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清肝明目食療方-銀杞明目湯
〖 來 源 〗: 民間經驗方
〖 原 料 〗: 銀耳15克,枸杞15克,雞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食鹽各適量。
〖 制 作 〗: 1.將雞肝洗凈,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水豆粉,料酒,姜汁,食鹽拌勻待用。 2.銀耳洗凈,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擇去花蒂,洗凈,放入盤中;枸杞洗凈待用。 3.將鍋置火上,放入清湯,加入料酒,姜汁,食鹽和味精,隨即下入銀耳,雞肝,枸杞燒沸,撇去浮沫,待雞肝剛熟,裝入碗內,將茉莉花撒入碗內即成。
〖 用 法 〗: 每日二次。佐餐食。
〖 功 效 〗: 補且益腎,明目美顏。適用於陰虛所致的視物模糊、兩眼昏花,面色憔悴等。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夜明砂蒸豬肝:夜明砂10-15克,研細末水煎後去藥渣,藥液與鮮豬肝250克左右同放碗內,置於鍋內隔水蒸熟,每日或隔日食用壹次。有清肝明目,消疳積作用。適用於夜盲癥,視力模糊,小兒麻疹病後之角膜軟化癥,內外障翳等癥。
2、朱砂蒸雞肝:雞肝1~2具,與朱砂2克拌勻,蒸熟食用。有益氣養肝,寧神明目作用。適用於肝虛目暗,視力減退,夜盲,小兒疳眼,眼角膜軟化等癥。
明目枕
來源《外科壽世方》
組成決明子、菊花、蕎麥皮、綠豆皮、黑豆皮。
功效疏風清熱,明目。
制備以上諸藥混合作枕。
用法代枕使用。
說明本方代枕使用,有清熱明目之能。久用善治肝經風熱目翳或肝火目痛,青盲雀目等癥。方中諸藥有疏散風熱,清肝泄火,明目退翳之能,且氣味清香,質地松軟,簡便實用,久用有防病、治病之功效。
明目令發不落方
來源《外臺秘要》
組成槐子適量。
功效明目駐顏。
制備10月上巳日,收槐實,置新凈甕中,以盆密封甕口,20天後啟封,洗去皮肉取槐子。
用法第1目服1枚,第2日起服2枚,滿10日再從第1日量起服。
說明本方為戰國時期名醫扁鵲流傳下來的驗方。方中槐子、槐實,系豆科植物槐的種子、果實。《本經逢原》雲:“其角中核子,專主明目。久服須發不白,益腎之功可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治“五內邪氣熱”。《醫林纂要》調其“泄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本方用其清熱堅陰,而有明目駐顏,令發不落的功效。
撥雲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羌活、防風、柴胡、炙甘草各30克。
功效散風疏肝,明目退翳。
制備上四味***為細末,每服 6克,水煎。
用法口服。食後薄荷茶水或菊花湯調下,每日1劑。
說明本方主治男子婦人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障,怕日羞明,眶癢赤痛等癥。方中取羌活、防風散風通絡明目;柴胡辛苦微寒,疏散風熱,《綱目》謂治:“目昏,赤痛障翳”;炙甘草解百毒,緩急止痛。再配以薄荷增強柴胡等散風清熱,疏肝明目之功,或配菊花更取疏散風熱,清肝瀉火益陰明目之效。諸藥合用,重在散風邪,兼有疏肝解郁清肝明目之功,***奏明目退翳之效。
枸杞丸
來源《楊氏家藏方》
組成巴戟天(水浸去心)30克,五味子90克,枸杞子120克,肉蓯蓉60克,菊花150克。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明目。
制備〕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食前,鹽酒送下。
說明本方主治肝腎不足,目暗不明。方用枸杞 、甘菊花補益肝腎,養陰益精,滋水明目;佐以巴戟天、肉蓯蓉補腎助陽,益情生血,取陽生陰長之意;五味子滋腎益精,明目安神,秘澀精氣。諸藥合用,調補肝腎,養陰明目,***收佳效。
清目養陰洗眼方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菊花、桑葉、生地、夏枯草各9克,薄荷3克,羚羊角4.5克。
功效疏風清肝,養陰明目。
制備加水適量煎煮。
用法煎煮諸藥時,以蒸汽薰目。再濾渣取汁洗目。
