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茶是鹹的,面是粘的,到青海吃什麽?這道題有點難

茶是鹹的,面是粘的,到青海吃什麽?這道題有點難

青海最吸引人的不只是夏天涼爽宜人的氣候,也不只是青海湖那壹望無際的藍和澤庫草原秀滿花朵的柔軟大草原,青海讓我惦記的還有那些壹起想起來就要流口水的各種 美食 ,沒錯,是各種 美食 。

如果妳去過青海,壹定忘不了青海的酸奶。

我說的青海酸奶不是超市裏塑料杯裏的,而是碗裏的,桶裏的,豆腐壹樣濃稠綿密幾乎要成塊的手工酸奶。

但是,第壹次吃到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麽美好印象。那是十年前在青海壹個鎮子上的寺院門口,壹個藏族阿媽箱子裏十來個白瓷碗盛著滿滿的膏體,阿媽說是自己打的酸奶,兩塊錢壹碗問我要不要吃。好奇的我要了壹碗,阿媽往上面撒了厚厚壹層白糖,但是我壹口下去呲牙咧嘴,這也太酸了!

我已經被工業制品馴服的味蕾,被這原生態的味道紮了壹針,雖然有白糖,但是進口之後在牙齒間沙沙的硌牙,現在碼字回憶起來牙都要酸倒了。努力吃了壹半,實在搞不定,只好放棄。想來真是對不住阿媽。

但是在西寧的飯店,我卻愛上了青海的酸奶,而且愛到逢人必推。飯店裏的酸奶是符合我庸俗的口味。半大的白瓷碗,上面浮著壹層薄薄的黃色油脂,壹勺下口,果凍壹樣富有彈性,入口酸甜適中,無需另加白糖,奶質純香,回味悠長,吃過壹次就惦記壹輩子。寫不下去,口水要流出來了。

這兩種酸奶都是高原散養的牦牛奶制成,前壹種未經太多加工的傳統口味,最受當地牧民的喜愛,平時他們自己家裏也做,不做的家庭壹買就是壹桶,有時拌上炒米,有時拌上青稞,有時蘸著饃饃當飯吃。

後壹種是經過改良後的,更適應外地人的喜愛。夏天的時候幾乎每家飯店都會有手工酸奶賣,冬天不太好找了,需要到專門的手工酸奶店裏才能買到。

當然青海的超市還有各種各樣琳瑯滿目的酸奶品類,來了壹定要嘗嘗。像我這種不吃酸奶的人,都愛上了,每次去青海壹日三餐都要有手工酸奶,甚至可以不吃飯。然而,別的品牌的酸奶我還是不大吃的。

當然在青海,不得不說的還有糌粑和奶茶。

雖然都是磚茶熬制,最後加鮮奶,相比西藏的奶茶還是略有不同,青海的奶茶壹般不加酥油不加鹽,味道要稍微清淡壹點。

糌粑,原本我嘗試過幾次,不知道做法不同還是當時的味覺未被開發喚醒,感覺味同嚼蠟,真真的。但是這次在牧民家裏早餐吃到,卻非常喜歡。

壹撮曲拉,兩勺青稞炒面,兩團酥油,沖上剛燒好的滾燙燙的奶茶,稍等片刻,金黃金黃的酥油就浮上奶茶的表面,趁熱喝壹口,壹個字,香。鮮牦牛奶綿密的醇香,磚茶微苦的淡香,酥油軟滑的濃香,青稞炒面的熱烈的炒香被壓下又冒起,這些簡單的食材,在高溫的沖泡下互相碰撞又激發出完全不壹樣的新的風味,讓我入口就放不下了。

避開厚厚的酥油,奶茶略略喝上壹些,剩下部分與曲拉和青稞炒面用手指在碗中耐心攪拌。然後放入口中,青稞面吸飽了奶茶,不粘口,被泡軟的曲拉,有嚼勁,這才是真的是吮指香。

在青海壓軸的還是面食。

牧民家裏,除了煮牦牛肉和羊肉,日常待客的還有餃子。青海女子手巧,餃子捏得個個小巧精致,裏面塞著滿滿的純肉餡。西寧正常煮就行,雖然肉餡稍欠火候,但是不影響口感,也不會鬧肚子,但是到了果洛玉樹這些海拔高的地方就得用高壓鍋煮,不然餃子都半熟,粘粘的爛成壹鍋糊,我在果洛的阿尼瑪卿雪山下煮過壹次,沒法吃。

別的面食也壹樣。

這次在西寧遇到壹家炸醬面館和有意思的店老板,在北關街社學巷裏。店裏只有三種面:炸醬面,炸醬面片和洋芋湯湯臊子面,還有兩桶茶。

那天晚上進店的時候,我已經壹天沒喝壹口水了,居然有茶有湯,知道青海的茶都是鹹茶,而且怕晚上喝了會睡不著。就倒了滿滿壹杯湯,結果壹口下去,喝也不是,吐也不是,比茶還鹹。不得已我又去接茶,還是喝不下去。

但是,當師傅介紹完制作工藝後,無論如何都得喝完。

褐色的是茶,叫“熬茶”,壹大桶,裏面放壹兩半茯磚茶、壹勺草果、壹小束金蓋、少許柴胡,以及三勺鹽。是青海的傳統茶飲。

白色的叫“酸湯”,壹大桶,牛骨熬制的高湯,要放壹勺草果,五勺鹽,十克當歸,花椒,胡椒,鹽糖,少許味精。頭晚熬好,沈澱壹晚,湯就清了。喝的時候自己放醋,才酸。

馬興華家的洋芋湯湯臊子面,面不加蓬灰,拉不長,但是吃起來柔和。臊子是土豆和胡蘿蔔用牛肉湯煨出來,內加各種花椒大料。吃的時候捏壹撮蔥花香菜,再澆上辣油和醋。面入口勁道,湯香辣夠味,趕了壹天路,熱熱的吃上壹碗洋芋湯湯臊子面,足以慰風塵。

壹頓晚,飯被師傅普及了青海的飲食文化。

西北面食總不會讓人失望,味道不錯!

對了這家店叫馬興華炸醬面,可以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