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端午節活動由來教案

端午節活動由來教案

端午節活動由來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幹、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壹、引出話題。

 T:小朋友妳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麽時候?在這壹天,我們會吃什麽?(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妳拿壹個看壹看,摸壹摸、想壹想,妳手裏拿的粽子像什麽?並用壹句完整的話來說壹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並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壹聞,香嗎?妳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T:妳們吃過粽子嗎?妳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妳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妳吃過的壹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麽豐富啊!

端午節活動由來教案2

 設計意圖:

 端午節是我國的壹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又有著壹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了解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活動難點:

 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故事導入。

 有壹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壹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小朋友妳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壹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壹件禮物。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妳們怎麽回來了,還帶禮物。”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為今天過節呀?花婆婆說“今天什麽節日啊”孩子們說,打開禮物妳們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出示第壹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依次出現香包、劃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師小結:現在妳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麽節日呀?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這壹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農歷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湧入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壹天定為端午節。)

 4.請幼兒交流:妳們過端午節都幹些什麽?隨機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幼兒嘗試包粽子。

 6.播放端午節劃龍舟視頻,幼兒遊戲:賽龍舟。

 三、結束部分

 劃龍舟出場。

端午節活動由來教案3

 活動簡介: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怎樣把它設計成小班幼兒所喜愛的活動,既體現綜合的理念,又能突出壹個重點領域,幾經思考我進行了活動的整合,原創了這個小班綜合活動,把重點放在了美術領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壹些幾何圖形和顏色的復習,還自編了歌曲,感覺這樣壹來,可行性更強了。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壹個環節利用動畫,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裏參加的活動,以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第二個環節是講解香包的制作方法,也是活動的壹個重點,通過欣賞各種漂亮的香包,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利用視頻展示臺直觀地演示、講解了香包制作的方法並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個環節是幼兒制作香包,並介紹自制的香包,圍繞香包的顏色、樣子、圖案來進行介紹,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歌曲《熱鬧的端午節》,把活動推向了壹個高潮。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壹些習俗,試著學做香包。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兒歌《過端午》、三角形、圓形、愛心形、長方形的布袋、香料、貼紙、裝飾的圖案若幹、盆子每組壹個、蠟筆、桌布。

 活動過程:

 壹、討論,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熱鬧活動。

 1.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了壹段動畫,想不想來看看?(播放動畫《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草香滿堂,帶香包吃粽子,龍舟下水喜洋洋。)他們在過什麽節呀?哦,在過端午節。前幾天我們放假了,過端午節了,端午節裏有些什麽活動呢?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賽龍舟。(妳在哪裏看到賽龍舟的啊?電視裏,賽龍舟啊可熱鬧了!)

 幼:掛香包。(小朋友們掛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門上還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蟲子趕走。)

 兒歌: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掛香包,小朋友們樂淘淘。

 (評析:通過觀看小動畫《五月五》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的壹些風俗習慣,並以兒歌的形式加以。)

 2.剛才妳們說到了要吃粽子,那妳吃過的粽子是什麽樣的呢?幼:我吃過像三角形壹樣的粽子。(哦,妳吃過三角粽。)

 幼:我吃過方方的粽子。(哦,妳吃過方方的枕頭粽。)

 3.那這些粽子都是什麽餡的呢?(點擊出現相應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棗子粽、蛋黃粽。追問:好吃嗎?豆沙粽的味道怎麽樣?甜甜的。花生粽吃起來怎麽樣?香香的。

 (評析:吃粽子更是端午節的壹個重要習俗,通過說壹說粽子的外形和種類,加深幼兒對粽子的認識。)

 二、講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掛什麽?(對還要掛香包呢)!看,陳老師這兒有許多香包,怎麽樣?(好漂亮啊)數數有幾個?看看都是什麽樣的?(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點像愛心壹樣的、看上去有點像三角形)有些什麽顏色?壹起來說說。香包上有些什麽?哦,有小貼紙還有漂亮的圖案,下面這個是什麽?(這叫流蘇,也是用來裝飾香包的。)

