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分西府和東府,我推薦的美食以西府特色為主。說起西府美食,首推就是面。面可以說是老陜的主糧,相當於我們南方米飯的地位。關中面食種類繁多,有人統計過居然有50多種。這篇就專門介紹關中西府常見的有特色的面,來玩的朋友壹定不要錯過這些美味。
壹,扯面:要說西府那麽多面中,扯面毫無疑問排第壹。在寶雞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見到扯面的館子。有壹次看本地美食論壇,就看到壹大堆人津津樂道的討論哪家的扯面好吃,妳可想而知扯面的地位。扯面,顧名思義,就是手工拉扯的面條,它的特點是筋道柔韌。因為是手工扯出來的原因,口感變化也特別豐富,粗的地方有嚼勁,細的地方柔滑。加上新鮮的油潑辣子和香醋,再剝兩顆新蒜,當地人就可以做壹道美餐吃得滿頭大汗口齒生香。
先插播下背景知識,關中吃面的時候壹般都會配新蒜和面湯。無論妳進到哪壹間面館都能見到桌面上有壹小碟生蒜,然後服務員還會麻利的給妳上壹碗面湯。當地人都說是原湯化原食。原湯就是指下面條的湯,原食就是指妳剛吃的面,意思說面湯可以幫助消化。反正入鄉隨俗,叫了碗面怎麽也得喝碗面湯。不過吃生蒜的習慣我到現在還沒有養成關中西府美食系列之——面條篇。
再說說油潑辣子。關中十大怪之壹的“辣子是道菜”,這個辣子指的就是油潑辣子。我記得以前看過壹個民謠非常有意思:八百裏秦川東風浩蕩,三千萬兒女齊唱秦腔。吃壹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
關中人日常飲食中都離不開油潑辣子,沒辣子吃飯怎麽都吃不香。油潑辣子做法其實很簡單,火候控制是關鍵。它是用陜西特有的壹種幹辣椒磨成粉,再添上若幹香料和白芝麻,然後把燒得滾燙的菜油澆上去,劈裏啪啦聲中潑辣子就做好了。若妳要以為關中人吃辣椒厲害,妳就錯了。關中的辣子香,但並不是很辣,遇到真正吃辣的湖南人還得甘拜下風。
二,岐山臊子面:關中的面食大多做得豪邁且分量十足,岐山臊子面是少有的精工細作。前段時間熱播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就有專門介紹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出名。薄、筋、光是指臊子面的面條細長,筋韌光滑。煎指湯料溫度高。稀指臊子面湯多面少,我每次吃這面都得吃上四五碗才頂飽,遇上飯量大的關中漢子壹下吃二三十碗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汪指湯料的油很多熱汪汪。酸、辣、香就是臊子面特有的味道。
臊子面的靈魂在湯,湯制作的關鍵就是臊子。介紹到這裏估計有人要問什麽是臊子。臊子就是用精選的肋條肉切丁(1厘米大小),加上香醋、辣椒面和各種香料炒制而成。炒好的臊子水分少酸度高,常溫下也能保存很長時間。臊子也是關中眾多面食中常用的調料之壹。臊子面在關中的歷史已有上千年。關中很多地方都做臊子面,但以岐山地區的最為地道和講究。過去臊子面並不是天天可以吃到的,只有過年過節或者辦紅白喜事時它才登臺唱主角。去年過年的時候我去農村家串門,主人家端上來的除了壹道道涼菜就是壹碗碗的臊子面。
三,漿水面:漿水面在夏天非常受歡迎。它是以漿水作湯底的壹款面食。很多朋友又會好奇什麽是漿水?漿水是壹種發酵的酸水。傳統做法是選用新鮮的雪裏紅、蘿蔔纓等纖維比較粗的青菜,洗凈後入用開水稍汆,再投入幹凈盆罐中用舊漿水做引子,天氣熱時四五天便可發酵食用。漿水有壹種很自然的微酸的口感,夏天吃不僅可以開胃,而且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關中氣候幹燥,土地含鹽堿較多,常食味酸性涼的漿水能中和堿性。漿水面的面條壹般都搟成比較薄和寬,配合漿水吃起來口感很幹凈清爽。
四,BIANGBIANG面: BIANG(第二聲)這個字字型極其復雜,它是中國筆畫最多的字,***52畫。我不知道哪位高手能用電腦打出來,百度了下都是打拼音關中西府美食系列之——面條篇。插幅圖給大家看下它的原樣。
BIANGBIANG是個象聲字。關於BIANGBIANG面的來歷,常見的說法有兩種,壹是搟面條時在案板上發出的BIANGBIANG聲,還有種說法就是吃面條時候發出的BIANGBIANG聲。BIANG字寫起來那麽復雜,要記住還有專門的童謠: 壹點上了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上走, 妳壹扭我壹扭,妳壹長我壹長, 當中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掛個丁丁叫馬杠,坐著車車逛鹹陽。
吃個面還有那麽多講究和學問,這就是關中的底氣。說了那麽久,何BIANGBIANG面呢?BIANGBNAG面不僅名字有特色,它的面也非常有特色。關中十大怪的第壹怪“面條像褲帶”指的就是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的面條又長又寬又厚,形似褲帶。它的英文名就是“Noodle kind",夠霸氣吧。BIANGBIANG面筋道滑爽,端著個老碗吃起來最過癮。它還非常耐飽,飯量小點的壹條面就可以吃撐了。
五,蘸水面:蘸水面是壹種吃法比較有趣的面。蘸水面的面條論根賣,壹根壹元,壹根大概壹兩上下。然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買面條的時候別忘了點份蘸汁。我常吃的是西紅柿雞蛋,吃的時候從大面盆裏夾出長長的面條到碗裏的湯中。爽滑柔韌的面條蘸滿湯汁後吃起來香得很,像我飯量不大的人壹口氣都能吃三兩。蘸水面最出名的地方是楊淩,有機會要去朝聖下。
六,揪片: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將醒好的面團搟成薄片,然後用手將面揪成中間有凹的小片片,甩進鍋裏煮熟。揪片可以炒著吃,帶湯吃,涼拌吃。相對其它面條,它操作相對簡單。
相傳農歷正月二十日是女媧補天的日子,這壹天家家戶戶都不可以動刀,否則會將天割開壹個大口子,引來大風大雨。所以這壹天搟好的面都不用刀切而用手揪。關中還有個很有趣的說法,男女雙方說對象,男方第壹次上門,女方如果滿意就吃扯面,表示拉拉扯扯。如果不同意就來碗揪片,吃得小夥子心裏涼颼颼的。看來面也不是隨便吃的。
總結:說了那麽多,是不是口水橫溢大開眼界。壹方水土養壹方人,老陜天天吃面,天天換著花樣吃,可以說把面吃絕了。我這裏介紹的只是最常見的幾種,其它的還有削筋、麻食、蕎麥面、旗花面等等數不勝數。連我這個之前不愛吃面的南方人,來了關中之後都饞面,妳可見老陜面的魅力。
關中的主食除了面,另壹大主角就是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