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江蘇蘇州藏書羊肉湯:藏書羊肉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燒煮技藝,烹調成各式羊肉菜肴,因其肉香湯鮮、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深受人們喜愛,是冬令進補佳品,成為傳統的蘇州地方風味小吃而風靡江南。改革開放後,藏書羊肉經營業不斷發展。經營人數劇增,區域範圍不斷擴大,足跡遍及蘇州(包括六縣壹市)、無錫、常州、上海、浙江嘉興等地區大中城市及各鄉鎮集市。全鎮原18個行政村都有人在外地經營此業,其中西南片的興奮、繁榮、農林、社光、合豐、建豐、生建等村最興盛。全鎮外出開羊肉店的人數,80年代有1500余人,到90年代增至2000—3000人左右。早在明清時代,穹窿山麓農民就有從事殺羊、燒羊肉、賣羊肉的副業,壹般都以擔賣或攤賣為經營方式,清末才開始到蘇州城裏開店設坊(俗稱“羊作”),光緒二十二年,藏書鄉周家場周孝泉到蘇州醋坊橋畔開設了城內第壹家堂吃的“升美齋”羊肉店,宣統後分別在都亭橋、臨頓路兩處開設“老義興”和“老協興”羊肉店。民國時期進城開羊作逐漸增多,在道前街、鴨蛋橋、婁門塘等多處開出了“老源興”、“新德和”等頗有名氣的店堂。抗戰勝利後,在善人橋也開出小鎮第壹家羊作——勝利羊肉店。建國初仍以個體經營,公社化後,以大隊組織經營,在蘇州石路、臯橋、太監弄、東中市、宮巷等繁華商業區開設10余家集體羊肉店。每逢秋冬之交,古城內外羊肉店便紛紛開張,店堂壹般沿街而設,不講排場,鍋竈立於店面,香氣散至街坊,吸引眾多食客,“羊湯勿鮮勿要銅鈿”成為眾人贊語,聲名鵲起,至今享有盛譽。
3,簡陽羊肉湯:簡陽羊肉湯是成都簡陽特有的美食,其湯鮮,唯美,香氣宜人,是上等的補氣養生的湯類美食。簡陽羊肉湯的獨特,主要得益於簡陽山羊品種的不斷改良和羊肉湯制作工藝的不斷創新。簡陽大耳羊由美國努比羊與簡陽土羊雜交形成。獨特的品種優勢和良好的自然生存條件,鑄就了其特有的細嫩肉質。以此作為主要原料的簡陽羊肉湯,再加上被列為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陽羊肉湯烹飪技藝,自然湯鮮味美,香氣四溢,讓人贊不絕口,留戀忘返。也正是憑借這獨特的味道,2008年簡陽羊肉湯才在幾萬個參賽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30道奧運健康美食,成為其中唯壹以羊肉為主料的湯類菜品。簡陽羊肉湯的獨特得益於簡陽的山羊。簡陽的土山羊,俗稱“火疙瘩羊”,個頭矮小,但生命力極其旺盛。上世紀初,宋美齡女士從美國引進努比羊,後棄而放逐龍泉山脈,與簡陽的土羊雜交,形成了匯聚中外品種優勢的“簡陽大耳朵羊”。簡陽的山羊除了種源優勢外,它的生存環境也是簡陽所獨有的。有專家趣言:簡陽的山羊“吃的是中草藥(綠色山草),喝的是礦泉水(龍泉湖、三岔湖的水)”。簡陽大耳羊用在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下生存的山羊作為主要原料的簡陽羊肉湯,自然湯鮮味美。雖然川內外各地都有打著“正宗簡陽羊肉湯”的門店,甚至老板也是簡陽本地人,但妳能吃到的羊肉湯卻不壹定“正宗”,原因就在於“羊”,是不是簡陽本地的羊。只有羊,正宗了,才能品嘗到“簡陽羊肉湯”,所以每年成都等地專門驅車前往簡陽品嘗正宗“簡陽羊肉湯”的仍然不計其數,冬天更是絡繹不絕。作為資深的吃貨,沒到簡陽吃過羊肉湯就不算真正的吃過正宗的簡陽羊肉湯。