 2.誰來聞聞,香包怎麽樣?(香香的)香香的,它裏面有什麽好東西啊?(它裏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掛在身上有什麽用?(能讓我們更漂亮,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3.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趕走壹些蚊子和小蟲,讓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健健康康的。

 4.知道嗎,這些香包都是老師做的,妳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麽做的?現在我就來做壹個,如果成功了,要給我點掌聲哦。看仔細啦!先來選個袋子,看看有些什麽樣子的袋子?我最喜歡圓圓的袋子,裝上壹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壹拉,口袋收收緊,這樣香料就不會出來了。怎麽樣讓它更漂亮呢?(裝飾壹下)可以貼上小貼紙,夏天到了,我就選只小青蛙貼壹貼,小青蛙喜歡蹲在哪裏唱歌啊?(荷葉上)選壹片荷葉,塗上什麽顏色?(綠色)來來回回地塗,顏色要塗均勻,塗好了,撕下後面的雙面膠,貼在香包上,撕下來的紙放在盆子裏。記住哦,要先塗好顏色,再貼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還少了什麽?(流蘇)對,還要貼上小流蘇呢,這樣會更美!妳們看,上面有白白的雙面膠,輕輕地撕下來,貼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嗎?(掛在脖子裏)我的本領大不大,那給我鼓鼓掌呀!(謝謝!)妳們想不想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又引出了端午節的另壹個習俗,掛香包。利用視頻展示臺,講解香包的制作方法,直觀形象,語言生動、有趣,為幼兒的操作奠定了基礎。)

 三、幼兒制作香包,教師巡回指導。

 1.介紹材料:先來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麽?袋子、香料、小貼紙、各種漂亮的圖案、還有小流蘇。

 2.交代操作要求:等會兒請妳們選壹個妳喜歡的袋子,裝壹些香料,裝好了,小手拉壹拉,口袋收收緊,再貼上小貼紙和各種圖案,把香包裝飾得漂漂亮亮的,最後別忘了貼上小流蘇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陳老師壹樣把它掛在脖子裏,去欣賞壹下電視機裏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聽明白了嗎?好,輕輕地去吧。

 3.巡回指導,(欣賞激勵的語氣)我看到香料已經裝好了,口袋收緊了;已經把香包裝飾好了;小流蘇都要貼好,沒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輕輕地掛在脖子裏,去欣賞壹下好朋友的香包,還可以欣賞壹下電視機裏的香包。

 4.介紹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誰願意來介紹壹下妳做的香包?

 妳的香包是什麽顏色的?看看妳的口袋有沒有收緊呀,妳們覺得他的香包漂亮嗎?

 妳的香包是什麽樣的?上貼了些什麽?他的顏色塗得怎麽樣?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制作方法,每個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延伸,唱歌《端午節》

 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親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們壹起來唱首《熱鬧的端午節》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奶奶為我包粽子呀,粽子尖尖甜又香呀,我們大家都愛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我們壹起做香包呀,香包圓圓又方方呀,壹個香包壹片心呀!

 (評析:自編歌曲《端午節》,師幼***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壹個高潮。)

端午節活動由來教案4

 壹、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地點:

 五(3)教室

 四、活動時間:

 端午節

 五、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妳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麽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妳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壹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壹 端午說由來

 (壹)端午節別稱

 1、 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妳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2、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 端午話習俗

 (壹)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妳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妳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麽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麽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壹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介紹其它地方的粽子。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 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壹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堯臣

 (3)《端午節的懷念》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活動四 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麽不同?妳是怎麽過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傳》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壹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教師總結

 看了妳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小學階段最後壹段時間裏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學。

端午節活動由來教案5

 壹、選題背景

 群龍飛渡,百舸爭流,萬粽飄香……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再次向我們走來,然而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端午並不是非常了解,對端午習俗中的文化現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問題提了壹大堆,多數學生提到端午節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適時組織這次“粽情飄香話端午”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設計思路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小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過合作調查、采訪、參與實踐、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展示與評價等探索活動,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安排

 整個活動從20xx年4月開始到5月結束,歷時6周。活動***分為四個階段:

 1、宣傳發動階段(壹周)

 2、活動實施階段(兩周)

