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藏族人過端午節嗎藏族端午節祝福語

藏族人過端午節嗎藏族端午節祝福語

青海省境內的藏族地區的人過端午節嗎?這個肯定也是要過的啊,端午節這天,藏族同胞會制作各種美食和美酒,大家在節日中相互祝福和慶祝,希望來年有壹個好的收成,下面給大家分享藏族端午節祝福語以及節日的基本流程。

藏族人過端午節嗎?

肯定過啊!

青海藏區的藏民端午節,其實就是青海端午節的縮影,壹個詞概括:簡單。

不過,老廖要是在家過端午的話——更簡單,哈哈。

我們壹起來看看藏區端午民俗吧。

過節,壹般都要提前壹天準備,紮西的奶奶買了韭菜,我看見那麽多韭菜躺在桌子上,完全不明白她要做什麽?

我已經不吃韭菜幾十年了,完全不吃韭菜包子,餃子,韭菜炒雞蛋,韭菜盒子在俺眼裏都壹樣——不吃!

為啥不吃,早忘了,肯能拉過壹次肚子,或者聽說對腸胃不好吧。

把新鮮韭菜切碎,然後放進大呂鍋裏,幹什麽?

卓格說要準備第二天的“插柳”,整個村子裏也沒有柳樹啊,去找柳樹嗎?

原來韭菜不是用來做饃饃的材料,而是做韭菜盒子的重要核心原料。

插柳也是個虛擬的說法,在門頭上放樹枝就好了,並不是非要柳樹枝條。

聽說還要戴香包,有的人家是自己做的,有的人家是買的香包,小娃娃才這樣過節,大孩子就不用這樣了,但是多大才算“大孩子”也不清楚,哈。

不僅僅是戴香包,還要穿新衣服呢,紮西可是從頭到腳的嶄新啊,太奶奶給他洗臉,他很不情願。

太奶奶把所有的香包都親自給他戴上了,其他小孩才戴壹個,他戴了三個香包呢!

拍照:不是為了留作紀念,而是發給在外打工的親人,紮西的爸爸媽媽在西藏打工;東珠才人家的小娃娃父母也在外地打工,有微信了,大家可以視頻,可以打電話,還可以方便地實時發送照片過去。

東珠才人把香包放在地圖冊的青海這壹頁拍照,這個寓意真的是太明顯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打工的青壯年夫妻們會牽掛留守在村子裏的老人,孩子和親人啊。

藏區端午食品:

涼面:這裏的涼面配料有熱油澆過碎韭菜,醋,辣椒醬。

每家的涼面也不同,尼瑪爺爺喜歡吃細面,其他人家喜歡吃粗壹點的面。

涼粉:作料同上。

韭菜盒子:每家提前壹天做好了,第二天還能吃壹天,我連續吃了三頓韭菜盒子,基本把我幾十年的韭菜盒子都補足了。

每家的韭菜盒子也不同,紮西家的韭菜盒子,我喜歡吃“外包裝”,面很酥香;尼瑪爺爺家的韭菜盒子裏還放了些肉丁,如果是熱的會更好吃。

粽子:有的人家會做,不是每家都會做。

農村的食品大部分是自己制作的,不像城裏都是去超市買現成的。

青海藏區高海拔,土地並不適合種植業,藏民仍然以放牧和畜牧為主,種植為輔,因為物產並不豐富,所以端午也相對簡單。

每家每戶在端午就這樣平平常常地過了。

紮西的爺爺奶奶仍然屬於中年勞動力,在給家裏準備夠了充足的食物後,餵好了livestock牲畜後,留下了足夠的涼面和蔬菜,家裏只有太奶奶和紮西,還有我們了,他們就又出發去挖蟲草了,前壹天他們壹根也沒有挖到,能挖蟲草的日子不多了,沒有人會放棄這個關鍵的時光。

尼瑪爺爺在家給孫子洗衣服,為什麽是男人洗衣服?因為他的腿不好了,奶奶身體還行,奶奶去山裏挖蟲草了,所以看小孫子和做家務的事情就由他來承擔了。

老廖在尼瑪家吃了壹大碗涼面(確切地說,是壹大碗和壹小碗),聽了尼瑪爺爺壹籮筐當地的情況敘述,肚子和腦子都飽飽的了。

妳的端午是怎麽過的,歡迎妳和我們壹起分享壹下吧。

妳那裏有什麽端午風俗?

有什麽端午節發生的事情是讓妳記憶深刻的呢?

據我的考察,不僅僅只有藏族地區的人這樣過節日,大部分的青山地區的人們都是這樣過端午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