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甘肅美食“八大怪”是什麽?

甘肅美食“八大怪”是什麽?

甘肅,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壹。這裏深厚的黃土孕育出了很多美味。可口的牛肉面,滑爽的釀皮,香辣的涼粉等等,主要餐飲特色是以蘭州為代表的回族風,甘肅美食的特色是善烹牛羊肉,常用烤、煮、燉,樸實無華,菜品少用配料,口味崇尚鹹鮮酸香辣,重用香料,口味濃厚,肥膩。西北特色飲食不僅繼承了中原飲食的精髓,又受到了四川、陜西等地菜系的影響,經過百年的改進與發展,終成為了與維吾爾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小吃截然不同的獨具特色的飲食。下面就來看看甘肅美食?八大怪?,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人望而卻步,無從下嘴。

1、隴西金錢肉

隴西金錢肉,又名隴西蝴蝶肉,金錢美樂肉,甘肅省特色傳統名菜,其特點營養價值很高,名揚國內外,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色澤紅潤,晶瑩透亮,富有膠質彈性、柔嫩、香醇、余味悠長,故譽為"隴原壹絕"。金錢肉是隴式筵席特有名菜,已有千余年歷史。因形如金錢而得名。此菜預示財源廣進,舊時商賈宴客,必有此菜。好多外地食客當知道這道美食是用什麽制作後,只能望而卻步,無從下嘴,該食材名稱有些不雅,小編就不提了,只能說是驢身上的壹個器官。

2、豬臟面

豬臟面是壹到用豬大腸烹制的漢族傳統名吃,屬於甘肅菜。清代蘭州人創制,民國時以宣家巷的風味最佳。因制作精巧、軟爛醉香、風味獨特而頗受歡迎。主要制作食材為主大腸,清幹凈後煮制,切段後加入煮好的面中,反骨各種作料就可以食用了,吃起來光滑流暢,風味獨具。本地是對這道小吃視為美味,不過對於外地食客而言,好多人都吃不慣豬大腸的味道,清洗在幹凈,吃的時候也有壹股異味。

3、發子面腸

筏子、面腸是甘肅省臨夏市各民族人民喜愛的傳統小吃,發子,又名筏子 筏子面腸因形似當地水上運輸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發子面腸是壹種以肥腸為主要原料的美食,發子面腸制作工藝與火腿有異曲同工之處,發子和面腸是用兩種不同材料的羊雜和面粉灌制而成,外部包裝均用新鮮羊腸發子將新鮮羊心、羊肺、羊肉剁碎,拌以蔥、油、調味品,撒以適量面粉,制成餡子,裝入羊肥腸中,入火蒸好後,切段入盤。好多外地食客都吃不慣其膻味,只能感嘆無福消受了。

4、牛雜割

雜割,是指壹般用牛羊下水烹制而成的壹種以香辣為主的美味實惠的回族傳統小吃。雜指的即是雜碎,動物下水。割是壹種動作,據傳這種煮熟的雜碎壹般是切著沖湯,其中又以血管、肚、腸等形狀似絲的東西據多,食用的時候多需要割斷,所以稱雜割。雜割,在西北地區又稱雜噶,這道美食小吃也是因為其味道濃重,讓好多食客都避而遠之。

5、甘谷漿水面

漿水面是壹道非常古老的傳統面食小吃,在甘谷也叫酸飯,甘谷,古稱冀縣。《呂氏春秋》載,文王嗜菖蒲菹酸菜,孔子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後勝之。這說明酸菜在周文王時就已被人食用。古冀縣與周初建國之地陜西岐山相近,這裏的人都喜歡吃酸菜與漿水面,故甘谷漿水面是周朝遺風的繼續與發展,好多食客第壹次還是接受不了其味道,需要慢慢適應。

6、懶疙瘩

懶疙瘩是壹種甘肅省定西市的地方特色家常食品,主要由餷面(豌豆面或扁豆面)或蓧麥面制作而成,口感獨特,豆面香味濃郁,入口耐嚼,配上酸湯(漿水湯),酸辣適口,在夏天是壹道非常美味的家常食品。相傳有壹家人媳婦很懶,不想做飯,於是就把餷面和白面和了壹下,直接撥到鍋中煮熟,澆上漿水,就馬上端出來吃,丈夫吃過以後,發現味道非常美味,但是也對妻子的懶惰苦笑不得,於是就叫起名懶疙瘩。這道小吃的味道就如同漿水面壹樣,壹股濃重的酸味,好多人都需要多吃幾次才能慢慢適應。

7、雪山駝掌

雪山駝掌,又名絲路駝掌,是甘肅地區的傳統佳肴,此菜雪山潔白,絲路彎彎,駝掌筋爛,肉酥可口,色澤淡黃,晶瑩透亮,味道鮮美。古代的絲綢之路上,駱駝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在戈壁沙漠中長途跋涉,主要憑借那四只堅實的駝掌。由於駝掌全部是筋,其營養價值很高,但駱駝壽命長,壹般很少宰殺,所以駝掌很難尋覓,它與熊掌壹樣名貴。不過好多人還是吃慣這道美食,壹聽說是用駱駝腳掌做的美食,膽子大的可以嘗試壹下。

8、漿水

漿水是壹道甘肅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相傳始於秦朝末年。用芥菜、包菜、芹菜、曲曲菜、蘿蔔纓、黃豆芽等為原料(還有其他原料,依口味習慣選擇壹樣,也可以是幾樣搭配而作),在沸水裏燙過後,拌以少量面粉,加溫水,酵母發酵而成。其中油菜漿水、芹菜漿水為上品。在陜南壹帶有專門制作漿水的蔬菜---芥菜漿水菜。漿水成淡白色,微酸,直接舀出飲用時若加以少許白糖,便酸甜可口,它營養豐富,消暑解渴。這道美食就像北京的豆汁壹樣,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食客聞其味就避而遠之了。

我國地大物博,因此飲食習慣也有所差異,有些本地美食小吃不壹定適合所有人的口味,但從中我們可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慢慢去適應其味道,最後妳會發現它的美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