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蒲“三香齋”茶幹 (簡稱白蒲茶幹)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白蒲茶幹”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制而成。內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 B1、B2 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彌補動物菜肴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為有利。茶幹又味美香芳,富有韌性,色澤美觀,形狀方且薄,別具壹格,經濟實惠,弛名四方,極受群眾歡迎。
3、南通嵌桃麻糕 選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細作而成。每斤兩條,每條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澤金黃,嵌桃均勻,香、甜、松、酥。
4、西亭脆餅 原名復隆茂白脆,始產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 產地為通州市西亭鎮。曾獲95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這種脆餅選料講究、加工精細、形態別致、層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營養,是家庭食用、旅遊攜帶、饋贈親友的優質食品。
5、石港乳腐 產品色澤黃亮,滋味鮮美,醇香爽口,外層皮面嚴實,肉質酥松細嫩,壹向是傳統家常風味佐餐食品。
6、盆景 南通盆景分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顯著特色,是選用尖短小葉羅漢松(俗稱雀舌羅漢松)為材料,攀紮成“二彎半”的格局,即主幹攀成二彎半,每個彎上有三個主枝,每枝又紮成扁平如雲的片幹。看上去形象如獅,端莊穩重,像是壹幅立體的畫,深得人民喜愛。 7、如臯火腿 如臯火腿的生產始於清鹹豐初年,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壹。如臯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瑟瑟,色紅似火,風味獨特,以色、香、味、形、“四絕”聞名中外。可常年貯存,供四季食用。烹飪可蒸、煮、燉、煨、炒、燜、燒壹般清燉和煮食為佳。
8、如臯香腸 如式香腸是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如臯香腸,產品譽滿全國, 被評為商業部和江蘇省的優質名特產品。其特色是:條形整齊、肉質緊密、色澤鮮艷、鹹甜適度、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深受群眾喜愛。 如臯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壹。其生產始於清同治年間, 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 被稱為“如式”香腸。如臯肉聯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精心研制新配方,產品質量享譽國內外。所產“如臯牌”香腸
9、如臯肉松 如臯肉松的生產始建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臯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松,由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臯肉松自己特有的風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1985年在巴黎榮獲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的金質榮譽獎章,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第壹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
10、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為江蘇特產、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壹書曾作介紹。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產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綿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紅綠瓜絲,用荷葉墊底,制成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品。 、
11、如臯蘿蔔
如臯人種植的白蘿蔔至少已有上千年歷史。相傳在唐太和年間(827- 836年),如臯定慧寺僧侶早有種植,將蘿蔔作為供品,並饋贈施主,時稱菜菔,其種子叫菜菔子,供藥用。後逐漸流傳民間,廣為種植。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編修的《如臯縣誌》載:“蘿蔔,壹名菜菔,有紅白二種,四時皆可栽,唯末伏秋初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堅而辣”。如今紅蘿蔔種植已很少,只在端陽節前後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蘿蔔為主。
12、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臯愛國名士冒辟疆的愛妾董小宛親制而成,故稱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回味久長,營養豐富,老少鹹宜,300 余年來譽滿大江南北。 13、薄荷腦 以薄荷為原料的薄荷產品,是醫藥衛生、日用化工、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廠生產的白熊牌薄荷腦,多年來壹直以穩定的質量壓倒巴西、美國、日本等國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腦,因而連續榮獲國家產品金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