說明本方外洗,用治肝經風熱,肝陽上亢,目赤多翳,羞明多淚等癥。方中甘菊、霜桑葉長於疏散肺、肝二經風熱,養肝益陰而有明目的功效;薄荷發散風熱,清利頭目,疏肝解郁,助桑、菊疏散之功;羚羊角、夏枯草清肝火,解血熱,散結滯;生地養陰生津,清熱涼血,諸藥***用,用薰洗眼部,藥效發揮直接有力,合收明目退翳之功。
羚羊角湯
來源《醫方類聚》
組成羚羊角、防風、赤茯苓、人參、五味子、知母、茺蔚子、黃芪各30克。
功效平肝息風,養血明目,行滯通絡。
制備上藥粗搗篩,每服取1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大半碗,去滓取汁。
用法臨睡前服,每日10克。
說明本方主治臟腑虧虛,風邪偏中,牽扯目睛所致目偏視癥。方中羚羊角清肝明目,息風定痙,散風,牽目系;伍以防風,既散外風,又息內風,能增強祛風之力;伍以茺蔚子能增強養血益精,涼肝明目之。再以五昧子滋腎生津液,知母清熱養陰,以使陰生血旺而風息;赤茯苓則能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斡運中,以助諸藥清上滋下;人參大補元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安和五臟;黃芪補氣升陽,生血行滯,祛瘀通,諸藥***用,同奏平肝息風養血明目,行滯通絡之功。
菊花延齡膏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鮮白菊花瓣 500克,煉蜜 250克。
功效平肝明目。
制備將鮮白菊花瓣加入適量水煎煮,***煎煮3次,去渣,合藥液慢火濃縮,加入煉蜜收膏。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5克。
說明本方久用主治老年頭昏、目暗以及頭痛目赤的高血壓癥。方用白菊花清熱平肝,養陰明目,並與蜜同用,以潤燥養陰,清火解毒。兩藥合用,煉為膏滋,味美力緩,久用尚有清潤五臟、通便安神作用,為食療常用方劑。
八制茯苓丸
來源《醫部全錄》
組成茯芩1250克(去皮,碎如棗大)。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明目烏發。
制備將茯芩分為八份,壹份同黃芪180克切絲,水6盅煮汁幹為度;壹份同肉蓯蓉120克,酒洗,水6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壹份同人參18克,水5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壹份同秋石120克,水2盅化開,煮汁幹為度;壹份同枸杞180克,水8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壹份同破故紙150克,水8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壹份同人乳250克,煮汁幹為度;壹份同何首烏250克,黑豆1升,水3升浸,春、秋2日,夏1日,冬3日,煮汁幹為度。再將制過茯芩搗篩為未,煮熟為丸如梧子大。
用法每日早晚淡鹽湯服40~50丸。
說明本方用治肝腎不足、氣血虧耗、髓海空虛、早衰早老、須發早白、目暗不明等癥。方用茯芩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取其甘、淡、平之性,平補五臟,緩而不峻,且補中有利,可使補而不壅。再用八味藥物分別制過,以增強藥力:用黃芪,增其補氣升提之力;再以酒洗肉蓯蓉,益其壯陽溫潤之功;用人參大補元氣,安神增智;秋石滋陰降火,以使明生火降;用枸枯培補肝腎,明目強筋;破故紙溫腎逐冷,秘澀精氣;用人乳益氣血,補腦髓;何首烏、黑豆補肝腎,益流血,烏發明目。諸藥合力,使氣、血、陰、陽,五臟六腑,均得補益,則目明耳聰,齒牢體健,益壽延年。
沈香鹿茸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沈香30克,炮附子120克,巴戟天(去心)60克,鹿茸(酒浸、炙)90克,熟幹地黃(酒灑、蒸、焙)180克,菟絲子(酒浸、研、焙)150克,麝香4.5克。
功效養真氣,益精髓,明視聽。
制備先將沈香等6味研細末,再入麝香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40~50丸,空腹好酒或鹽湯送下。
