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麻辣燙加什麽才能香味撲鼻

麻辣燙加什麽才能香味撲鼻

 麻辣燙

說起成都小吃,可能馬上想到就是麻辣燙了。麻辣燙是食物的平民化歸宿。青菜魚肉,被細細地穿在了簽子上,壹股腦兒地往高溫裏推,真正是赴湯蹈火。沒有什麽講究的烹調過程,它們就這樣被粗糙的人類攪和在壹起,互相沾染了彼此的味道,再也不能分開。

1、麻辣燙的起源

據說,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

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這壹帶由於水流湍急,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余,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幹柴生火,在罐裏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制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麻辣燙漸漸從江邊上了岸。

重慶城內的飯館把這種飲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燙就開始發展起來,到了當代,麻辣燙更是因為方便,自助,快捷的優點迅速名揚大河南北,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飲食。

成都將麻辣燙發揚光大,有壹種說法也說是成都人發明了麻辣燙,不管怎樣,都是四川的麻辣味嘛。

麻辣燙可說是火鍋的“簡裝版”,菜都穿在竹簽上,吃的時候,將壹大把竹簽穿起的壹大把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幾分鐘後撈起,正宗的吃法可不是壹串壹串的吃,而是壹抓壹大把,用筷子輕輕壹捋,菜就紛紛掉落香油碟中,然後---開吃!

雖然看起來沒有火鍋氣派,很多店也很簡陋,但是味道可是不擺啦!

2、麻辣燙配方

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是用蠶豆.辣椒.鹽釀制而成.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其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得調味料,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辣味和濃稠紅亮.

豆豉

豆豉,是用大豆.食鹽.香料釀制而成,其氣味醇香.色澤黃黑.油潤光滑.粑軟散籽.味鮮回甜.以重慶永川豆豉味上乘.豆豉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鹹鮮醇香的味道.

幹辣椒

幹辣椒性辛溫,能祛寒健胃,其色澤鮮紅,辣味較重.幹辣椒品種很多,有大金條.二金條,五葉椒,朝天椒,七星椒,大紅袍和小米椒等。

火鍋湯鹵鍋底中加入幹辣椒,能去腥解膩壓抑異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澤。

花椒

花椒,味辛性溫麻味濃烈,能溫中散寒,具除濕止痛的作用,花椒品種以陜西椒四川茂汶椒.清溪椒為上乘。花椒是火鍋的重要調味料。用於湯鹵中可壓腥除異,增鮮香。

老姜

老姜性辛濕.含有揮發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老姜用於紅湯,清湯湯鹵中,能有效的去腥壓臊.可提香調味.

大蒜

大蒜餵辛辣氣芳香.含有揮發油,二流化合物。大蒜主要用於調味增香,壓腥味去異味。

醪糟

醪糟是用糯米釀制而成,米粒柔軟不爛,酒汁香醇.甘甜可口,稠而不混,釅而不粘。調制火鍋湯鹵底料加入醪糟.能增鮮壓腥去異味使湯鹵產生回甜味。

食鹽

食鹽學名氯化鈉,使壹種結晶小顆粒.帶鹹味,能解毒涼血,潤燥止氧.食鹽在火鍋中起定味調味提鮮解膩去腥作用.

冰糖

冰糖使復制品蔗糖,為結晶體味甘性平.益氣潤燥,清熱。在熬制火鍋湯鹵時,加入冰糖克使湯汁醇厚回甜,具有緩解辣味刺激的作用。

料酒

料酒是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香氣。料酒在火鍋湯鹵中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異味,

味精

味精是從大豆.小麥.海帶及其它含蛋白質物質中提取,味道鮮美,在火鍋中提鮮助香.增味作用。

雞精

雞精是近幾年使用較廣的強力助鮮品,用雞肉雞蛋及麩酸鈉精制而成,雞精的鮮味來自動植物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雞精的作用是增鮮提味。

胡椒

胡椒.味辛性溫帶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溫中散寒,健胃順氣的功效。在清湯火鍋中用於去腥壓臊.增香提味。

