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大不同壹山壹水民俗風 面魚烤魚十大海
紅石谷的美食,離不開這裏的山水民風。
首先與佛教有極大的關系。據南京靈谷寺碑文記載,西漢始建的齊山水晶庵,寶誌公禪師在此首開道場,南北朝時香火尤盛,南朝梁武帝蕭衍曾在此出家,千百年來,紅石谷境內這座皇家廟宇,佛家名宗鼎盛時期香客遠及鄂豫皖蘇四省,佛教文化在紅石谷經久傳播,影響深遠。
梁武帝有關系的就是“面魚”,出家人慈悲為懷,素食為主。用面粉加水攪成糊狀,傾斜面盤用筷子或鍋鏟依次劃落直燒開的水中,面糊遇開水慢慢凝固,在熱鍋裏上下翻騰,就像小魚兒在水裏遊動,水泛花後,加上油鹽作料,放入香蔥青菜,出鍋即可品嘗。面魚和面條絕不同,與面疙瘩又有幾分差別。
幾年前看《歷史的天空》,姜大牙和司令員連吃兩大碗面魚,高喊舒坦。老了的姜大牙和朱壹刀,還是想吃壹碗面魚,情深義重,出自大別山壹山壹水,紅石谷的面魚就這樣被民間長期延續,不同於其他地方。
如果說,到紅石谷不喝茶,到響洪甸水庫不吃魚,回去被人笑死,那是自找的。
喝著地道的瓜片茶,就要等著吃水庫的深水魚了。魚的吃法有很多種。紅石谷的響洪甸水庫烤魚最有味道。
將水庫裏打撈起來的魚打理好,用壹個特殊的夾子夾住,放在木炭火上烤,香味四溢。撒上作料以為就能吃,但錯了。
烤好的魚,還要放在火鍋裏面燴壹下,還能分出清湯和濃湯,鹹辣酸麻自己定,然後放在電磁爐上慢慢熬,旁邊放上魚子魚泡和素菜,用吃火鍋的方式去品嘗烤魚,真是新鮮。
火鍋壹開鍋,魚的鮮香和湯的味覺全部出來了,放入配菜慢慢熬,喝著啤酒,真是美食大享受。需要說明的是,烤魚可是聚餐的好方式,按人數指定魚的大小,魚大了壓根吃不完。
十大海,不是每次都能吃上,但確實為紅石谷農家家常宴會,即使是吃農家菜就能吃上十大海的菜肴。“海”是壹種碗的名稱,俗稱“海碗”,在農村的時候,海碗是壹種最實惠的吃飯工具,碗口大,不高,壹碗飯菜堆起來就能搞定肚皮。紅石谷的十大海就是用海碗上菜,總***十大海碗,葷素搭配、菜肴制作都是日常農家菜,但有著民間約定俗成的規矩,比如上菜的順序,起來放鞭炮謝客等等,吃起來就是與眾不同。
看過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說食神就在少林寺的廚房,其實有道理。美食,其實就在民間農家小院的菜地和竈臺上,很多人都會想到小時候外婆從菜壇子裏撈出小鹹菜,裝在碗裏,打上兩個雞蛋放在鍋裏,飯好菜好,揭鍋就是無限的香味,往往的結果就是吃的滿臉飯粒,還覺得不過癮。
這就是美食。源自民間,不起眼,但大不同。
物產自有三面臨水壹面山 桐油瓜片水產富
任何壹個地方都有特產。紅石谷不用說的就是六安瓜片,作為六安瓜片原產地,這裏是全國六安瓜片茶的原產生產地。也就是說,作為為數不多的原產地,每年優質的瓜片茶大多出自這裏。
六安瓜片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源自其自身的茶文化魅力。茶農是最辛苦的人,4斤鮮草制成壹斤幹茶,在茶園聽采茶的大姐說這樣的壹筆賬,本不足為意,但看看采茶大姐們壹片壹片的采摘,就知道,4斤鮮草要多少片嫩葉才能達到?“催貢文移下官府,哪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心連心,誰知儂比蓮心苦。”這句古詩即說明了茶農的辛苦。
茶葉經濟的發展壯大,紅石谷的六安瓜片價格與日俱增,相比數年前,市場上銷售的瓜片茶身價已是不菲。
到紅石谷遊覽,品茶必不可少,到茶園采摘,到農家參與炒茶,到茶廠參觀制茶,都是最真切的茶鄉之旅,如果能在當地帶回幾斤瓜片茶,那更是劃算。聽過不如見過,品過勝似見過。
原產地紅石谷的瓜片茶,比市場的價格要低上好幾倍。原因是,紅石谷的茶廠只管生產不直銷,絕大部分都被茶商收購後進入市場。雖然本土有好幾家叫得出的品牌茶葉,他麽大多數仍是以生產為主,專註於瓜片制作,壹方面保證瓜片茶的品質,壹方面保證大批量的生產量。但他們生產的茶葉壹旦出了紅石谷,就是身價幾個翻滾的漲。有句話,谷內的茶葉壹個味,谷外的茶葉不是味,在遠就是沒有味。看來茶葉是個專註活,只有做茶葉的沒有賣茶葉的。
這也是紅石谷幾十年來瓜片茶旺盛的原因吧。
除去國賓茶的六安瓜片,紅石谷多的物產更有大不同。
香菇木耳天麻蕨菜等等,都出自深山,自是天然。
茶油,植物界的黃金維生素,這幾年已是風生水起,難得壹求。
還有就是響洪甸水庫的水產,這已成為大家的公認。每年前來購買水產的人大多集中在秋季,此時正是各種水產豐收的時候,市面難得壹見的魚類,即使是市面有得,在水庫購買回深水天然水產,美味營養自然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