁有第二次機會走出新的路。

有關食物的經驗中,包含了生活中的新經驗和新認識的人。依附理論主張,養成安全感可以幫助人們去反思自己的模式、更清楚自己行動的動機。成年後可以透過轉變生活,培養出復原能力。

有些經驗將會是第二次機會去改變路徑,例如開始更健康、更有復原力的關系,將對於未來會更樂觀。擁有孩子或是新的關系,這些生活事件連接更多正向改變的機會,包括感受同理心,易感動的、有更成熟方法去溝通感受。

無論是記憶中的味道,還是下館子的飯香,餐桌上來自食物的溫暖,安撫著每壹個人的心。在妳面對好友的困境,或者年幼時的回憶手足無措的時候,美味的食物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推心置腹,交杯換盞。

約上壹兩個好友壹起吃壹頓飯吧!

記得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啊

給Jver點個贊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