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荔枝和狗肉是絕配

為什麽荔枝和狗肉是絕配

荔枝,是我國江南名貴水果,與香蕉、菠蘿、龍眼壹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玉林盛產荔枝,且品種眾多,享譽盛名。

夏季來臨,作為南國特產,火紅的荔枝也擺滿了街頭巷尾。從杜牧的“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與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幾句名詩中,荔枝享有了無數的聲譽,清香甜美的荔枝深得人們的喜愛。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如此介紹荔枝:“常食荔枝,能補腦健身,治療瘰癘疔腫,開胃益脾。幹制能補元氣,為產婦老弱補品。

狗肉 ,在中國某些地區,又叫“香肉”或“地羊”。在粵語地區也叫“三六香肉”,因為三加六等於九,“九”和“狗”在粵語中同音。狗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對增強機體抗病力和細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顯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強人的體魄,在中醫上講,狗肉有溫補腎陽的作用,對於腎陽虛,患陽萎和早泄的病人有療效。

狗肉入菜譜,於中國來說可謂淵遠源長,算得上是壹種飲食文化。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就記載有:食狗肉有“安五臟、輕身、益氣、宜腎、宜胃、暖腰膝、壯氣力、補五勞七傷、補血脈、實下焦”等功效。狗肉被許多人視為美味佳肴,又以其為益身健體的滋補良藥。加之狗肉吃起來氣味醇厚,芳香四溢,所以倍受人們的青睞,在我國各地,都有冬季吃狗肉的習俗。 有關狗肉的諺語有許多,民間有雲:“吃了狗肉,不蓋被褥”,“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狗肉香,佛跳墻”,“夏至狗,無路走”,“冬至魚生夏至狗,壹年佳味幾登筵”等等,狗肉的魅力可見壹斑!

荔枝和狗肉的吃法

狗肉、荔枝這兩種似乎並不相關的在中醫理論上同屬於易“上火”的食物,卻在炎熱的夏至日搭到了壹起,並因此誕生了壹個“美食節日”。 北方人冬天“抱著火爐吃西瓜”,玉林人夏天“光著膀子吃火鍋”。玉林素有“狗肉荔枝夏至菜”的說法。夏至是玉林的重要節日,這個時候也正是新鮮荔枝上市的黃金時節。在這個初夏的節日裏,到了夜幕始落時分,無論城鄉,大街小巷的狗肉攤檔都座無虛席、人聲鼎沸、火爆異常,人們圍在桌子火鍋邊,壹邊吃著狗肉,壹邊品嘗新鮮荔枝,或者將荔枝浸泡在酒水裏喝荔枝酒,邊吃邊聊,劃拳猜碼,興高采烈。有興濃者,將宴席進行到通宵達旦,堪稱玉林的“狂歡節”。那種開心暢快、那種淋漓盡致是無法比擬的,這也算是玉林的“壹絕”了,在廣西乃至全國都吃出了“名堂”,甚至在這天,周邊的梧州、貴港、南寧等地的人都專程開車過來,趕赴玉林人的這壹“盛宴”,場面可謂壯觀。

其吃法也是多樣的,既可以生吃,也可以拿烈酒來泡,特別是像玉林人這樣拿荔枝泡酒,然後跟狗肉壹起同吃,既有狗肉的濃香美味,又有荔枝的甜口新鮮,更是讓人難以抵擋了。

廣西民間的說法是,在夏至這天,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的說法,而“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意思是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

盡管夏至荔枝狗肉節不是玉林特有的民俗,卻是當地最推崇的節日之壹。玉林人在進入夏天最熱的這壹天,歷時幾個小時,集中消費和集中熱鬧,全城都沈浸在壹片酒香肉氣中,堪稱玉林“狂歡節”。

在這壹天,無論男女、不分老少,齊齊上陣、大塊剁頤,哪怕是頂著三十幾度的高溫酷熱,也絕不“退縮”!狗肉的醇香、荔枝的甜美,讓人們似乎忘記了這個節日的來歷,於是,“狗肉荔枝節”便逐漸演變成壹個玉林人純粹的“吃的節日”。走在玉林的街道上,都會發現,打著狗肉招牌的各種店鋪、攤位無處不在:靈川狗肉、花江狗肉、脆皮狗肉、稻香狗肉……種種特色吃法讓人眼花繚亂。吃狗肉不算是玉林的特色,但壹年四季無論什麽時候,大排檔、飯店、館子的狗肉火鍋生意長久興旺的現象恐怕在全國範圍就比較少見了。而在烈日炎炎的夏至,許多食客頭頂如炙高溫,汗流浹背地於家中或大街小巷邊的狗肉攤嘗荔枝喝米酒吃狗肉火鍋過“狗肉荔枝節”的盛況更是絕無僅有。

玉林的飲食文化,古來有之,是粵菜的壹個重要分支。玉林飲食文化成風,註重菜式的味道與營養,同時也很註重傳統下的創新。正因如此,荔枝狗肉也是壹種傳統下的創新,狗肉,有利用傳統的悶,煲等方法,也有白切等創新手法。而荔枝的吃法,有生吃,也可以拿烈酒來泡,拿荔枝和跟狗肉壹起吃,有狗肉香濃與味美,又有荔枝的甜口新鮮,“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墻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等等文化,足以說明狗肉本來就是壹道很誘人的菜肴,有其無法阻檔的飲食誘惑力。嶺南荔枝,是嶺南名果,也是玉林的壹物色水果,“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絕句,也說明了嶺南荔枝是果中之王之,有著不可以代替的位置,狗肉跟荔枝,壹生壹熟,本來就不是壹道菜,而加在壹起,又是如此之絕配,壹肉壹素,壹熱壹涼,兩者都是王中王,在飲食上的意義來說,不單是壹個簡單的相加,更是壹個完美的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