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阿塞拜疆各種族和宗教自古以來就和諧***生,為後人創造了寶貴的文化,藝術, 歷史 和經濟遺產。1858-1859年間,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大仲馬(Alexandre Dumas)曾到阿塞拜疆遊歷,並為阿塞拜疆的魅力所折服,在他後來撰寫的《高加索遊記》(“Le Caucase”)壹書中,盛贊阿塞拜疆豐富的自然資源及飲食資源。
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古代和中古世紀的豐富變遷,阿塞拜疆自1991年獨立以來便依照“石油和頭腦”(“Black Gold and Grey matter”)這壹絕妙準則,進行著壹場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農業,工業和 社會 革命。
作為毗鄰裏海(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大國之壹,阿塞拜疆憑借此優勢緩解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穩定增長,成功融入到當今時代。
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被譽為“風之城”,位於阿普歇倫半島的裏海沿岸,城內建築融合了豪斯曼風格(Haussmann style)和阿拉伯風格,並結合了歐洲未來派都市主義“迪拜風格”,巴庫老城區也獨具魅力。在不久的將來,巴庫將成為整個高加索和中亞地區最大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和連接歐洲和亞洲的十字路口。
夜晚的巴庫
阿塞拜疆僅在裏海沿岸地區儲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他地區皆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阿塞拜疆氣候呈多樣化特征,土質豐富和海拔高低不同。巴庫,占賈-哈薩克和伊斯梅爾雷-紮卡塔雷的中部和北部地區的自然條件適合葡萄生長,因此在這裏種植了大片葡萄園。
高加索地區的新葡萄園
這壹區域常年盛行從高加索地區吹來的北風,同時又受到裏海-黑海走廊和地中海的影響,是葡萄園種植的絕佳之地。
阿塞拜疆葡萄產量最高的種植園區有:Ganja, Goy-Goyl,Shamkir, Tovuz, Agstafa, Gazakh, Sheki, Ismayilli, Zagatala, Shamkhi, Agdam,and Nagorno Karabakh.
據諸多考古研究表明,早在很久之前,阿塞拜疆的酋長們就帶領其部下種植葡萄。專家認為,阿塞拜疆的葡萄栽培至少可追溯到7000年前。如今,從高加索山麓到阿普歇倫沙灘,到處是葡萄的身影。
到了近代,阿塞拜疆受蘇維埃政權統治,成為蘇維埃制造葡萄酒的主要地區之壹。當時開辟了30萬公頃葡萄園,用來種植本土混合葡萄品種,所生產的葡萄酒富含酒精,甜度高且無質量性狀。1985年,隨著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禁酒令的實施,阿塞拜疆所有的葡萄園和地窖都被摧毀。但自從正式獨立後,阿塞拜疆政府發起了大規模的葡萄園再植運動,壹部分是為了農業生產大復蘇,同時也是為了使之繼石油和天然氣之後成為刺激國家經濟增長的壹部分。葡萄園種植面積從2005年的9500公頃,到18000公頃,再到2013年的10000公頃,阿塞拜疆將逐步恢復葡萄種植業。
阿塞拜疆是許多葡萄品種的原產地,擁有200多種釀酒白葡萄品種和鮮食葡萄品種,比如:Ganja, Bayanshira,Agh Shany, Agh Kismishi, and red grapes: Madrasa, Shirvanshahi, Khindogny, GaraShany, Shamakhy, Merendisi, Hamashara, and Gara Kismishi.
目前,保存下來的最優葡萄品種有:Saperavi, Madrasa,Rkatsiteli, Baian Shirei,進口葡萄品種有:Chardonnay,Sauvignon, Cabernet Sauvignon, Merlot, and Syrah (here called Shiraz)。
此外,在葡萄的種植密度和產量政策上,阿塞拜疆摒棄了蘇聯時期每公頃10-15噸以上的標準,而采用了西方每公頃6-8噸的標準。我們發現,現在的阿塞拜疆葡萄酒都是由單壹或兩種混合葡萄品種釀造,采用的都是阿塞拜疆本土葡萄品種或法國葡萄品種,品質高,口感好。阿塞拜疆的現代化葡萄種植使這個國家躋身於舊世界的新興生產國之列,可以說是壹次偉大的復興。
在2011年歐洲電視網大獎賽上,阿塞拜疆的勝出證實了其已獲得歐洲國家的認可。
原文摘自Sommeliers International
圖片選自網絡
編譯wi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