說明本方用治真氣不足、下元冷憊、面無精光、唇口幹燥、目暗耳鳴、陰囊濕癢等。方用鹿茸、炮附子、菟絲子、巴戟天補腎命,溫元陽,益精血;再以熟幹地黃補腎滋陰,填精生髓,以陰配陽,陽生陰長。引以沈香,納氣補腎,麝香開竅通閉。諸藥合用,養真氣,益精髓,明視聽,通諸竅,用治真氣不足諸癥。
養血明目酒
配方: 熟地、制首烏、丹參各10克,低度白酒250毫升。
制法: 將熟地、首烏、丹參浸泡於低度白酒中,蓋上瓶蓋,放置2個月即可。
功效: 滋陰補腎,養血明目。
用法: 每日1小杯,可經常食用。
太子參青葙豬肝
配方: 青葙子10克,太子參10克,豬肝200克。
制法: 先將豬肝切片,與太子參、青葙子、生姜、料酒、鹽、蔥末壹起放入砂鍋內煮沸,再改文火煎20分鐘,加蔥花等調味。
功效: 益氣養血,
用法: 清肝明目。
枸杞菊花粥
配方: 枸杞子15克,白菊花4克,糯米150克。
制法: 將枸杞子、白菊花切碎,與糯米壹同加水放置30分鐘後,再用文火煮制成粥。
功效: 養陰清熱,補肝明目。
用法: 早晚分食。
枸杞炒豬肝
配方: 枸杞子15克,豬肝200克。
制法: 將豬肝切成薄片,用料酒、蔥、姜汁和鹽腌漬10分鐘,加入枸杞子、醬油、味精、生粉和油,拌勻,放於盤內,在微波爐內高功率轉4分鐘,中途翻拌兩次。
功效: 補益肝腎,養血明目。
用法: 佐餐食用。
烏梅生地綠豆糕
配方: 烏梅50克,生地30克,綠豆500克,豆沙250克。
制法: 將烏梅用沸水浸泡3分鐘左有,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細,與烏梅拌勻。綠豆用沸水燙後,放在淘籮裏擦去外皮,並用清水漂去。將綠豆放在缽內,加清水上蒸籠蒸3小時,待酥透後取出,除去水分,在篩上擦成綠豆沙。將特制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襯以白紙壹張,先放壹半綠豆沙,鋪均勻,撤上烏梅、生地,中間鋪壹層豆沙,再將其余的綠豆沙鋪上,撳結實,最後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塊。
功效: 滋陰清熱,解毒斂瘡。
用法: 作點心吃。
生地青梅飲
配方: 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青梅30克。
制法: 將生地、石斛、甘草、青梅加水適量,同煮20分鐘,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降火斂瘡。
用法: 每日1劑,分2~3次飲服,可連用數日。
生地蓮心湯
配方: 生地9克,蓮子心6克,甘草6克。
制法: 三者加水,壹同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
用法: 每日1劑,連用數日。
蓮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15克,甘草2克,綠茶葉5克。
制法: 將上物壹並放入茶杯內,沖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泄熱。
用法: 代茶頻飲。
竹葉通草綠豆粥
配方: 淡竹葉10克,通草誣克,甘草1.5克,綠豆30克,粳米150克。
制法: 將淡竹葉、通草、甘草剁碎裝入紗布袋,與綠豆、粳米壹起加水放置30分鐘,以文火煮制成粥。
功效: 清熱瀉火,解毒斂瘡。
用法: 早晚分食。
鮮藕蘿蔔飲
配方: 生蘿蔔數個,鮮藕500克。
制法: 上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功效: 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用法: 含漱。每天數次,連用3日。
蓮心梔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心3克,梔子9克,甘草6克。
制法: 以上諸物加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天1劑,代茶頻飲,可連用3劑。
地芩竹葉飲
配方: 生地15克,黃芩9克,淡竹葉15克,白糖適量。
制法: 前三味加水煎取湯汁,調入白糖。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飲用,或代茶頻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