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壹生是強者的壹生,是豐富多彩的壹生,是成功的壹生。但如果以大富大貴為目的,以封妻蔭子為標準,蘇軾算不上成功,甚至應該是失敗者,但以文章等身,才華橫溢,萬古留名,蘇子無疑是人生楷模,不知後來的辛棄疾、黃庭堅、陸遊等是否可與其比肩,或勝壹籌?!
自古文人多磨難,大唐詩仙李白不第,壹生寫酒,?自稱臣是酒中仙?。投仕十九載,也只能以三首清平調草草收場。詩聖杜甫僚倒,壹生寫憂,也只能以?名因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而隱退江湖,?大李杜?皆如此,況且別人乎。南宋辛棄疾只能?醉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將理想付於夢中,?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陸遊,也只能咽下?死後方知萬事空。?苦惱。將壯誌留在?家祭莫忘告乃翁。?大明楊慎也只能發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人生嘆息而終老它鄉,蘇軾也不例外。
要論仕途風光,蘇子官不及祖,其先祖蘇味道在大唐時可是官居宰相呀!權傾朝野,沐浴皇恩,深受上崇。
風光不如蘇轍,在官場上可是順風順水呀!穩紮穩打,沒有挫折,步步高升。論古談今,詩詞歌賦,唯蘇子更為翹楚,人中龍鳳。
壹、少年及第,官場沈浮。
蘇子是壹名成功的學者,但決非成功的官人,為官之道體會不深,唯有文章蓋世。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參加當年科舉大試,其大作《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若不是陰差陽錯,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那可是名符其實的狀元!最後委身榜眼之位,在那七十難進士的年代,壹個20多歲的小夥子被歐陽修稱為出人頭地之才,那是何等風光,何等光宗耀祖。
相對考場上的蘇子,官場上的蘇子可就命運多舛了!要論官位,幾度沈浮,蘇仙官也做到萬人羨慕的地步,也曾達到兵部尚書的高任,但總是壇花壹現。當官沒有被貶的時間長,終生拼搏,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兩次大挫折,終使官場炮筒子,最終倒在了被貶的路上。
第壹次挫折是反對王安石變法。蘇老泉病逝後,蘇家兄弟守孝三年後還朝。正趕上王安石變法之時,當朝皇帝力推安石改革,但蘇軾卻幾次上書,大談改革之弊,發瀉對改革不滿,最終與反對改革的歐陽修等壹起被外派出京,本來供職於朝廷的蘇軾,出任杭州通判,知徐州和湖州。後又因烏臺詩案入獄,險些喪命,如果不是朝中大臣力保,連王安石都出面疾呼,加之大宋不殺士大夫的祖訓,神宗憐才,小命休矣被貶於黃州,以團練副使安置。人生第壹次走進低谷。
第二次挫折是反對司馬光舊黨復辟。神宗死後,蘇仙時來運轉,卷土重來,東山再起。哲宗召蘇軾為禮部郎中,遷起居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本來風光無限的他,又壹次沒管住自己,評擊司馬光壹黨,全盤否定王安石,就是井底之蛙,舊勢力於王安石是壹丘之貉,是為己而不是為社稷,而開罪於司馬光。得,這壹次又被丟到了更遠的廣東,這是人生的第二次跌入低谷。
二、淡泊名利,生活強者。?
蘇軾是位樂觀的智者,善於修身養性,大智若愚,淡泊明誌,寧靜致遠,大腹能容,笑看人生。其實官場沈浮,沒有得意之喜,沒有失意之痛,那是假的,除非神仙。蘇軾也曾悲觀,嘆老天不公!可貴的是蘇仙能及時調整自己,做到榮辱不驚,得亦坦然,失亦瀟灑,雖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人生嘆息。但當官則造福壹方,閑賦則獨善其身的文人宗首始終銘刻在心。
蘇軾壹生歷經磨難,被貶到許多地方,但黃州、惠州、儋州是其印象最深之地,因為都是邊遠山野,不毛之地,條件都異常艱苦。黃州是今天的湖北黃岡,惠州是現在的廣東惠陽,儋州更遠,在今天的海南島。也是最能體現其豁達性格,摧不垮,打不亂人生信仰。
在黃州,懇荒種植,苦中求樂。那時生活艱辛,日子過得極苦,營養不良,蘇子就打起了豬肉的主意,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在當時就是垃圾食品,大雅之堂難登,農家小酌難覓,有錢人不屑吃,窮人家不會吃,但蘇子吃也要吃出文豪的風采,留傳至今的東坡肉系列就誕生了
在惠州蘇軾把樂觀人生演繹到了極致。因為蘇軾飽受顛簸流離,渴望壹方凈土歸隱田園,嶺南正是自己尋覓的好地方;所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吃幾棵荔枝都那麽難,我就在產地狂吃,比貴妃還寫意!吃不起羊肉,咱啃骨頭,羊褐子美味傳天下,也是老蘇的功勞!?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故鄉。?多美的田園生活,也只有蘇軾才能這麽大度。?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在儋州,剛適應了嶺南生活,還沒來得及快樂,就又被拋到了海南,天涯海角,毒蛇瘴氣。堅強的蘇仙又挺過來了,又發現了新大陸,那海鮮美呀!特別是蠔,生吃,燒烤,燉湯,勝過山八珍,海八珍。絕對人間美味,壹名傑出的美食家。
三、文韜武略,後世楷模。
雖然蘇軾幾度沈浮,幾起幾落,但其在任上,算來也沒有在路上時間長。但正是在上任的路上,使其詩、書、畫上多有建樹。
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論為官之道,政績也是非常突出,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 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二十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壹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堤?,簡稱?蘇堤?。
文人蘇軾,官吏蘇軾,美食家蘇軾,妥妥地人生贏家。是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