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部《舌尖上的中國》讓柳州市的螺絲粉虜獲了吃客們的心,也讓香辣刺激性的廣西省口味走入大家視線。近些年,源自於螺絲粉的田螺鴨腳煲盛行南寧市的街頭巷尾。無論是室內裝修精美的連鎖加盟飯店,還是搭凳撐蓬的小鳥路邊小吃,萊單上總免不了田螺鴨腳煲的影子。
田螺鴨腳煲的主餐壹看就了解是“石螺”和“鴨腳”,確實談不上哪些寶貴食物,調料裏的山芋、豆腐皮、八角等也是在菜市區經常可以看到。殊不知就這樣的壹道平價家常小炒,卻包含了飛上天的家鴨,遊來遊去的田螺,春季的紫蘇葉,夏季的高比例筍,秋季的山芋和冬季的朝天椒,可以說壹道菜裏蘊涵了水陸兩條與四季口味。
和螺絲粉壹樣,熬料內搭的大骨湯是制做田螺鴨腳煲的重要壹環。將新鮮的沙骨、筒子骨和姜酒壹起下鍋慢火慢熬,八個小時後,香氣襲人的大骨湯就起鍋了。
要想作出壹道美味可口的田螺鴨腳煲,鴨腳和石螺的解決是重要的另壹環。烹調前,需要選擇新鮮鴨腳和天然的的河螺,歷經道道工藝過程後,這種樸素的食物將在大骨湯與涼拌菜的相互配合下造成極佳口味。
鴨腳要先加冷水侵泡兩個小時,取去控幹後再進滾油中反復炸至橙黃色,撈起來晾涼備用。
而河螺也是要提早二天時間選購,夾去尾端後讓其在加了小量食用鹽的冷水中吐凈河泥,清洗後撈進出鍋放鹽炒幹,與鴨腳壹起放進壹旁備用。
來到這兒就是烹調田螺鴨腳煲的最後壹步——“煲”。
把蒜片、野山椒、風姜、八角、丁香花、小茴香、酸蘿蔔等十幾味調料文火炒出香味,添加炒幹水的田螺再次煸炒,當香氣四溢時倒進熬料好的大骨湯和獨門鴨腳鹵汁,放進炸好的鴨腳,熬料十分鐘後,再加馬鈴薯、山芋、雞蛋等輔材,只需要靜候五分鐘,這道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小吃——田螺鴨腳煲就完成了。
談起南寧市的田螺鴨腳煲,就不得不提壹家稱為聚賢裏的柳州市口味飯館,老總將柳州市的家鄉風味送到這兒,讓在南寧市闖蕩的柳州市人能吃到故鄉向往的生活,也讓她們擁有壹個團圓思念家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