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無錫有什麽特產小吃?

無錫有什麽特產小吃?

無錫排骨:無錫醬排骨色澤醬紅,酥香入香,甜鹹適中,腴而不肥。該菜已有百余年歷史,享譽海內外。

大浮楊梅:大浮楊梅產於市郊大浮山、馬跡山。有近千年栽培史。

陽山水蜜桃:陽山水蜜桃是無錫著名特產之壹,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歷史。有形美、色艷、味佳、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化等特點。

清水油面筋:無錫油面筋歷史悠久,色澤金黃,表面光滑,味香性脆,是無錫的壹大特產。

宜興毛筍:宜興十萬畝毛竹,竹筍鮮嫩可口,且澀味少。

毫茶:豪茶條紋緊而卷曲,葉嫩翠綠,白毫披覆,晶瑩隱翠,清香鮮醇,別具風味。

太湖銀魚:銀魚原為海魚,後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貴特產。銀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無鱗、無刺、無腥味,可烹制各種佳肴,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銀魚又是江蘇傳統外貿產品,太湖牌冷凍銀魚在國妹上久負盛名。

太湖白魚:

馬跡山湖面開闊,盛產太湖白魚、白蝦,堤圩內辟有4300畝精養魚池。殼堅、肌豐、膏香的太湖淡水蟹,更別有風味。

小籠饅頭 無錫小籠饅頭,是無錫的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面粉、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壹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饅頭緊酵皮薄、餡多鹵足、鮮嫩味美,秋冬時,餡心中回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

方糕 無錫傳統名點。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齋“師傅王禹清引進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制的方型木質模板,篩入糕粉,顯出凹型,分別放入鮮肉、豆沙菜豬油等餡心,篩上壹層糕粉,刮平,用刀劃成塊線,上籠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質柔軟、餡心豐滿、具有常有濃郁的江南風味。

蘿蔔絲餅 蘿蔔絲餅為無錫風味小吃。 制作方法上:將蘿蔔洗凈刨成絲,用少許食鹽略腌後,擠去水份,放入蔥末拌勻。另用面粉和冷水調成漿糊狀,再用白鉛皮做成的橢圓形模勺,底層鋪滿粉漿,放入蘿蔔絲,再用面漿封面,放入油鍋內煎成金黃色脫模即成,食時美味可口。

酒釀棉子圓 酒釀棉子圓在無錫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白糯米粉用熱水拌和搓揉,切成方塊,用扁篩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圓子。另將酒釀搗碎和白糖壹起放入碗中,將煮熟的圓子連湯盛於碗中即成。酒釀棉子圓軟糯香甜,是老年市民的可口小吃。

海棠糕 創制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後逐漸成為無錫風味小吃之壹。它將面粉,酵粉用冷水調成漿狀,在特制模具裏刷上少許水油,註入面漿放入豆沙、鮮肉、菜豬油等餡心,再用面漿蓋面,加上糖豬油丁和紅、綠瓜絲、瓜子仁等,蓋上撒上白糖的鐵板放在煤爐上烤熟。香甜可口,熱食尤佳。

掛粉湯圓 掛粉湯圓又稱五色湯圓,是地錫傳統名點。它選用上白元7成、上白梗3成,用清水淘凈浸入水內,然後帶水磨成水粉,裝入布袋內用石塊壓去水份,揉和搓勻,再包入鮮肉、菜豬油、芝麻、豆沙、玫瑰和白糖等餡心。吃時下沸水煮熟即可,軟韌滑爽,餡味鮮潔。

糖芋頭 糖芋頭,是無錫傳統名點。它創制於1858年,它選地方產上等芋頭的芋籽,去皮、洗凈、放堿,燒至芋籽呈紫紅色時再轉為火燜,放入紅糖和甜桂花煮沸即成。具有芋艿酥爛、色澤鮮紅、甜湯鮮潔、香味四溢等特點,是老少皆宜的應時小吃。

玉蘭餅 1850年由無錫孫記糕團店制,因正值玉蘭花開時節而得名。此餅選用糯米粉加開水糅合成小塊,做成餅胚,包入菜豬油、豆沙、鮮肉、玫瑰、芝麻等餡心放入平鍋用油煎烙,呈金黃色,外皮香脆,內殼軟糯,甜鹹適口,香味誘人。

燒賣 燒賣,是無錫的傳統名點之壹。它創制於是1757年。該點心選用豬腿肉、豬板油、薺菜或青菜嫩葉,加調料拌成菜肉豬油餡心(也可以用肉汁糯米制成餡心)。用精白面粉加水揉合制成邊皮薄,底層厚的皮張,再包入餡心,經蒸熟即成。具有滋味美,不粘牙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