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獲廣東省壹級工藝美術大師的陳少芳,是光秀的榮耀。2006年9月至2002年6月,陳紹芳的廣繡作品展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展出,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觀眾,使廣繡更加輝煌。然而,當我們環顧廣州時,只有陳紹芳脫穎而出,成為廣繡畫的民間工藝。當時聞名中外的廣州刺繡產品不再生產刺繡畫。只有退休後的陳紹芳和朋友們共同創辦的番禺廣繡藝術研究所不斷創造新的精品,使廣繡畫仍然屹立於中國明繡之林。廣繡大師、廣繡界最後壹位“花佬”徐赤光擅長廣繡傳統技藝,是廣繡界最後壹位“花佬”(廣繡界俗稱男工人為“花佬”)。出生於刺繡世家,家族從事寬幅刺繡已有140多年。從7歲開始,他就跟著父親學習。無論是人物肖像、風景和風景的刺繡,還是動物嘴、花鳥、魚等的刺繡。,他精通針法和針法的運用,並發明和創新了“蓋針”和“雞針”等新針法,被同行譽為“針法高明”
他從事刺繡60多年,指導和參與了壹批國內外著名的粵繡作品。其中展示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該廳被中央輕工業部選為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晚會的禮物,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並被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收藏。先後獲得“廣東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高級藝術家”“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稱號。幾十年來,培訓和輔導了400多人學習刺繡技能,現在他們仍然在廣州刺繡廠從事設計、刺繡和學徒。
梁桂凱
粵繡大師梁桂凱從6歲起就跟著母親學習粵繡的基本刺繡技藝。隨蘇繡、廣繡學習後,他學習並掌握了人像刺繡技藝和粵繡特有的刺繡技藝,並將廣繡、蘇繡技藝融合創新。他精通日常用品的刺繡和人物、山水、風景、花鳥的鑒賞。他從事刺繡50余年,曾獲“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藝術家”“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稱號。他仍在廣州刺繡工藝廠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與學徒壹起從事刺繡和教學工作。
魯
廣東刺繡藝術家陸女士,出生於1945,祖籍廣州市黃埔區文沖街。13歲時參加刺繡工作,從事刺繡工作50余年。1963年,年僅17歲的陸成為廣繡領域的領軍人物,並被評為第八級工藝水平最高的工人,是第八級工人中最年輕的壹位。因此,黃埔繡社也提出了“超娥驅柳”的口號,而她也被大家稱為“考花”。代表作有《偉大領袖毛主席像》《木棉花紅》《漁女》等,分別收藏於廣東省出口商品展覽館和廣州農學院。
2009年8月,被16亞運會組委會授權為2010年16亞運會光秀產品唯壹特許生產商;2010年5月,作品《刺繡全圖》在上海世博會展出,並在廣東案例館貴賓室展出。同年9月獲第七屆“廣州文學藝術獎”三等獎;2010八月喬奇文化節集體金獎;2012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廣州刺繡禮品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