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練塘古鎮這裏古色古香,完全符合了小橋流水人家般的景象,到了練塘古鎮可別忘了去經典景點打卡,古鎮中還有幾家不容錯過的美食值得壹嘗,還有民俗、民歌、非遺等妳了解。
青浦區練塘鎮,總面積約93平方公裏,現常住人口約6萬。《章練小誌》記載,“練塘東西長九裏,南北袤六裏,湖濱接蕩,四面皆水,為吳越分疆之要點,松滬西北之屏藩。”7000年前,長江老三角洲和太湖孕育了這塊富庶的土地。春秋時,練塘屬吳,戰國時屬越,後為楚春申君黃歇之封地,澱山湖水、太湖水、汾湖水在此匯合進入黃浦江,是真正的黃浦江上遊源頭。所謂上承江浙百川細流,下迎浦江滔滔大潮。
遊古鎮·打卡點陳雲紀念館
陳雲同誌的故居坐落在朱楓公路西側老鎮區下塘街95號。2000年6月13日,經中***中央批準建造的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江澤民同誌親筆題寫了館名。
地址:練塘鎮老朱楓公路3516號
開放時間:9:00-16:30(周壹閉館)
門票:免費(憑有效身份證件免費換票)
領袖銅像館
展館由紀念館原玉蘭居改建而成,三進院落,均為兩層獨棟建築,館內所矗立著的六位偉人和十大元帥的銅像,皆出自著名雕塑家和書法家程允賢先生之手。
展館中院內有壹顆上海市最古老的、唯壹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古樹名木,距今100多年歷史,該樹高8.7米,胸徑0.23米,冠幅6米。初春花開時分,3千余朵白花競相開放,好似玉蝶聚集,遠望白雲壹團,清香陳陳,醉人心懷,為古鎮上壹大景觀。
地址:練塘鎮下塘街102號
開放時間:9:00-16:30(周壹閉館)
門票:免費
長春園
陳雲同誌當年聽評彈的地方。
地址:練塘鎮下塘街88號
遊古鎮·品美食茶於1946
地址:練塘鎮下塘街61號
特色:各類茶葉、老陳皮、絲瓜子
練溪文化苑
地址:練塘鎮下塘街4弄6號
特色:練塘_肉
胖阿姨家廚房
地址:練塘鎮下塘街86號
特色:大肉粽子、壹口粽
下塘街面館
地址:練塘鎮下塘街90號
特色:茭白燒肉、鱔絲面、白斬雞、熏牛蛙
三裏塘點心店
地址:練塘鎮練新路121號
特色:紅燒牛肉面
夕陽紅燒麥店
地址:練塘鎮練新路151號
特色:網紅燒麥
西塘落鍋面
地址:練塘鎮練新路108號
特色:各類現燒澆頭番茄牛肉面鱔絲爆魚面
金蘭糕坊
地址:練塘鎮東風街131號
特色:糕團熏毛豆
遊古鎮·知非遺青浦(練塘)田山歌
練塘田山歌是流傳在青浦地區的漢族民歌,是農民在耘稻、耥稻和休閑時演唱的山歌,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早在二三十年代,田山歌的傳播達到了鼎盛,幾乎每個村落都有幾個田山歌演唱班子。練塘田山歌作為壹種美妙的民間傳統音樂,情系勞動,情系家鄉。那時流傳的田山歌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有大山歌、響山歌、邀賣山歌、種秧山歌、耘稻山歌、淌稻山歌、對山歌等,在演唱的時候有很嚴格的分配。
每當水稻插秧和耕耘時節,農民在田頭勞動時,壹展歌喉,以抒發對古代英雄、自然景物、自由戀愛的崇高、贊美之情。同時,有利於消除勞累和加快勞動進度。
土布染織技藝
土布,在青浦鄉間,也叫老布。土布染織技藝是流行於上海郊區及毗鄰江浙地區的全棉手工紡織工藝,2011年被列入市級非遺保護名錄。從棉花種植到紡紗織布,土布制作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其中軋花、彈花、紡(搖)紗、打紗、染紗、盤紗、經布、接機頭、織布、了機、張布等工序至關重要。過去,姑娘陪嫁多以土布作為嫁妝,俗稱“壓箱底”。土布運用手紡的棉紗,依靠各種色線,通過圖案的重復、平行、連續、間隔、對比等變化,交織出絢麗多彩的幾何圖形,頗具濃烈的藝術魅力。
菱白葉編結制作技藝
茭白葉編結是從歷史悠久的草編、柳編技藝的發展演變而成,與當地茭白種植業相結合而出現的民間手工編結技藝,2018年被列入區級非遺保護名錄。它見證了上海民間技藝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發展,是時代發展與進步的真實寫照。據1990版《青浦縣誌》記載,早在1911年,章練塘織蒲傳習所經理衛守廉就在鐘聯村圓通庵、高墟張宅、柳口村草庵等地教習婦女蒲革編織,練塘便形成編織蒲草包的家庭副業,產品銷至蘇州等地。
更多區級非遺項目練塘慶號
2018年被列入區級非遺保護名錄.慶號是練塘地區流傳百年的民間習俗,是壹種地方性的成年禮。從某種程度來說,它是中國古代冠禮的延續和變異。
練塘糕團習俗
2014年被列入區級非遺保護名錄。練塘糕團制作的歷史源遠流長。練塘糕團是純手工制作的甜品,幾副糕蒸、壹具竈頭、壹間廚房就可以制作。練塘莊糕、圓團不僅外形美觀可愛,而且入口軟糯清香,從水稻種植到糕團出籠,中間要經過多道工序。
練塘匍經
2008年被列入區級非遺保護名錄。匍經作為壹門民間醫術,據第二代傳人張水英稱,匍經的理論知識來源於《經書》。匍經對五歲以下嬰幼兒感冒、發燒、腹瀉、嘔吐、驚厥等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