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縣被列為中國糧食生產千億斤計劃縣、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生態旅遊優秀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山東省園林城市。它被譽為“魯南糧倉”。2014年郯城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57.2億元。
馬頭烤牌
烙牌,又稱潮牌,是蘇北、魯南地區特別是山東郯城馬頭鎮的著名食品。
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輔以油、鹽、辣椒面和芝麻。在烘烤之前,妳必須經過許多工序才能入爐。首先和面,用非常講究的三合壹面,即老面、辣面、嫩面各占三分之壹;然後揉面團,反復揉至面團光滑,然後發出“砰”的壹聲;最後用手捏搟面團,在面團上放入適量的油鹽胡椒面,卷起來搟均勻,然後刷上特制的糖漿,均勻撒上剝好的芝麻。然後貼在烤箱內壁上,用明火烘烤。它看起來金黃,聞起來芳香,吃起來清脆可口。
郯城木軒工藝品
郯城木紡工藝起源於明朝,其主要產地位於全國著名的木制玩具之鄉尚鋼鎮範墊村,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木紡工藝品主要是玩具,由楊木、柳樹、梧桐等軟木材料制成。還有京劇面具、古代仕女、外國娃娃等。以收藏和欣賞為目的,並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手繪圖案,如偉人、老和尚、花車、龍刀、梅花槍、花籃、寶劍、水槍等。各種木制旋轉手工藝品精美獨特,圖案新穎,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傳說生動,鄉土氣息濃厚。在圖案的設計上,它融合了自然之美和人類向往之美。這些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精湛工藝和壹定藝術價值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深受用戶和壹些名人專家的贊賞。已故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存放了高桿和低桿。中央工藝美術展覽館存放著各種樣品。產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目前,木制旋轉手工藝品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郯城煎餅
郯城煎餅是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的特產。郯城煎餅可以由小麥、豆類、高粱、玉米等谷物制成,其中含有谷物本身的各種營養成分,食用方便,是人體補充能量的基本食物,然後被卷入各種蔬菜、雞蛋、肉類等食材中,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
郯城煎餅沒有沂蒙山煎餅出名,但由於郯城煎餅的做法與沂蒙山煎餅不同,因此具有獨特的味道。在北方山區,煎餅是用盤子烤的或用面團在炊具上卷的,郯城當地的煎餅是用竹劍烤的,即像劍壹樣的竹片鋪在炊具上,烤出來的煎餅軟而韌,香甜,在郯城境內。
郯城大蔥
該縣所有城鎮和村莊都廣泛種植。郯城、鐘芳、馬頭、新村、尚鋼、花園、楊集、歸昌等鄉鎮是主產區,年種植面積654.38萬畝,產量4000萬斤。除本地銷售外,大部分銷往中國各大城市,並通過深加工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
郯城大蒜
大蒜:郯城大蒜堪比蒼山大蒜,是我省重點大蒜產區之壹。全縣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大蒜6000多萬公斤。郯城大蒜具有蒜大、瓣勻、無斷瓣的特點,脆、粘、香、辣。它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郯城大蒜每年暢銷中國各地,並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郯城大蒜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郯城生姜
生姜:郯城生姜質量好,個頭大,皮色鮮亮,鮮亮多汁,味道鮮美。它是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也可以藥用。郯城種植生姜已有很長時間。全縣種植面積約8000畝,年產量300萬斤。主要分布在郯城、馬頭、鐘芳、高峰頭、楊集等鎮,產品暢銷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東北等省。
