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稼樓是上海的壹個古鎮,說到上海肯定很多朋友都覺得上海就是壹個典型的繁華大都市,包括以前別的地方都很窮的時候上海就已經是非常有錢的都市了,但是上海不僅有好看的都市,也的確還有好看的風景,好玩的古鎮,下面就跟著小編壹起來看看召稼樓古鎮吧。
中午休息時間和好友壹起,開車去往壹直心裏想去的地方,浦東又壹水鄉古鎮——召稼樓,第壹次踏上這片古老的土地,零距離接觸浦東原生態的水鄉古鎮,心裏有份期待。
車行二十分鐘就到達古鎮,找到停車場,按指路牌,我們穿過召稼樓的牌坊,走進感恩門,踏上感恩橋,走下這千年拱形石橋,漫步在老街小巷中,天公作美,不到半小時天空就飄起了綿綿細雨,好似老天特意安排我享受壹次雨中情,讓我穿越下時光,走在雨巷中的我好想撐壹把油脂傘,穿壹雙舊木屐,聽雨落黛瓦“嘀嗒嘀嗒”的聲音,醉人心腸,看雨絲精雕細琢的把青石鋪舊的小路慢慢浸透,如同壹位畫家揮豪潑墨,如夢如幻。
召稼樓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地形形似壹位老者握緊的拳頭,又像是他攤開的手掌。
這種收得攏、散得開、彎過來、繞過去的感覺,寓意著人氣、財氣、福氣和文氣,住在上海的朋友壹定要去看看。
八百年前,這裏還是壹片荒地。元代初期,逐漸有農民在此居住耕種。到了明代萬歷年間,朝廷出惠民政策“墾荒之地,可免三年朝糧”。當時壹個退隱的官員談氏在這建了壹座鐘樓,鳴鐘激勵農人勤耕細作,召稼樓的名字就是這麽來的。
曾有古詩“十裏曉煙破,數聲召稼鐘”,說的就是召稼樓鳴鐘的真實情形。所以,召稼樓是上海最早墾荒種地的地區,召稼樓文化也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
江南的古鎮都是那麽別具壹格,小橋、流水、人家,和我居住的新場古鎮水鄉壹樣,處處美得像壹幅畫。
臨河而建的亭臺樓閣、河埠、粗糙不平的青石石板路、騎馬墻、荷花墻、青瓦飛檐、小橋人家、映在綠樹叢中,古色古香的韻味,給人以古樸寧靜的美感。
姚家浜,是古鎮內主要的河道,形狀成十字形,縱橫全鎮。不時能看到小船從河面_乃而過,搖曳著穿梭在水鄉河面。
在召稼樓老街,有10多座形態各異的石橋橫跨在姚家浜上。復興橋、資訓橋、報恩橋、瑞徵橋、寧儉橋......每座橋都有壹個故事。
其中報恩橋是召稼樓最高的壹座橋。“報恩橋上走壹趟,知恩圖報忘不了”。所以,人生在世,要懂得知恩報恩,站在橋上的我,能俯瞰到召稼樓最美的風景。
“召稼樓第壹灣”,是召稼樓老街中心最大、最美、最經典的風水之灣。在灣道岸邊,矗立著壹塊巨石,傳聞這塊巨石阻擋了煞氣,鎮住了濁氣。
彎道的另外壹邊,則矗立著壹塊牌坊——瑞暉坊。在召稼樓十六座牌坊之中,它可是唯壹壹座正面向南的牌坊。
要說召稼樓最具人情味的地方,那就是古鎮中最長的走廊——閱波廊。我舒心地欣賞這沿河的風景,前後不過百米,和好友壹起漫步廊中,慢慢細品這從古到今的人文情懷。
召稼樓的常住居民都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浦東人,而住在上海市區的居民,大部分都是開埠時,從江浙壹帶遷移過來的居民,而真正的上海人是浦東人,他們操著壹口地道流利的浦東話,我也學著浦東人的融味,講那些半生不熟的浦東話,詢問店鋪中阿婆手工制作的年糕價格。
如果趕得巧,還能在“典禮臺”下,看壹場吳語的滬劇,愜意得很,至於戲劇,我除了喜愛家鄉黃梅戲之外,對滬劇和越劇,也是偏愛,年少的我就會唱《燕燕做媒》,冥冥之中與上海結下了不懈之緣,
所謂的好時光,就是用來相遇的,大地,花草,小橋,流水,長亭,庭園。陽光暖著,清塵飄著,屏息,仿佛能抓住每壹朵晶瑩,那是潺潺流動與心裏的美。
我在,妳在,千年古鎮,不期而遇。
召稼樓名人輩出,是名副其實的人傑地靈之地,到現在還保持著濃濃的文人氣息。
走在小巷中,臨街的美食,從店鋪中飄來陣陣香氣,經不住香味的誘惑,我和好友走進店鋪,點了幾個召稼樓特色小吃,下沙燒賣、草頭餅、油墩子、鮮肉糯米粽子、豆沙湯圓,還有當地特色的傳統菜肴,順便打包幾份帶回家與家人品嘗。
興東街是召稼樓美食壹條街,臨河沿街的門面,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給召稼樓增添了濃濃的煙火氣息。
召稼樓拆蹄,當地居民主婦幾乎每人都會做這道菜,色澤紅亮,甜而不膩,肉質細嫩,酥爛濃香。味道最正宗的是“蘇記鹹蹄”,來這遊玩的人,都會買點手撕走油肉和紅燒蹄膀帶回家。
召稼樓羊肉,它的特點是,鮮美爽口,不膻不膩,味道壹點不輸我們熟悉的周浦熱氣羊肉。
召稼樓大曲現在已經失傳了,但是古鎮裏面賣召稼樓黃酒店鋪有好幾家,我也買了幾瓶,品嘗過,酒香濃郁,都是自己釀制,味道很純正。
召稼樓拆蹄、召稼樓羊肉、召稼樓大曲,在當地稱為召稼樓三寶。
楊柳依依,微風習習,走走停停,吃小吃,購買食品、拍照,聊天,壹個休閑的午後就這麽悠哉地過去了。
在這快節奏的現實生活,選壹時間放下心情,放慢腳步,品品慢時光,收獲的是壹份寧靜的美!
召稼樓,是上海離我家最近的旅遊景點,沒事的時候常去逛逛,古樸的建築,清澈見底的河道,別致的小橋,鱗次櫛比的攤鋪,窄窄的街道,各式各樣的地方小吃,川流不息的逛街人群,每每看到這些場景,都讓我流連忘返,垂涎三尺。這是我喜歡的江南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