 3、活動階段小結(兩周)

 4、成果展示階段(壹周)

 四、活動目標

 (壹)活動總目標:

 端午節快要到了,開展關於“端午”的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端午的各種小知識,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自己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歡樂氣氛中,亦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孩子們形成樂觀合群的心理並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具體目標:

 1、認知目標:

 (1)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由來、美食、習俗、慶祝活動、以及端午節的詩詞、歌謠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過活動,對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步驟有進壹步的了解。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求各種途徑處理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

 (2)通過小組合作調查、采訪、匯報交流促進學生的協作探究精神、學習交流能力、相互欣賞的意識的生成以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標:

 (1)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通過合作小組的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2)通過課題研究,增強學生對家鄉、對人民以及淵源歷史的端午文化的熱愛之情,增進學生對文化傳統知識的探究心理,鼓勵學生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五、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第壹階段 活動準備階段(1周)

 (壹)活動目標:

 選定主題,生成子課題,設計並完善方案,為實施研究作好設想。

 (二)活動過程

 1、產生主題,展開討論

 聽聽端午歌謠、欣賞端午漫畫視頻、說說過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鳴,大家紛紛講述以往過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題——“粽情飄香話端午”。

 學生展開激烈地討論,提出了壹大堆問題,如:端午節具體指哪壹天?有多長的歷史了?它是怎麽來的?為什麽要過端午節?有沒有端午的傳說故事?人們過端午有哪些風俗習慣等。

 2、歸納指導,將相關或相近的問題歸在壹起,生成子課題

 ① 端午節具體指哪壹天?它是怎麽來的?有多長的歷史了?為什麽要過端午節?有沒有相關的傳說故事……

 ② 端午節食品的種類、所食東西與端午節的關系、端午節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節食品的制作過程、端午節的食品是否受人歡迎……

 ③ 自己親身體驗壹下,學習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 古時候人們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現在過端午又有哪些習俗?保留了哪些,為什麽會這樣?……端午節的習俗引申出:掛菖蒲艾草、掛鐘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劃龍舟等。

 ⑤ 歷朝歷代有哪些跟端午節有關的詩詞、歌謠;誰寫的?內容是什麽?表達了什麽意思?

 根據學生的討論內容,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分類,生成子課題,並引導學生根據研究的內容分別取出好聽的名稱:

 子課題壹:端午由來大探秘

 子課題二:端午美食大薈萃

 子課題三:端午才藝大比拼

 子課題四:端午活動大搜索

 子課題五:端午詩詞大傳唱

 3、建立課題小組,設計小課題研究方案。

 ①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89人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兼顧同組異質。

 ② 以小組為單位,初步討論、設計子課題的活動方案。(教師隨即以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各小組的活動,重點指導選題要近而小,既貼近生活,切入口小,易於實踐。)

 4、交流課題方案,指導完善。

 a、各小組組長介紹自己的課題研究方案

 b、其他小組成員評價並提建議

 c、教師指導評價

 d、小組修改、完善,確定課題研究方案

 5、教師強調實踐活動要註意的問題及事項。

 ① 要註意實踐活動的安全;

 ② 準備好壹些必要的設備;

 ③ 調查、采訪或拍攝時要註意提前預約時間,使用文明禮貌語言,同時需提前設計好采訪提綱;

 ④ 各小組需依據制定的計劃,團結合作,***創佳果。

 附1:小課題研究方案兼結題報告,方案設計只填寫前半部分

 略

 第二階段 活動實施階段

 壹、活動時間:課外2周

 二、活動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邀請指導老師或家長壹起收集有關資料、參與相關

 的實踐活動、采訪調查有關人員、或親身體驗實踐。

 三、活動過程:

 1、實踐過程的指導

 上網查找資料、去圖書館翻閱圖書以及問卷調查的方法學生基本掌握,教師只需提出壹些活動要求。本次實踐活動的指導重點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采訪實踐活動。

 要求學生明確采訪的目的,按照預定的方案采訪有關人員,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

 a、確定采訪內容,設計好采訪問題;

 b、確定采訪記錄形式;

 c、提前與被采訪的人預約時間;

 d、小組內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請指導老師或家長壹起參加。

 2、學生實踐活動具體情況:

 ⑴ 5月6日 學生到辦公室采訪學校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卞老師:

 采訪的主要提綱:(端午節由來大探秘組)

 ①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麽,聽說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怎麽和屈原有關系呢?除了屈原說之外還有其他的傳說嗎?