郯城生姜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郯城辣椒
花椒:是郯城的特產,俗稱朝天椒、楊嬌椒;它很早,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結出辣椒。辣椒的種子皮厚、油多、辣香,主要是幹紅辣椒籽。加工成辣椒粉出售。全縣種植面積近5萬畝,年產量約2500萬斤,主要分布在潭南花園、楊集、歸昌、紅花、馬頭等鎮。其產品暢銷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新加坡、新西蘭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郎軍草編
郎軍稻草是郯城縣的特產。瑯琊草,俗稱黃草,由壹種谷類植物的葉子制成,顏色為米黃色。黃草的原產地郯城縣是壹個古老的瑯琊縣,因此被稱為瑯琊草。瑯琊草纖細、柔軟、堅韌,編織的工藝品光滑細膩、美觀大方,既實用又觀賞,讓人愛不釋手。其中,瑯琊草帽是郯城的傳統民間工藝品,具有輕便、排汗、離水、清涼的特點,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近年來,郯城縣研究推廣瑯琊草優良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使瑯琊草的品質和產量大大提高。
瑯琊草編產品也從草帽、茶杯發展到坐墊、籃子、涼席、地墊、拖鞋等24個系列500多種顏色。產品經香港銷往日本、美國、法國和東南亞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0年,郯城瑯琊吸管產品榮獲省優質產品獎,1985年被評為省優秀出口商品。
草編工藝品也產於臨沂、蒼山、莒南、費縣等地附近的郯城縣。
江湖貢米
1752年,乾隆皇帝南巡微服遊覽江湖。當時太陽落山了,乾隆發現壹間小屋正在冒煙。於是甘龍和看守們跑向小屋,當柵欄門被撞開時,壹位白發蒼蒼的英俊老人走了出來。甘龍說他是壹個路過的商人,想要壹碗水。老人非常熱情地對待甘龍。喝過茶後,老人說:“時間不早了。妳壹定餓了。走之前吃碗飯。”。此時,主人和仆人已經餓了,所以他們沒有拒絕。壹方面他們又累又餓,另壹方面江湖飯又香又好吃,甘龍吃得很香,邊吃邊稱贊。吃完後,衛兵被命令拿出壹錠銀子付給老人。老人拒絕接受,最後不得不接受。老人很感激,並說:“既然妳真誠地稱贊了美味的米飯,如果妳不介意,今晚妳可以在這裏住壹晚,明天我會為妳煮更好的米飯。”乾隆心血來潮,住了下來。晚上,甘龍從老人那裏詳細了解了當地的風俗習慣,老人壹壹告訴了他們,並向甘龍詳細講述了郯城1668地震的悲慘場景和江湖傳說。甘龍聽得津津有味,他們壹直聊到雞休息。第二天早上,老人已經煮好了飯。我不相信這位老人今天會做更好的飯。我可以來到餐桌前,看到碗裏的米粒晶瑩剔透,特別誘人。其中有壹種粉紅色的豆子聞起來很香,真的比昨晚的米飯更美味。於是乾隆問白豆叫什麽名字,從哪裏來。老人回答說:“我也不知道白豆叫什麽。它是在壹個姜湖邊摘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姜豆”)。乾隆皇帝與江有這種奇怪的關系,所以他命令當地縣令每年與江壹起向朝廷進貢,因此有了江宓的說法。
郯城縣註冊了“江湖貢米”商標,被農業部認證為“綠色食品”,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榮獲“市十大農產品品牌和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稱號。
瑯琊草帽
郯城瑯琊編織品是我省著名的出口工藝品。它外觀精美,工藝精湛,款式新穎,色澤光潔如銀,輕巧清涼,經濟實用,在國際市場上壹直暢銷不衰。它是郯城重要的出口產品。
瑯琊草帽編織工藝的改革是技術上的壹大創新。第壹,它走出了傳統的編織技術,創造了壹種新的技術,不僅使產品獨壹無二,而且為不斷創新奠定了基礎;二是從單壹的帽型發展到平頂、圓頂和時裝帽等多種型號;三是變單壹編織型為多種編織型;第四,產品做到了精致、輕巧、耐用、不可更改的優點。壹頂工藝精湛、編織方法單壹的草帽僅重5元(16兩秤),被譽為“世所罕見”。
近年來,我們在繼承傳統民間工藝的基礎上,開發了新的編輯方法、新產品和新技術。從民間的單雙草編法,發展為單雙草編、草繩混合等新技術。新創造了各種圖案,如布花、菱形花、席子花、窗花、鷹爪花、通風眼等。在編結中,從過去的兩個尖端,尖端取代了草,改為根部並取代了草。采用“水洗黃熏-處理”草帽成型新工藝,增強了瑯琊草制品的韌性和張力,使產品翻新、色純、輕軟、耐用。它不僅是人們的日常用品,也是壹種精美的工藝品。
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在臨沂和郯城的商店裏有售。
郯城柳樹