火鍋香料的作用及其用量

1、甘菘

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菜中常用的壹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氣味辛香,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胃痛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壹味中藥。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水中加入此香料,其香味濃郁。不過要註意量的把握,壹次用量不宜超過5克,否則香氣“膩人”。

2、丁香

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中常用的是幹品,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1~2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3、八角

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壹味香料。其特點是聞之芳香,嘗之微甜。其性味辛、溫,有溫中開胃,祛寒療疝的作用。在烹調中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均可使用。由於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靈活,以5~10克為宜。

4、小茴香

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地區都有栽培,且為人們所熟悉,其鮮品莖葉在烹調中常見用於制作茴香胡豆、茴香餡餃子等。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谷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作為香料使用,廣泛用於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火鍋中可適當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壹些。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5、草果

壹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個較為合適。

6、砂仁

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藥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藥用於胃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癥。用於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7、三奈

有的地方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藥店出售的為其幹制切片,其味芳香。藥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在烹調中多用於燒、鹵、麻辣火鍋,用量多在5~10克之間。廣東人把沙姜用於制作鹽?雞。近年來,四川江湖菜中有“三奈菜”的制作,即是說主料加上大量的三奈和幹紅辣椒、幹花椒烹制而成。這道菜因其味芬香奇特,故受人稱道,不過還未見有報道。

8、靈草

為近幾年廣泛用於火鍋的壹味香料。因為市場所售皆為幹品,故不好辨認。經過多方請教,將幹品拿給我校徐江普副教授驗證:應叫靈香草,又名零陵香,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屬多年生草本,有濃烈香氣,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鍋中運用,壹般用量不超過5克。市場上還有另外壹種靈草,名羅勒,可代替上面壹種,但屬唇形科植物,也叫零陵香,又叫九層塔、香草、香佩蘭、鴨頭、雀頭草等,其性味辛溫。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治風寒、感冒頭痛等作用。

9、排草

與靈草壹樣,也是近年來在麻辣火鍋中運用普遍的壹味香料。前幾天,我請熊四智教授幫助查找相關資料,很快得到結果: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風濕病、月經不調等作用。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白豆蔻

又叫圓豆蔻,市場上或藥店有寫為百叩、叩仁的。口嘗之有澀味,因其藥性味辛溫,故有行氣理氣,暖胃消食,化濕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鍋中加入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肉豆蔻

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其藥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個即可。

12、桂皮

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用量5~10克為宜。

13、孜然

別名阿拉伯小回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於我國邊域壹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長約5毫米,寬3毫米,淡綠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註意保存,盡量密封,以免跑味達不到效果.

14、香葉

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黴癍,香氣濃郁味上品.作用,增香去異味,促進食欲.

3、麻辣燙的故事

成都市的沈德陽靠著最簡單的手藝——削竹簽,從成千上萬個麻辣燙老板的手中分了壹杯羹,他在小竹簽裏串出了財富。

幾年前,沈德陽的壹個親戚在縣城開了家麻辣燙店,生意不錯,但經常為買竹簽發愁,於是他便幫這個親戚削了壹批竹簽。後來,他發現,有很多的麻辣燙老板們都有這個需求。於是,他便到農戶家中以每公斤4毛錢的價格買來竹子,做起了竹簽生意。他將削好的竹簽進行分類:細的穿麻辣燙用,最粗的是烤肉串用的。每捆200根,價格是從1元錢到2元錢每捆不等。

由於沈德陽做的竹簽質量好、價格公道,本來"只想賺點小錢"的他卻把生意做得越來越"火"了。先是附近壹些麻辣燙的老板上門來買,後來其他地方的麻辣燙老板也專門來訂貨;再後來賣糖葫蘆的、燒烤的等都來訂簽子---北方糖葫蘆、羊肉串的銷量大,壹些跑運輸的老板甚至專門從他那裏訂下竹簽子到北方去賣。

現在,沈德陽每天的純收入都在70元以上。他還打算招幾個工人來幫忙加工,再添壹臺專門削簽的機器。就這麽簡單,沈德陽將小竹簽做成了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