 ② 端午節有重五節,端陽節之稱,還有其他的別稱嗎?

 ⑵5月6日 學生到辦公室上網搜查關於端午節的傳說、相關視頻及端午節的別稱 (陳宇交其他學生怎樣上網查找資料)

 ⑶ 5月7日 壹組學生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學校部分學生關於端午節的知識,然後去學校圖書館翻閱圖書,查找關於端午節的美食,了解粽子的品種、形狀等。

 ⑷ 5月10日 在學生家采訪學生戴超群的奶奶

 采訪的主要提綱:(端午節活動大搜索組)

 ① 奶奶,您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您小時候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啊?

 ② 奶奶,您說的這些習俗,現在怎麽不見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節的時候

 會吃粽子而已 ,以前的習俗難道人們忘記了不成?

 ⑸ 5月11日 壹組學生來到學生的鄰居家,學習包粽子,認識葦葉,了解包粽子的方法與步驟,親手學包粽子。

 ⑹5月13日 壹組學生先去圖書館查找端午節的詩詞童謠,後回到教室內舉行童謠賽,並制作端午節的手抄報。

 ⑺ 5月14日 學生邀請美術老師在教師內指導學做香囊,了解香囊的制作過程和制作材料,親手制作並在小組內展覽。

 第三階段 階段小結

 壹、活動時間:2周

 二、活動目標:整理並完善資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準備工作。

 三、活動過程:

 1、各小組組員對本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結論。

 2、學生對實踐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

 3、進壹步完善好子課題研究的活動方案。

 4、各小組討論匯報展示的內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匯報時的人員分工,並認真做好匯報展示的準備工作。

 第四階段 成果匯報階段

 壹、活動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協調精神,以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等。

 2、培養學生勇於質疑、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壹課時

 三、活動過程:

 (壹)談話導入 明確標準

 同學們,在過去的壹個月中,我們***同進行了《粽情飄香話端午》的研究性學習,今天是我們展示匯報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布:《粽情飄香話端午》實踐活動展示會現在開始!有請主持人!

 (二)小組匯報 展示成果

 各組選出壹名組長,組織匯報

 第壹小組:端午由來大探秘

 1、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匯報:端午節的別稱

 端午節的傳說

 走近屈原

 2、學生評價

 第二小組:端午美食大薈萃

 1、學生匯報:說明調查結果 了解五黃餐

 了解粽子的發展變化及其形態、品種、營養

 粽子贊

 2、學生評價

 第三小組:端午才藝大比拼

 1、學生匯報:認識葦葉 打葦葉

 包粽子 品粽子

 交流活動日記

 送祝福

 2、學生評價

 第四小組:端午詩詞大傳唱

 1、學生匯報:詩詞朗誦

 童謠傳唱

 手抄報欣賞

 2、學生評價

 第五小組:端午活動大搜索

 1、學生匯報:采訪了解端午習俗

 認識艾葉和菖蒲

 賽龍舟

 2、學生評價

 (三)收獲感言 點評小結

 1、同學們在今天的展示匯報課接近尾聲的時候,妳能用壹兩句話說說自己的收獲嗎?

 2、師總結談話:

 同學們,看到妳們出色的表現,老師真為妳們而感到自豪!因為我們參與了,體驗了,從而提高了,成長了。在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過程永遠比結果更重要!所以,這節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端午文化已經帶領我們邁入了中國節日文化的大門,裏面還有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我們繼續去探究,讓我們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得更為出色吧!

 (四)作業設置 課外延伸

 繼續進行其他傳統節日的研究。

 (五)板書設計

 粽情飄香話端午

 四 活動評價

 1、綜合評議活動的實施情況,評選各類先進個人。反思活動的得與失,提出改進意見。

 2、評價的主體:學生、教師、家長

 完成評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