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吉菜的吉菜

吉菜的吉菜

吉菜選用在吉林省優良的生態環境下生長的特產與主產原料,在綜取其他菜系風味的基礎上,運用特有烹飪工藝創新而成。吉菜講究濃重味厚,偏重鮮、鹹、辣、酸,取料鮮活,崇尚滋補,形成了天然、綠色、營養、健康的科學飲食概念和獨具關東特色的菜系。

在吉林省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盛產松茸蘑、猴頭蘑等名貴食用菌和山野菜以及特產人參、鹿茸、田雞油、靈芝、不老草等珍貴藥膳原料和調味品。在享有“天然牧場”之譽的長白山區,人工飼(馴)養繁殖著梅花鹿、飛龍、山雞、哈士蟆等山珍野味。沃野千裏的松遼平原,盛產五谷雜糧和高品質的鮮果佳蔬。慈禧太後的故鄉──梨樹縣葉赫鎮出產的白蘑更是稀世珍品。西部遼闊無垠的大草原六畜興旺,延邊紅牛、草原黃牛更是馳名中外。省內淡水魚類品種繁多,尤以松花湖所產的“三花壹島”(鰲花、扁花、吉花、白魚),和圖們江出產大馬哈魚最為著名。全省可用於烹飪的常用原料,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綠色食品就有百余種。

吉林省自古就有漢、朝、蒙、滿等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特有的民族食俗,客觀上形成了獨特的多元化的吉菜飲食文化。20世紀30年代,長春成為偽滿州國統治中心。溥儀的宮中膳房除北京清宮的禦廚外,山東名廚紛至沓來,魯菜、宮廷菜與吉林民間菜相互交融,形成了吉菜的基本雛形。經過近年來的大規模挖掘、創新、推廣,吉菜逐漸地以其獨有的特色展現於世人面前。

吉菜汲取魯、川、粵菜之精華,融合了各個民族菜點、宮廷菜點的傳統技藝,形成了以名菜、名點、名小吃和名宴為主體的基本框架。其顯著特點為:註重利用吉林特產原料和綠色食品原料,講究火候,擅長勺工,烹調技法以溜、爆、燒、扒、烤、醬、燉、拔絲見長。烹調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爛而不化,外脆內嫩、外酥內爛,火候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口味醇厚香濃,菜肴豐滿實惠。許多吉菜名菜在全國烹飪大賽上榮獲金牌菜點。

吉菜不僅是吉林人民的口福,也受到國內外賓客的垂青。如今吉菜已香飄四海,名揚八方,以它獨特的魅力,誘人的馨香,盛開在中國烹飪的百花園中。 吉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的形成與發展與吉林的地理、歷史、經濟、民族、文化、風俗、資源等因素密切相關。吉林處於中國東北中部,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壹,土地肥沃,物華天寶,具有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尤其是天然、綠色資源得天獨厚,是吉菜發展的有利條件。

吉菜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東北地區壹些民族的祖先--肅慎就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間,過著漁獵生活。吉林自古還有漢、朝、蒙等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和飲食習慣不同,如漢族人喜食燉菜和面點、朝鮮族酷愛冷面和辣白菜、蒙古族愛吃烤肉,這些特有的飲食習慣,形成了獨特的多元化飲食文化。

在烹調技法上,吉菜受魯菜影響較大,偽滿統治時期,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皇宮,壹時成為當時政治文化中心,宮中禦膳房除北京的清宮禦廚,山東名廚也紛至沓來,使山東菜、宮廷菜與吉林民間菜肴相互交融,對當地的烹飪技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精烹山珍野味,重刀工、勺工,以炸、溜、爆、燉、拌、醬見長的技法特點。吉林冬天氣候寒冷,人體需要熱量多,加上吉林人熱情好客、講究豐滿實惠,所以菜肴肉多,尤其是山珍野味多,並且重調味,無論哪個民族,每當客人來到,便拿出酒肉盛情款待,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而且菜肴品種多、菜量大,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飲食習俗。吉林菜肴經過多年的民族融合,已經形成了以民族、地域、烹調技法、飲食習俗為特點的吉林風味菜點,並已深受廣大吉林人民的喜愛。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吉林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綠色餐飲資源更加豐富,為吉菜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空間。 吉菜作為壹種具有新理念、高品味的新菜系開發,是洪虎省長1999年5月,參觀吉林省接待系統特色餐食展後提出的重要課題。

他指出:餐飲消費是人們消費中極重要的部分。吉林有不少特色的菜,但沒有形成菜系,在全國沒有多大影響,因此要搞吉菜菜系,要擴大吉林的影響。他提出貿易廳與有關方面壹道,好好研究,認真組織。此後,吉菜作為壹項產業,壹個品牌,拉開了開發的序幕。吉林省政府國內貿易管理辦公室(原省貿易廳)、省烹飪協會會同有關部門通過認真研究、征集和組織各種載體的活動,動員全省餐飲業進行大規模的吉菜開發,按照繼承、發揚、開拓、創新的方針,對宴席、菜點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新。四年來,連續舉辦了長白山杯、同達杯、天景杯、皓月杯四屆吉菜美食節,***推出菜點3450種,評出吉菜名宴91臺,吉菜名菜183種,名小吃得77種,大眾喜愛的風味小吃10種,吉菜代表菜點20種,創新菜點73種,吉菜名店36家,吉菜烹飪大師54名,吉菜名師30名。初步形成了宴、菜、點齊全,以民族菜、民俗菜、宮廷菜、山珍菜系列為框架的新菜系。在2001年11月舉辦的中國第二屆美食節上,吉林省參加了全國新菜系展示,奪得新菜系展示金獎,並躋身新八大菜系(吉菜、杭菜、滬菜、秦菜、晉菜、遼菜、寧波菜、敦煌菜)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