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錦州變化的論文

錦州變化的論文

1948年初我由本縣(熱河省建西縣)調到中***冀察熱遼中央分局黨校學習,黨校在熱河省寧城縣壹肯中。當時正是解放戰爭,我軍全面大反攻。黨校的生活比較艱苦,我們住在地主的大房子裏,沒有炕、沒有床,地上鋪壹層谷草,大家睡在上面。上課大房子做禮堂,沒有桌椅、板凳,每個人搬壹塊石頭當椅子坐,大腿當桌子記錄。沒有紙張,到大廟裏扛來廢棄的經卷,壹層層剝下來用反面當《筆記本》記錄、辦墻報。這樣的環境沒有壹個人叫苦的,大家還都很快樂。當時主要是學習毛主席《目前形勢和我們任務》及城市解放後黨的方針政策。

1948年春大旱,青黃不接,老百姓生活很困難,沒有糧食吃,黨號召我們和老百姓同甘苦***患難、同呼吸***命運,節約度荒,省下來糧食救濟老百姓,因此我們每天只吃四兩糧、每頓都是喝稀粥,壹個米粒跟著壹個米粒跑,半個月吃壹頓幹粥,算改善生活了,到下半年生活稍好了點。9月份結業,黨校學員800多人分配到許多地方,有的分配去承德,有的去赤峰,有的去前線搞支前工作,大部分人跟隨解放軍進了關。我們74人分配來錦州,我們從寧城出發路過淩源、建昌、綏中、錦西,走了壹個多月到朝陽根德營子中***錦州市工委報到,這時錦州還沒有解放,工委分配我們準備接收錦州,我們由工委來到錦西縣的虹螺峴,在虹螺峴能聽到打錦州的炮聲了。10月15日錦州解放,我被分配到中***錦州市委組織部,當時最早到組織部的張長齡同誌和我協助組織部長高誠同誌工作,分配各路進城來的幹部到市政府、各區和各企業去工作。

錦州經過60年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看錦州和剛解放時的情況大不壹樣了。當時市內只有十幾萬人口,現在光市內就84萬,加上各縣區已達300多萬。當時城區範圍不大,西到湯河子、東到百股、南到南山果園、北到葛王碑;現在市區把淩海市的西海口、松山、杏山、娘娘宮等都擴進來,成為錦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南站和現在正在開發的錦州灣,面積比解放初期擴大了幾十倍;工業當年有數的幾個廠子,錦州合成燃料廠(今石化公司)、錦紡、遼西皮毛廠、陶瓷廠等工業產值不過20個億,現在發展到800多億,規劃到2010年達到1000億以上,工業門類齊全,高科技產業電子、矽業、汽車零部件都發展起來了。形勢喜人,錦州老百姓高興、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老百姓絕大部分都住進了高樓大廈。職工工資比當時提高了幾十倍,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飛機場、錦州港都建起來了,還有許多私人轎車。這些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現在都實現了。

黨中央的政策非常得人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發展壹日千裏,國家有了經濟實力,建起來的大項目也很多,西藏通了鐵路、建了三峽大壩、南水北調,杭州灣大橋由杭州到寧波縮短了好幾個小時,說明國家有了經濟實力,國際地位大提高,世界有很多大事沒有中國參加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中國人被人看不起的時代壹去不復返了。我們老同誌看到這些有多麽高興啊!憶過去,看現在,展望未來,我們的晚年生活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