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千年陜味之踅面

千年陜味之踅面

踅面是陜西省合陽縣特有的傳統風味美食。相傳踅面是由西漢著名軍事家和開國功臣之壹的韓信所創。踅面自西漢誕生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歷史悠久且食用方便,所以踅面又被稱為中國最早的方便面。

踅面的起源是因為壹場著名的軍事戰役“安邑之戰”,踅面被創造和推上歷史的舞臺。公元前205年四月,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大敗於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已經投降劉邦的魏國公子魏王豹趁亂謀反。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魏王豹無果後,遣韓信征討魏王豹。韓信率領漢軍準備在合陽的洽川渡過黃河攻打魏王豹。為了解決士兵的吃飯問題,同時也為了避免河對岸的魏軍通過漢軍埋鍋造飯時的炊煙探知漢軍兵力的虛實,於是韓信命合陽縣婦女用蕎麥面和白面烙成面餅供漢軍食用。踅面因筋道厚實,能扛餓的特點,被選為軍糧。後來合陽縣人民為了紀念韓信,將這壹制作方法傳承下來,並逐漸演變為如今的踅面。

“踅”在陜西方言裏為“轉來轉去”的意思,而踅面的制作方法是需要用壹根粗木棒將和有七成蕎麥面和三成白面的面糊順著同壹方向轉來轉去地攪拌,又要用木刮板將攪拌均勻的面糊在大鐵鏊上從內到外壹圈壹圈地轉著刮平,於是合陽縣人民把這種通過轉來轉去的方法制作的面食稱之為踅面。

刮平的踅面糊被放在大鐵鏊上,烙成七八分熟的踅面餅。為了方便食用,烙好的踅面餅會被放在木椽上攤開晾涼,然後對三折,切成不足壹厘米寬的細面條,放進特制的木箱中儲存。 壹般攤好的踅面冬季能存儲十天半月,夏季能存儲兩天。

雖然踅面的制作工藝繁瑣復雜,且費時耗力,但食用方法卻頗為簡單。將踅面開水下鍋後,大火煮兩分鐘,盛到碗裏,加入少許鹽,醋,花椒面和蔥花,再淋上壹勺紅油辣子和挖壹勺熟豬油澆在踅面上便可食用。

? 在陜西,踅面雖然沒有像肉夾饃或者涼皮壹樣聲名在外,但是在合陽縣的各個鄉鎮,卻獨領風騷,用它的美味和千年傳承的情懷征服著合陽縣人民的味蕾。

論踅面在合陽縣的美食地位,壹度碾壓在陜西已經聲名鵲起的羊肉泡饃,羊肉饸饹,成為合陽縣人民的美食首選。在合陽縣,幾乎每個鄉鎮都會開幾家踅面館。凡是家裏有來客人的或者因農活忙碌,顧不上做飯的,或者外地打工歸來的打工族,外出求學的學子,回到家的第壹件事,就是去街上吃壹碗踅面。在合陽人心中,踅面不僅是壹種美食,更是壹種對家鄉的情懷。

2015年5月28日,踅面因歷史悠久被渭南市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願已傳承千年的踅面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