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3000年前就開始吃昆蟲
路亞北介紹,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生物資源。據估計全世界昆蟲種類在100萬種以上,昆蟲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種群數量巨大,繁殖力強,蟲體蛋白含量高營養豐富。因此據國外專家估算,昆蟲是僅次於微生物菌體和單細胞生物的“第三大蛋白來源”。
別以為吃昆蟲是很時髦的事情,事實上,中國是世界上利用食用昆蟲最早的國家之壹。
據了解,根據專家的“紙上考證”,中國“食用昆蟲”的記載最早見於3000多年前的《周禮·天官》和《禮記·內則》。當時記載“蟻子醬、蟬和蜂”三種昆蟲作為貢品貢奉給皇族和達官貴人。而晉崔豹在《古今註》中記載了食用蜉蝣。唐代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對胡蜂的采集和烹飪方法都有詳細記載,溫庭筠在《乾子》中有食用椿象的記載。到了元朝,《食用本草》也有食用蠶蛹的記載。
因此,食用昆蟲在古代就有很高的價值,據不完全統計,當時的食用昆蟲就有20多種。
據統計,中國有可食用昆蟲11目54科177種。迄今為止,通過營養分析,全世界已確定出3650余種昆蟲可供食用,已經開發的有370多種。而近年來,湖南、雲南等地紛紛掀起食用昆蟲開發利用的熱潮,甚至出現專門的“昆蟲宴”。
調查:江蘇“食用昆蟲”超百種
記者了解到,江蘇孕育著豐富的食用動植物種類。多年前,專家們就開始針對“食用昆蟲”種類統計進行了野外采集標本研究。
而經過多年的采集並經鑒定,專家目前已得到食用昆蟲標本38種,但經調研市場並查閱各種相關資料,另有84種食用昆蟲在江蘇有分布,因此江蘇***有食用昆蟲122種,隸屬於10目48科。
據稱,這個“數字”並不是最終的結果食用昆蟲的種類和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因為食用昆蟲作為壹種豐富的食物資源,不僅種類眾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比如,壹個螞蟻群體可多達50×104個體壹棵樹可擁有10×104個的蚜蟲個體。
在統計數據上,記者看見,江蘇可食用的蟲類主要有蜻蜓、螳螂、蟋蟀、蝴蝶、毛蟲、蚊蠅、螞蟻、蜂等。
值得壹提的是,根據種類的不同,有些昆蟲可食用其卵、幼蟲和成蟲,也就是說,在其整個發育期內都可食用。其中,蜂類和螞蟻種類最多。
雖然江蘇境內食用昆蟲有這麽多種,但人們常常食用的,僅有連雲港人愛吃的豆天蛾的蛹,蘇北人愛吃的知了,蠶農常用炸蠶蛹來招待客人,裏下河地區喜食油炒棉鈴蟲,其它大多食用昆蟲不為人們所接受,尤其是對以昆蟲整體為對象直接加工生產而成的昆蟲產品。
危機:只吃不養將使資源下降
江蘇有這麽多昆蟲能吃,但留意壹下,近年來市場上食用昆蟲產品不斷增多,因此對食用昆蟲的消耗量逐年增加,而這些食用昆蟲的原料基本上來自野生資源,從而導致了野生資源的銳減。因此,專家認為,對於食用昆蟲資源的開發利用應以保護為前提,開發與繁殖並重,不能“只吃不養”。
專家建議,對於蜜蜂、家蠶、黃粉蟲等能進行人工大量繁殖的種類,可進行大量繁殖;對於蝗蟲、白蟻、天牛、棉鈴蟲、松毛蟲、豆天蛾、二化螟等在江蘇地區常發類型的農林害蟲類食用昆蟲,應加大捕捉力度,這樣既可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護了環境,又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對於蜻蜓、螳螂、馬蜂等天敵類食用昆蟲應註意保護性開發,可以進壹步研究其生物學特性,以人工方法利用天然或人工飼料進行飼養,建立起昆蟲資源研究利用基地。
對於已有規模的應改進工廠化生產技術,以提高食用昆蟲的產量和質量,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使昆蟲這壹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