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平公觴客(觴客,以酒宴客),少庶子進炙而發繞之,平公趣(通“促”)殺炮人(炮人,即庖人),毋有反令,(猶毋有赦令)。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謂也?”對曰:“臣刀之利,風靡(風靡,“望風披靡”的省文,極言刀之鋒利)骨斷而發不斷,是臣之壹死也;桑炭(桑炭,炭中之善者)炙(烘烤)之,肉紅白而發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重睫,睫 *** 重,即凝視)而視之,發繞炙而目不見,是臣之三死也。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殺臣不亦枉乎?”
譯文
晉平公宴請客人,廚官(官名)奉命端上烤肉,但是有頭發纏繞在肉上面,平公小跑著去殺廚師,不準有人反對。廚師仰天大呼著說:“哎呀,臣下有三項罪行,我死了就沒人知道了!”晉平公說:“妳說的是什麽罪?”廚師回答說:“臣下的刀太鋒利了,所向無阻,結果卻砍斷了骨頭卻砍不斷頭發,這是我死罪之壹;我用上好的桑炭烘烤肉,結果肉烘烤得又紅又白但頭發卻沒有烤焦爛掉,這是我死罪之二;肉烤熟,我聚目凝神細細審查,結果頭發繞在肉上我眼睛居然沒有見到,這是我死罪之三。我心裏在想,朝堂之下的那些侍從之中大概有對我懷恨的而陷害我,殺我不是也太冤枉了嗎?”
2. 文言文:顧榮貽炙原文:顧榮居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壹人左右己。顧榮異之,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譯文:顧榮在洛陽時,曾經應別人的宴邀趕赴宴席。(在宴席上)他發覺上肉的仆人的臉上顯露出對烤肉渴求的神色。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給他吃。同席的人都譏笑他。顧榮說:“怎麽會有整天拿著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後來遇到戰亂,顧榮渡過長江南下,每當(顧榮)遇到危難,經常有壹個人在旁邊幫助(他)。顧榮對此感到奇怪,後來問會這樣的原因,原來是(當年)接受他烤肉的人。
3. 顧榮施炙文言文翻譯
《顧榮施炙》原文: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壹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顧榮施炙》翻譯:
顧榮在洛陽的時候,曾經應人邀請赴宴,發現端烤肉的傭人顯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於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壹份給了他。同座的人都譏笑顧榮,說:“這是個仆人,怎麽施舍給他?”顧榮說:“哪有成天端著烤肉而不知肉味的人呢?”
後來顧榮遇上戰亂過江避亂,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壹個人在身邊護衛自己。顧榮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原因,原來他就是當年接受烤肉的人。
擴展資料:
《顧榮施炙》啟發與借鑒
報答。顧榮給端送烤肉的人吃了壹塊烤肉,那人不忘恩情,當他有災難時常在旁相助,這叫報恩。中國人是講情義的,有恩必報。《史記》上說,韓信年輕時家庭貧困,生活無著落,他在淮陰水邊釣魚時,有個每天來水邊漂洗絲綿的大娘見他挨餓,便經常撥出壹點飯食省給他吃。
韓信拜將封候後,找到了這位大娘,並以重金報答。中國有句古語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然,我們與人為善並不是為了日後的報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該忘記這恩情的。
4. 形容烤肉的四字詞語有哪些回味無窮[ huí wèi wú qióng ]
回味:指吃過東西以後的余味。比喻回想某壹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出處:宋·王禹偁《小畜集·卷六·橄欖》詩:“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
其味無窮[ qí wèi wú qióng ]
其中的味道沒有窮盡。形容含義深刻,使人回味不盡。
出處:宋·朱熹《四書集註·中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
香氣撲鼻[ xiāng qì pū bí ]
芬芳的氣味不待嗅而自入鼻中。形容芬芳的氣味濃郁而四溢。
造句:那香氣撲鼻的花朵可真好看啊!
垂涎欲滴[ chuí xián yù dī ]
涎:口水。饞得連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十分貪婪的樣子。
出處:唐·柳宗元《招海賈文》:“更笑叠怒;垂涎閃舌兮。”
垂涎三尺[ chuí xián sān chǐ ]
涎:口水。 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出處: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回味悠長[ huí wèi yōu cháng ]
指吃過東西後,留在口腔中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事越來越有意思。
出處:我覺得那家烤肉真的不錯,至今還回味悠長。
饞涎欲滴[ chán xián yù dī ]
涎:口水。 饞得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極其貪饞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紅。
出處:宋·蘇軾《東坡詩·卷十五·將之湖州戲贈莘老》:“吳兒鲙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
美味佳肴[ měi wèi jiā yáo ]
上等的、第壹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飯菜;味道鮮美的食品。
出處:語出元張養浩《翠陰亭落成自和》詩之壹:“撫尊笑向兒童道,安得佳肴錦鯉雙。”
佳肴美饌[ jiā yáo měi zhuàn ]
精致可口的飯菜或味道鮮美的食品。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1回:“兩口兒自去廚下安排些佳肴美饌酒食,管待武松。”
山珍海錯[ shān zhēn hǎi cuò ]
海錯:指各種海味。 山野和海裏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泛指豐富的菜肴。
出處:唐·韋應物《長安道詩》:“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羊羔如折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