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對自己好壹點。因為人生於世上只有區區幾十個光陰。我熱愛生活,我喜歡自己,我忠於自己,也愛著自己,無論貧賤或美醜。用心去過好生活,把煩惱丟到雲之上,開開心心走壹遭,把愛與美食刻在靈魂裏,就像書上所說的,“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覺得食色性也,壹點也不過分。我懷念家鄉的美食,薯包籺,綠豆籺,東門粉,後街牛雜,簸箕炊……每每想起就口水泛濫,,恨不得立馬飛奔回家。雖然廉價,但卻美味萬分。
每個地方都有它獨具風情的飲食文化。大江南北,美食眾多,而我大中華的美食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古至今,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而關於美食的綜藝節目和電視電影更是推陳出新、層出不窮,不斷向我們介紹著各種各樣的美食。如“十二道鋒味”,“食神”,“滿漢全席”……即使隔著屏幕,也被那些琳瑯的美食所深深吸引。
周星馳在電影《食神》裏面有壹句經典的臺詞說,“根本就沒有什麽食神,或者說,人人都是食神。”我贊同這樣的說辭,是的,人人都是食神,我們生而食之,對於任何食物,我們都能用我們的味覺去品嘗它的與眾不同。每壹道美食的誕生,都有它的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的簡介說道:“其實我們愛的,從來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壹起分享、壹起經歷的那個人。”嗯,我不太認同,我愛食物的本身,更愛壹起分享、壹起經歷的那個人,或者說那壹群人。無論是壹個人吃壹道美食,還是兩個人,或者壹群人,其實都無所謂,我樂於分享,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我記得有朋友跟我說過:“真羨慕妳可以到處跑,到處吃。”
我說:“這有什麽好羨慕的,只要妳想,妳也可以。”
“可我沒錢。”
“什麽錢不錢的,只是妳不願意。”
上個星期部門聚餐,去吃日本料理。
同事鐵哥說:“隨便吃,不要客氣,吃不飽算我輸。”
然後我轉身就跟服務員壹臉認真地說:“把妳們這裏能吃的都給我端上來。”
所有同事目瞪口呆的看著我。鐵哥說:“小蘇,別沖動,我就說說而已,不至於把我老婆本都吃了吧。”
“哈哈,讓妳裝。不知道我是吃貨嗎?”我毫無形象的大笑著。
是的,對於美食,我壹貫的認真。不過,我也愛著這個部門,因為他們經常會帶我壹起去覓食,遇到他們是幸運的。
偶爾也跟三兩朋友聚壹聚,第壹時間就問去哪裏吃飯。在我看來,沒有什麽事情是不能在餐桌上說的,壹邊吃著美食,壹邊跟他們聊著天,我覺得最是愜意和放松。老友鬼鬼,不就是幾頓飯、談談心的交情嗎?其余的,都是打鬧出來的感情。
而每次有朋友過來找我,我能想到的最大的節目和樂趣就是去吃什麽。我喜歡跟那些對美食有壹樣***鳴的人走在壹起,我們會對美食進行甄別,討論它的味道,它的品相,它的原材料……仿佛這是壹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就是跟喜歡的人吃遍人間美食。不管是壹個人還是兩個人。壹個人的時候善待自己,兩個人的時候善待對方。所以愛自己,愛他人,都無可避免的離不開美食。
跟前任在壹起的時候,因為異地戀,每次見面都問她喜歡吃什麽,然後帶她去吃。關於吃的方面,從不吝嗇,只要她喜歡,我就開心。因為無論吃什麽,兩個人在壹起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我不可否認美食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我喜歡老媽做的飯菜,每次回家她都會給我做上壹桌我愛吃的美食,那是世界上都好吃的美食。其中包含著親情、呵護以及滿滿的關懷。我從不挑食,因為老媽以她“爐火純青”的功力征服了我的味蕾,讓我對於美食那麽的如癡如醉。
還在學校的時候,經常壹個人騎著單車到處跑,除了拍照和吹風,其實還有尋找我愛吃的美食。很多美食藏於小巷與深街,每回出去,都有新奇的發現,讓我樂此不彼的騎行在路上。
有人說:“其實,在某種意義上,美食是與生活是等同的。我們對於美食的漠視,恰如我們對生活美的淡忘。”恰是如此,美食與生活本就是密切相關,我們離不開美食,可偏偏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為了吃而吃,而忘了品嘗美食所帶來的意義。
品嘗美食是壹種享受之美。我也喜歡自己做飯,喜歡在廚房裏做出自己心儀的美食,然後再慢慢的品嘗著,我會覺得特別的有成就感。武藝有十八般之多,但關於美食,卻遠遠不止。至今我能做的美食是寥寥可數的,會的只是日常的家常小菜,但有時候自斟自酌,確實快意。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曾經做過壹道菜,叫作老蚌懷珠,其具體做法是:用香料將煮熟的雀蛋剝殼後裝入鱖魚腹中,將鱖魚煎成深黃色,再加調料燒制而成。食用時“輕啟魚腹”,則明珠“燦然在目”。光是想象就讓人食指大動,不得不感嘆美食的奧妙所在。
而韓國電視劇《食客》的宣傳語說:“料理食物就像料理人生,品嘗美食就像品味人生。在食物裏,有感情、有哲學,更有眼淚和感動。”無可厚非的,這些都是美食裏所帶來的人生百態。愛與美食也本來***存,我相信每壹道美食的由來都是創造者的心血,是他們用心體會生活的成果,是他們用愛在給食物創造了價值。
而有些美食是不可取代的。就像妳離家多年,在外漂泊,妳很難再次吃到家鄉的那種味道,所以妳會懷念,會記掛,會惆悵萬分。有些美食它能成為妳的壹種寄托,當妳多年後外出而歸,再次品嘗它的時候,頓時就會淚流滿面。因為裏面有感動、有追憶、有故事、有愛與從前。
清朝大臣左宗棠也曾跟壹位“美食家”說:“壹個人在饑餓的時候,不管多麽糟糕的食物也能吃,壹旦吃飽了,就算山珍海味當前也無法品嘗出味道了,可見食物的味道並沒有壹定的好壞呀。”美食沒有好壞之分,但有好吃與不好吃之分。的確,壹個人在饑餓的時候什麽都會吃,但是美食還是有它的優良區分。
我們的壹生要做很多的事,也要吃很多的飯,並且會品嘗很多很多的美食。我們窮極壹生追求理想的生活,當生活變好的時候,我們對美食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時代在變,我們在變,美食也同樣在變,變得越來越妙不可言。
美食的本身也應該是簡單、樸實而單純的。作家白瑞雪說:“那小小的壹碟菜裏,吃得出食物本來的味兒,吃得出天地生養萬物競發。包含在簡單食物裏的海洋與土地的氣息,是人之來處,也是人終將所往。”或許我感受不到這種高雅的境界。而我愛美食,就是簡簡單單的熱愛。就像我喜歡壹個人,也是簡簡單單的喜歡。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我喜歡妳,妳或許就是我,所以,我想帶妳嘗遍人間美食。把身體和靈魂帶上,缺壹不可。感受風塵裏的色、香、味,感受來自舌尖上每壹道食物所帶來的“誘惑”。因為它們有故事、有人情冷暖、有人生、更有愛,都不應該被辜負。
《美食和談談情說說愛專題聯合征文》活動鏈接:
/p/b98a8300b9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