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江蘇美食“三大怪”,壹個比壹個怪!當地人視為心頭肉,妳認為呢

江蘇美食“三大怪”,壹個比壹個怪!當地人視為心頭肉,妳認為呢

與其說是江蘇 美食 “三大怪”,倒不如說是江蘇鎮江 美食 “三大怪”。這“三大怪”不僅是當地人的心頭愛,也為前往 旅遊 的人群帶來了富有魅力的向往。甚至還有著“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嘗三怪太遺憾”的流傳。

——那麽,這“三大怪”是哪三大怪呢?

——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裏面煮鍋蓋。

下面,就讓老於來為大家細細地說壹下這“三大怪”。

關於“香醋擺不壞”,雖然說它“怪”,但其實這是對江蘇鎮江香醋的最高評價。

鎮江是香醋的最初產地,香醋是鎮江的特產。相傳,當時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香醋就是在鎮江。

除此之外,鎮江的香醋有壹大特點——夏天不發黴,冬天不上凍,即使放的時間久了,也不會變質。並且,放的時間越久,味道就越發濃郁醇香。

因此,也就有了“香醋擺不壞”的說法。而說它“怪”,這僅僅只是本地人對於自己特產的壹種自豪。當然,這也成為了外地人前來 旅遊 的壹大閃光點。

除此之外,鎮江的香醋的味道還比較特別。與其他品種的醋相比,它除了具有醋本身的酸味以外,還帶有壹種甜甜的味道,而這種甜味是最能體現食物本身的鮮美味道了。

比如,吃餃子時蘸香醋,即使餃子本身的味道不怎麽突出,此時也會變得很好吃。吃海鮮的時候,蘸著香醋吃,海鮮原本的鮮味,也會變得更加突出。

江蘇鎮江的肴肉屬於淮陽菜系,以獨特的美味,成為了壹道傳統名菜。它曾被選為了“開國第壹宴”的主要冷菜之壹,因此被賦予了“國宴第壹菜”的稱號。

鎮江肴肉是作為冷菜來吃的,它透明偏紅色的,吃起來很酥嫩,並且味道非常鮮美。雖然看上去也是肥瘦相間,但因為其肥肉經過了去脂的處理,吃起來也是絲毫不油膩的。

制作鎮江肴肉所用的肉是精選的豬前蹄,所以肉的品質是很高的,並且冷吃的時候還會帶著豬蹄煮出來的晶瑩剔透的膠凍。同時,為了更加入味,鎮江肴肉還加了硝。

但至於“肴肉不當菜”這壹怪來說,就要從傳說的小故事開始了:

聽老人們說,很早很早以前,開酒館的兩口子在做豬蹄子的時候,不小心錯把硝當成了鹽。知道了之後,這肉就不敢賣了,怕吃出事。

但這天早晨,上八仙中的張果老在經過的時候聞到了香味,非要吃。兩口子拗不過,就給他切了壹盤。因為肉是冷的,怕會有腥味,就給他加了點姜絲就著,怕吃到肚子裏難受,就給他倒了點鎮江香醋蘸著吃。

後來張果老吃飽了,走了。他們夫婦嘗了嘗,沒想到竟如此好吃。並且搭配著姜絲和鎮江香醋,味道要更加的好吃。於是,這種肉就這樣流傳下來了。但壹開始這種肉被叫做“硝肉”,後來為了好聽,才改為“肴肉”。

但無論怎樣,肴肉算是在江蘇鎮江傳開了。順著張果老早晨吃肴肉的習慣,鎮江當地的老百姓也習慣在早晨吃肴肉。並且吃的時候,還要泡壺茶,就著姜絲和鎮江香醋。

所以,這也就有了在江蘇鎮江“肴肉不當菜”的壹怪說法。

“面鍋裏面煮鍋蓋”,其實講的是江蘇鎮江的壹種叫做“鍋蓋面”的面。“鍋蓋面”是中國的十大名面之壹,還被譽為了“江南第壹面”。

說它怪,這主要是因為在煮面的時候,鍋裏還要放壹個鍋蓋。這個鍋蓋不是用來蓋在鍋上的,而是要放在鍋裏和面壹起煮的。

關於這壹怪的傳說有很多種,但無論哪壹種,之所以在煮面的時候還要壹起煮著鍋蓋,其實這都與面的味道是息息相關的。

首先, 這裏用的鍋蓋大多都是杉木材質的。而杉木本身帶有壹種清淡的自然木香,讓人聞著就感到很舒心。所以,將杉木鍋蓋與面壹起煮,面裏也會帶有壹種淡淡的清香味道。

另外, 煮面的時候,不蓋鍋蓋的話,很容易會將面煮黏糊,不好吃。但如果蓋著鍋蓋煮,雖然會使面迅速地煮熟,並且又好吃,但也會使鍋裏的水不停地往外溢。

將鍋蓋扔在鍋裏,鍋蓋底下壓著面條,和面壹起煮,就可以避免出現這些問題。既能迅速地將面煮熟,不黏糊,不坨,又能不使鍋裏的水外溢。

所以,江蘇鎮江煮面的時候,經常會在很大的壹口鍋裏,漂著壹個小鍋蓋。雖然看上去很怪,但不得不說很有特色。

當然,只靠“怪”出名是不足夠的,面的味道好吃才是能夠拿“怪”來進行宣傳的資本。鍋蓋面除了受鍋蓋的影響,味道好吃以外,面本身也是很有特色的。

鍋蓋面用的面,是要用竹竿挑著不停摔打的。不過,我們可不要將它與廣東的竹升面混為壹家,它們二者是不同的。

廣東的竹升面是用竹竿壓面,而鍋蓋面是用竹竿挑著面不停抖動。所以,鍋蓋面用的面也被稱之為“跳面”。

跳面除了筋道有彈性外,還在面條上有壹些細微的氣孔。所以,這樣的面條會更容易入味,吃起來也就更有滋味。

按照當地人的吃法,跳面煮熟後,用鱔魚絲或者刀魚羹,或者香幹絲調鹵做澆頭,吃起來就是地道的江蘇鎮江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