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國歷史最著名的8個鏟屎君,激辯養貓還是養狗好

中國歷史最著名的8個鏟屎君,激辯養貓還是養狗好

貓奴與狗奴自古皆有之,古人對貓狗的愛壹點也不比現代差。在此我們就進行壹次大比拼,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寵物霸主。

為狗站隊的名人有陸機、張然、蘇軾還有雍正皇帝,來看看這些名人鏟屎君是如何愛狗的吧:

西晉著名的文學家陸機,文章冠世,才傾壹時,著有《辨亡論》《平復帖》。

陸大才子養了壹只狗名叫“黃耳”,這條狗擁有壹項特殊的技能——送快遞。

陸機的老家在吳郡,距離洛陽好幾千裏,人走這段行程都需要50多天。但“黃耳”帶著書信從洛陽跑到吳郡,再帶著回信從吳郡跑到洛陽,只需要半個月。

中途餓了就吃草,遇到河就搖著尾巴讓老司機帶自己。我說陸機兄呀,妳家狗這麽神,直接開快遞公司得了。

後來“黃耳”死了,陸機特意用棺木將它運回老家安葬,村裏的人都把此墳稱之為“黃耳冢”。這應該是世界上第壹座給狗狗建的墳墓吧。

“黃耳寄書”的事情被廣為傳頌,引來無數大詩人為它寫詩,比如宋代詞人梅堯臣在詩中寫到:

“陸家兄弟苦西東,黃耳傳書近已通。”

看來在古代,“黃耳”已經成了現在手機、微信、QQ的代名詞了。

現代人將“烏龍”壹詞,代表“糊裏糊塗”。

但根據晉代陶潛《搜神記》的記載,“烏龍”卻是壹只狗的名字:

“會稽人張然,滯役,經年不歸。婦與奴私通,然養壹狗,名曰烏龍”。

這條“烏龍”也有壹門特殊技能——捉奸。

有壹次,張然的妻子與家奴通奸,家奴準備趁張然睡覺的時候將他殺死。危難時刻,烏龍出現咬傷家奴,救了主人壹命。由此來看,烏龍簡直就是隔壁老王的克星呀。

“烏龍”捉奸後,壹戰成名,被歷代詩人所歌頌。

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雲:

“烏龍臥不驚,青鳥飛相逐。”

李商隱也有詩提到烏龍:

“遙知小閣還斜照,羨殺烏龍臥錦茵。”

詩寫的的確很好,但我就想問壹句,兩位大詩人這麽喜歡烏龍,難道家中也出現了特殊情況?

大文豪蘇東坡也是愛狗人士,他被貶官到海南時,養了壹只名叫“烏嘴”的狗。蘇軾整天帶著烏嘴到處遊逛,給他苦悶的被貶生涯,增添了壹份樂趣。

後來蘇軾離開海南北歸時,也將這條狗帶在身邊。蘇軾還專門為“烏嘴”寫了壹首詩。

烏喙本海獒,幸我為之主。

食余已瓠肥,終不憂鼎俎。

晝馴識賓客,夜悍為門戶。

知我當北還,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

長橋不肯躡,徑度清深浦。

拍浮似鵝鴨,登岸劇虓虎。

盜肉亦小疵,鞭棰當貰汝。

再拜謝恩厚,天不遣言語。

何當寄家書,黃耳定乃祖。

蘇軾非但自己喜歡狗,也是古代反對吃狗的第壹人。蘇軾是個著名的美食家,他吃遍天下美食,卻唯獨不吃狗肉。

蘇軾曾說:

“狗死猶當埋,不忍食其肉,況可得而殺乎?”