柳,俗稱白柳條,也叫條子。。郯城縣是著名的白柳之鄉。白柳手工藝品的種植和生產主要分布在沂河和沭河兩岸的李莊、黃山、沙墩、廟山和高峰頭等城鎮。這裏的農民有種植白柳的習慣。根據沙墩鄉白澍村和黃山鎮劉星村的民間傳說,他們種植和編織柳樹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其傳統柳編產品主要編織簸箕、針線筐、箱子等農民日常用品。柳樹在本地生產,本地加工,本地銷售。
從1972開始,郯城縣工藝美術總廠開始生產柳編工藝品。
到2001年,全縣柳編工藝品已發展到16系列,500多個花色品種,年社會產值達1億元。郯城柳編工藝品以其質量高、款式新穎、造型美觀和工藝精湛而聞名,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產品暢銷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和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農業創匯和柳編工藝品生產的進壹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郯城縣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柳編工藝品出口生產基地,3月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柳編之鄉”,1999!
郯城柳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郯城板栗
板栗是郯城的名優特產,是全國板栗重點產區之壹,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板栗被稱為木本糧食,是眾所周知的核心作物。板栗味道甘甜,營養價值高。自古以來,它就被視為壹流的食物。據《本草綱目》記載,栗子味甘性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因此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板栗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之壹,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郯城板栗可分為油栗和毛栗兩種類型。郯城大油栗最佳,具有粒大(每斤約40粒)、色澤油亮、肉質疏松、味甜、大糯等特點。近年來,經過兩次選種,選育出郯城207、郯城023、李攀龍等單株優良品種,並通過省級驗收確認為區域發展品種,在省內外推廣。郯城板栗參加1983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並獲得外經貿部榮譽證書。
中國林蛙體內的銀杏
臨沂郯城有“天下銀杏第壹縣”的美譽,出產的銀杏果個頭巨大、品質優良。中國林蛙是壹種中國林蛙,又名“林蛙”。其雌蛙的幹輸卵管是珍貴的藥用滋補品,自古以來就是烹飪的寶貴原料。多年來,臨沂廚師烹飪了銀杏和中國林蛙這兩種具有很高治療價值的原料。這道菜好吃、滋潤、香甜、營養豐富。臨沂的星級酒店可以品嘗,通常每家100元左右。
銀杏
郯城縣栽培銀杏歷史悠久,地理條件適宜。郯城縣生產的銀杏具有顆粒大、種子均勻、糯性強、甜味濃、營養和藥用價值高的特點,郯城縣生產的銀杏葉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質好,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
郯城銀杏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新村銀杏
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是中國最大的銀杏果、葉、苗生產基地和銀杏苗木及銀杏系列產品的集散地。銀杏樹產量居全國第壹,被譽為“銀杏之鄉”。目前,工業區共有銀杏紀念品生產企業12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萬元。
新村銀杏是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臨沂油茶
油茶是臨沂人,尤其是郯城馬頭人的傳統小吃。宋朝末年,油茶從西部的回族傳到宜州,是壹種半多汁的食物,應該早吃。馬頭食品廠生產的油茶品質優良,暢銷國內外。
制法:面粉炒至淡黃色,花生、瓜子、核桃、芝麻炒碎,蔥、姜切絲與花生同炒;用蔥姜絲、花生油和香油炒面條,然後加入其他配料拌勻。
吃法:將油茶放入碗中,加入糖,用開水攪拌成稠粥。
特點:質地疏松、幹燥、色澤淡黃、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