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個舊大頭菜是哪裏的特產

個舊大頭菜是哪裏的特產

在“錫都”個舊,有壹種具有礦山特色的民間風味在城市中口口相傳,它就是今天人們看到的、嘗到的“個舊大頭菜”,俗稱“疙瘩”。

個舊是壹座因錫而立、因錫而盛的現代移民城市,因而它也成了融匯天南海北風味的美食小城。這個“兩山抱湖山藏寶,城在中央城秀嬈”的山水城市,年平均氣溫16.4℃,被稱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壹”,舒適的氣溫非常適合生產加工腌制品。這個城市,不僅有錫山金童玉女真摯愛情的傳奇故事,而且有錫礦工人開礦勞作飲食文化的韻味傳承,在這部錫脈傳播的人類發展史詩裏,最接地氣、最有人間煙火、最讓人們難忘的是百姓人家用土罐腌制的“個舊大頭菜”,又稱白芥菜、黃芥菜,俗名“疙瘩”、“頭菜”。相傳,在很久以前的礦山,礦工們若能吃上這種大頭菜都會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這種大頭菜的形狀恰似錫礦工人夢寐以求的“_頭子”,是開礦人企盼得到的富礦,個舊錫都礦山人稱為白銀菜、黃金菜,_頭菜,意思是挖到旺礦、旺洞吃的菜。個舊大頭菜因此成了家喻戶曉的壹道“發財菜”,菜的原生樣如壹塊塊含金量很高的礦石,勤勞智慧的礦山人民把這種意喻富裕、象征美好生活的大頭菜,用腌制的辦法來把它長期保存起來,既是壹種珍藏食品,也是壹種飲食習慣,春夏秋冬都可嘗食,世代相傳。這種_取家坊土法腌制的方式,可延長大頭菜的保存期限,又方便食用,像享受壹種富足快樂的幸福生活壹樣,常常品嘗,常常牽掛,視為壹種高品位大錫的味道,吃著收獲,吃著喜悅,吃著憧憬,再加上栽種、收割以及腌制這些大頭菜的清洗、晾曬、拌料等壹系列程序都需要壹輩輩人們孜孜不倦地忙碌,需要壹代代的人們鍥而不舍積累最宜各方來客的口味腌制方法的傳承,使大頭菜食而不辣不鹹,品而脆香嫩甜的美味成為傳世名吃,總是有思念的感覺,難舍的情懷,像媽媽溫暖兒女的親吻,滋潤心田,難舍難離,百感交集,有種媽0味道!這就是大錫之城的礦山人以酷似富礦形象的大頭菜來代表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錫都名吃!是大錫的味道!親情的味道!

由於人們喜愛這種象征富裕美好、象征民生需求的食品,個舊大頭菜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從家庭作坊向公私合營發展,個舊市醬菜調味品廠就大規模生產大頭菜,滿足了錫都礦山人的飲食生活需要,產品曾遠銷北京、上海、南寧、貴陽、昆明等地。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名特食品,每個城市都有壹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紅河裕源家珍文化承傳有限公司是壹家與時俱進的挖掘傳承本土食品文化的企業。這個公司專註雲南傳統土罐密封腌制系列產品,整個制作工序保持原始傳統工藝,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是國家食品生產許可認證企業,公司立足本土,發掘紅河水岸源源不息的具有人類養育和生命價值的食品文化內涵,傳承哀牢山脈居住人民的家庭作坊生產工藝,主要生產產品之壹就是“家珍疙瘩”,真正采用家傳釀制工藝,珍存配方制作,以雲南高原種植的綠色無公害生態大頭菜和優質蜜糖為主原料,堅持傳統原生態的生產方法,經過初曬、拌料、復曬、加料、土罐密封、自然發酵10個月等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加工腌制後的大頭菜呈黃褐色,甘鹹適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是壹道極富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土名菜。可適用百姓人家,成為家常菜,百食不厭;可用以招待親朋貴客,是壹道既有歷史人文故事又有民間風味的地方名吃。這種腌制的大頭菜存放越久味道越好,其湯汁可作本地涼拌卷粉或涼拌菜的好佐料。

深深的錫山情,濃濃的鄉愁味。記往昔,崢嶸歲月文化傳承;看今朝,綠水青山家鄉情深。紅河裕源家珍文化承傳有限公司勵誌豎起錫山飲食文化傳承的旗幟,目前制作的大頭菜各項指標經雲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雲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紅河州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測中心按SB/T10439-2007《醬腌菜》標準檢驗合格。全國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SC11653250114180。大錫的味道在這裏延伸,媽0味道在這裏品嘗,這是錫山的情愛傳遞,這是錫山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