可能正是因為蘇軾與“烏嘴”的親密關系,讓他對狗狗產生了憐憫之情。?“狗肉不上席”的說法,也正是在宋代開始流行開來的。

雍正皇帝在歷史上以勤政聞名,但這位勤政的皇帝還有壹個特殊的癖好,就是養狗。

/雍正愛犬圖,表情壹臉嫌棄/

雍正帝還親自給這些狗起了名字,其中有兩條叫做“造化”和“百福”的狗是他最喜歡的。

/雍正愛犬圖/

雍正自己喜歡cosplay,所以他養狗也喜歡cosplay。

/愛玩cosplay的雍正帝/

在雍正的聖旨中,有二十多道給狗狗做衣服的內容。比如雍正元年七月六日,傳旨:

“給造化狗做麒麟衣壹件,老虎衣壹件,狻(suān)猊 (ní)馬衣兩件,俱用良鼠皮等毛做。”

這壹道聖旨,就給狗狗做了四套衣服。

雍正帝對狗的愛心不僅體現在衣服上,他還親自為狗定做狗籠、狗窩、狗墊等用具,在雍正六年,他命人制作了壹個精巧的小狗籠,籠子是用竹子做架,用藏式的羊毛織品做罩面。看來雍正霸道總裁的外表下,還有壹顆少女心呀。

為貓站隊的名人也不少,有嘉靖皇帝、張之洞、黃庭堅、季羨林等等,看來愛貓者聯盟還是更勝壹籌啊!

蘇軾喜歡養狗,但他的學生黃庭堅卻喜歡養貓。黃庭堅養貓不為別的,就是捉老鼠了。有壹天,他家裏的老貓死了,老鼠橫行。

黃庭堅聽說別人家的貓要產仔兒,於是連忙向人家討要壹只,並備好貓愛吃的魚,等待貓仔兒的降臨。

為此他還寫了壹首《乞貓》詩: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盆攪夜眠。聞道貍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在黃庭堅的四處尋找下,好朋友周元之送來了壹只貓。

黃庭堅還為此寫了壹首《謝周元之送貓》:

“養得貍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壹簞未免魚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

在詩中,黃庭堅將貓比喻成著名的將軍周亞夫,感謝“喵將軍”英勇抓鼠,為自己解除鼠患。

史上最愛貓的皇帝,當屬明世宗嘉靖了。

據《酌中誌·內府衙門職掌》中記載:

“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禦前有名分之貓,凡聖心所鐘愛者,亦加升管事職銜。”

嘉靖為他的愛貓,專門建立“貓兒房”,並派禦前近侍來伺候它們。嘉靖最喜歡的壹只貓,名叫霜眉,與他形影不離。

/影視劇裏的嘉靖/

霜眉跑到哪個後妃的宮門口,嘉靖就睡到這後妃屋中。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卻經常和眉霜壹起玩耍。果然是人不如貓呀,上朝還不如逗貓。

後來這只愛貓死了,據《萬歷野獲編》記載:

“上痛惜,為制金棺,葬之萬壽山之麓;又命在值諸老為文,薦度超升。”

嘉靖難過得好幾天不吃不喝,並專門為它打造上好棺材,修建墳墓,葬在今天的景山公園,名曰“虬龍冢”。

/虬龍冢/

壹個叫袁煒的侍講學士,因寫出“化獅作龍”之句,得到嘉靖皇帝的賞識,後被提升為少宰,加壹品入內閣,享盡榮華富貴。

/袁煒/

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在外人面前他是風光無限的封疆大吏,但在自己家中卻是名副其實的壹代貓奴。

張之洞家中的貓多達幾十只,再加上到家中覓食的流浪貓,簡直鬧翻了天。

這群貓老爺整日在家中隨地大小便,張之洞也不生氣,反而囑咐下人:

“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

果然是貓權大於人權呀。

人和動物待久了,慢慢的也感染了動物的習性。

張之洞因為喜歡貓,所以他吃飯的姿勢像貓,走路的姿勢像貓。有椅子不坐,反而喜歡蹲在地上貓著腰。

張之洞還有個習慣,就是下午兩點睡覺,晚上十點辦公,然後壹工作就是壹整夜。大理寺卿徐致祥因此參劾張之洞:

“興居不節,號令無時。”

真是名副其實的“夜貓子”呀。

現當代有很多作家,都是著名的貓奴。冰心養了壹只貓叫做“咪咪”。 老舍寫過壹篇文章叫《我家的貓》。

季羨林為了養貓,甚至釀成家庭不和。豐子愷不但畫貓還寫貓,專門出了壹本書記錄他和貓咪之間的趣事。

作家對動物們進行關愛,動物們給作家帶來了靈感。從古至今,正是因為這些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感情,給我們帶來了眾多精彩的文章與津津樂道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