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沙河市欒卸村的農民住宅群恒利莊園全部農戶都用上了暖氣。這個曾獲得過國家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秀獎、河北人居環境獎等獎項的恒利莊園又成為目前我國村鎮小康住宅科技產業的示範工程。
恒利莊園位於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鎮背山面水、北高南低的欒卸村。在太行山開發二十年中,該村農民從小家禽小家畜開發起步,由貧窮走向富有。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欒卸村的經濟增長方式開始由外延擴張型向內涵提高型轉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欒卸村農民已不再滿足於居者有其屋的簡單人居環境,進而開始了向居者優其屋的追求,並適時提出了追求居住環境、追求居住品位、追求生活質量的構思。為此,村委會與村辦企業恒利集團公司***同確立了壹個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增長為目標的發展戰略。
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科學配置、綜合治理的原則,他們對欒卸村實施了大幅度、大規模、大投入的人居工程改造。
在對恒利莊園的改造過程中,他們本著以人為本,以科技為先導,傳統與現代並軌,建設與管理並重、治理與保護並行、除害與興利並舉;生態、生產、生活三者協調發展的精神,針對欒卸村及周圍整體環境上資源開采多、水土流失多、沙塵汙染多;水源少、綠化少、公建少(三多三少)的現狀,堅持按照統壹規劃,統壹設計,統壹管理;環境、能源、水電、通訊、交通、住宅、公建、教育、衛生、安全十大系統科學配置、分步實施、綜合治理的開發模式進行規劃建設。
從1998年2月動工至今,已完成交付使用住宅79棟,建築面積19.58萬平方米,公建3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壹棟,5000平方米;變電站2座,1400平方米;熱力供應站1座,3000平方米。全村居民告別了傳統陳舊的農舍,喜遷新居。目前,文化中心、幼兒園、汙水處理等公建項目正在施工建設當中。
經過幾年時間的奮鬥,欒卸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壹個嶄新的恒利莊園鑲嵌在冀西南大地上,成為太行山下的壹顆綠色明珠。
由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規劃設計,由河北恒利集團公司投資興建的現代化的新型農村恒利莊園,工程總投資2.3億元人民幣。該方案壹出臺,就受到了建設部和省、市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關註和好評,1995年被列為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示範小區;1996年,小區規劃與單位設計方案通過了國家科委、建設部專家小組的評審;2000年完成壹二期工程建設並順利通過了國家小康住宅驗收辦、建設部住宅辦等部門專家小組的現場驗收;同年被評為部級優秀村鎮建設項目二等獎;2001年2月被國家建設部、科技部評為國家小康住宅示範小區,並榮獲國家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秀獎、國家小康住宅小區科技進步優秀獎和國家小康住宅示範小區室內裝修優秀獎;並獲2002年河北人居環境獎。
到過該莊園的人會發現,這裏不僅保留了地方鄉村住宅應有的特色,提高了全體村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而且還帶動了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地方經濟、科技內涵、持續增長和社會綜合等五大效應正在煥發著無窮的潛力。莊園的整體生態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飛躍式的提高,初步展現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農村新形象。
在這個占地26.88公頃、建築總面積22.58萬平方米的都市化新農村裏,經統壹規劃、統壹設計,居民住宅、街道、綠地各占三分之壹。使全村750余戶、3000余人告別了傳統陳舊的農舍,分期分批地設計建造的風格各異,布局合理,經濟實用,功能齊全,生活方便,居住舒適,環境優美的8種戶型可供村民選購。村民居住在面積90至300平方米的樓房裏,置身於四季有綠,季季有花,雨不見泥,風不見塵的清潔環境,莊園采取集中供暖方式、安裝了太陽能、建設了液化氣站,用電、燃氣、上下水等條件都與城裏人沒什麽兩樣,並實現了壹般疾病和小手術不出村。
居住條件好了,生活質量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為之壹變。村黨支部副書記王運英介紹說,原來農村洗澡難的問題已不存在、農民洗澡少的習慣正在改變,近兩年壹到冬天,村裏買熱水器的農戶就多了起來,因為洗澡洗慣了,到冬天也得講衛生。
無論是前期施工,還是後期管理,沙河市欒卸村的農民住宅群恒利莊園都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對於這個花園式新農村的住宅改造項目來說,獲得的2002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可謂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