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說客家話的具體地方有哪些?

說客家話的具體地方有哪些?

壹、廣東雙語區的分布

廣東雙語區有三種類型:第壹種類型是北方方言和地方方言同時使用的雙語區,在全省所有鄉鎮普遍存在;第二類是同時說兩種地方方言的雙語區,包括客家-粵語雙語區、閩粵雙語區和客家-福建雙語區;第三類是在壹個大的方言區同時使用兩種次方言的雙語區。比如陽江市屬於粵語區,陽江話和廣州話都用。內部交流用陽江話,對外交流用廣州話。本節僅描述第二類,描述如下:

(A)客家話和粵語區

客家粵語雙語區是全省分布最廣、使用最廣的雙語區之壹。他的母語是客家話,他的母語用於內部交流,粵語經常用於外部交流,包括公務、廣播和宣傳、商業交往和教學。它分布在30多個城市和縣,人口約200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的區域:

1.客家話區和粵語區之間的區域。具體來說:

深圳;沙頭角大約有5萬人。

寶安縣:東部南澳、大鵬、貴永、坪山、坑梓、坪地、龍崗、橫崗、平湖、龍華,人口約7萬人。

東莞市;東部的鳳崗、清溪、樟木頭、大嶺山、黃江、塘廈、謝崗等鎮,以及莞城、厚街、虎門的部分村莊約有8萬人。

增城縣:荔城、寧溪、中新等鎮,人口約654.38+0.4萬。

三水縣:六合、大塘、蘆苞鎮,約8萬人。

羅定縣:嘉義、福和、四輪、都門、結結、羅京、新榮、廉州、太平等鎮,人口約654.38+萬。

新沂縣:大城、白石、胡愛香、紅館、茶山、王沙、桂子、四合等鎮,約20萬人。

高州縣:根子、雲潭、新東、泗水、謝集、馬歸等鎮,人口約24萬。

電白縣:夏冬、大埡等鄉鎮部分地區約有2萬人。

陽春縣:貴港、永寧、雙滘、三甲、八甲等部分鄉鎮約7萬人。

陽西縣:湯口、新圩、程村、商鞅等鄉鎮,人口約3萬人。

華州縣:文樓、平定、合江、寧東、官橋、新安等鎮,人口約20萬。

2.客家話和粵語交錯。

在廣東的壹些市縣,客家話和粵語交織交錯。以清遠市為例。除清城和清教的四個鄉鎮如太和、白萬、回瀾和山塘為粵語區外,其他24個鄉鎮均有粵語和客家話區,如下表所示:

從全市統計數據來看,說粵語的人數為258262人,說客家話的人數為164,665,438+09,可見粵語不僅在地理上有優勢,在人數上也有優勢。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客家人由於交流的需要,不得不逐漸學習和使用粵語,因此成為既講客家話又講粵語的地區。除清遠市外,還有從化、佛岡、龍門、陽山、連縣和廣寧縣屬於這種情況。

從化縣:縣城除街口鎮為粵語區外,其他鄉鎮有部分村,人口約5萬人。

佛岡縣:除縣城石角鎮為粵語區外,其他鄉鎮有部分村,人口約5萬人。

龍門縣:麻紮、永漢、沙井、龍華、王平、龍城、藍田、地派、左潭、鐵崗、天堂山、龍江、坪嶺、蘆溪部分村莊,人口約654.38+萬。

陽山縣:李埠、大良、新圩、獨步、七拱、東山、太平、安百裏、楊梅、小江、黃茶、秤架等鄉鎮部分村莊,人口約1100000人。

連縣:九陂、龍潭、高山、西江、連州、府城、龍坪、朝天、寶安、清水、東陂、姚安部分村莊,約9萬人。

廣寧縣:排沙、石洞、潭泊、江屯、聯合、北市、赤坑、羅崗、上村、東鄉、賓亨、五河、橫山、木格、石咀、水谷和洲仔的壹些村莊約有8萬人。

3.粵語客家方言島。由於長期被粵語包圍,逐漸發展成為客家粵語雙語區。如下所示,

珠海:灣仔沙及霞美部分村落,約2萬人。

鬥門縣:白蕉、柳巷、鬥門等鎮的部分村莊,約3000人。

中山市:五桂山、南朗、三鄉、神灣、坦洲、翠亨等鎮的部分村莊,約3萬人。

臺山縣:赤溪鎮部分村莊,約2000人。

新會縣:大澤鎮、杜阮鎮部分村莊,約2000人。

鶴山縣:鶴城、共和、山治、寨塢、龍口、鶴城部分村莊,約3萬人。

新興縣:河頭鎮、樂竹鎮,約3萬人。

雲浮縣:拓東、鎮安、白石等鎮,約6萬人。

德清縣:越城、智伯、武隆等鄉鎮部分村莊,約2000人。

郁南縣:松桂、東壩、河口、平臺等鄉鎮部分村,人口約654.38+0萬。

封開縣:馮憑、江川、漁撈、七星鎮部分村莊,約4000人。

懷集縣:閘崗、蘭鎮鄉部分村莊,約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