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荷花三娘子原文及翻譯如下:
壹、原文
1、宗湘若,士人也。秋日巡視田壟,見禾稼茂密處,振搖甚動。疑之,越陌往覘,則有男女野合。壹笑將返。即見男子靦然結帶,草草逕去。女子亦起。細審之,雅甚娟好。心悅之,欲就綢繆,實慚鄙惡。乃略近拂拭曰:「桑中之遊樂乎?」女笑不語。宗近身啟衣,膚膩如脂。
2、於是挼莎上下幾遍。女笑曰:「腐秀才!要如何,便如何耳,狂探何為?」詰其姓氏,曰:「春風壹度,即別東西,何勞審究?豈將留名字作貞坊耶?」宗曰:「野田草露中,乃山村牧豕奴所為,我不習慣。以卿麗質,即私約亦當自重,何至屑屑如此?」女聞言,極意嘉納。
二、翻譯
1、宗湘若,是個讀書人。秋日的壹天,他去田間查看莊稼,看到壹片片茂密的莊稼地裏,不停地搖晃,心中起疑。於是走過田間小路去那裏察看,原來有對男女正在地裏野合。他笑了笑想往回走。只見那男子羞愧地系上衣帶,草草離去。那個女子也趕忙起來。
2、宗生仔細壹看,女子長得非常秀麗,心裏很喜歡她,想要和她親熱親熱,又實在羞於這種鄙陋的做法。於是走向前替她拂拭衣服上的塵土說:“妳們幽會得可快樂?”那女子只笑不說話。宗生靠近她的身體,解開她的衣服,摸她的皮膚,只覺細嫩滑膩,於是上下幾乎摸遍。
3、女子笑著說:“妳這個迂腐的秀才!要怎樣就怎樣好了,這樣狂蕩地摸來摸去做什麽?”以妳的美麗姿質,就是偷偷約會,也應當自重才是,何必如此卑瑣呢?宗生又說:“我的書房離這裏不遠,若不嫌棄,請到那裏去呆壹會。
聊齋的相關知識
1、聊齋的作者:聊齋是由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著。蒲松齡壹生癡迷於搜集鬼怪故事,他將這些故事整理成了壹部短篇小說集,取名為“聊齋”。聊齋的內容:聊齋的內容主要是壹些鬼怪、妖精、道士、仙女等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了神奇的幻想元素,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現象。
2、聊齋的背景:蒲松齡在寫聊齋的時候,正值清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在這樣的背景下,蒲松齡通過鬼怪故事來表達了他對社會的看法和不滿。聊齋的影響:聊齋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3、聊齋中的美食:雖然聊齋是壹部鬼怪小說,但其中也涉及到了壹些美食。《嶗山道士》中就有描述道士制作長生不老藥的情節,其中提到了多種珍稀藥材和制作方法。這些珍稀藥材和制作方法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但可以想象出當時的人們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和對於美食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